【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持久的炎性疾病,主要影響全身關節,是以關節痛為主要症狀的關節病變。
據介紹,我國做過流行病學調查,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是0.36%,如果按照13億人口計算的話,我國應該有400多萬至500萬人患病,40-50歲是患病的高峰年齡,而且以女性為多。60%-70%的患者起病成隐蔽性,于數周或數月内逐漸出現關節腫痛、僵硬、全身不适及乏力等症狀;8-15%成急性疾病,于數天内出現症狀。除了常規的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物理療法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飲食的調節來治療和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膳
1、辣椒、生姜、大蔥各9克,同面條煮食,趁熱吃下,以出汗為度,每日2次,連服10日。本法對寒型頑痹有益。
2、苡米50克,糖50克,幹姜9克。先将苡米、幹姜加水适量煮爛成粥,再調白糖服食。每天1次,連服1個月。本方對寒痹患者有益。
3、薏仁、木瓜、伸筋草、幹年健各60克,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入瓦堡中,再放入适量水,小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吃肉喝湯,分兩次食用。本方宜于頑痹者食用。
4、五加皮50-100克,糯米500-1000克。将五加皮洗淨,加水适量,泡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煎取2次。再将煎液與糯米同煮成糯米幹飯,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勻,發酵成為酒釀。每天适量佐餐食用。本方适用于濕邪偏勝、重着酸楚的濕痹
哪些食物對風濕性關節炎有益?
1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作為零食或炖湯食用。常用于類風濕病人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2.核桃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2~3個核桃。
3.松子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 克~ 5克 。
4.栗子:具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類風濕腎虛、腰膝酸軟者。
5.新鮮桑葚:為平補肝腎之品。用鮮桑葚500克 ,鮮桑枝2厘米長段,浸酒密封30天。搖勻,每日飲20毫升~50毫升。有祛風濕、補肝腎、利血脈等作用。
6.山楂樹根(皮):用山楂樹根(或皮) 40克 ~ 50克 ,煎湯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療類風濕痹症。
7.橄榄:取鮮橄榄根或皮40克 ~ 50克 ,洗淨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療類風濕痹症,手足麻木等。
8.桂圓:又稱龍眼、桂圓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經。是補血益心、長智益脾之要藥,入脾經功勝大棗。單用具有益氣補血功效。用于類風濕之後期血細胞減少、體質虛弱、貧血等。
9.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适用于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
10.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适用于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11.枸杞子:适用于類風濕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身乏無力者,久服可強筋骨、耐寒暑、益精養血,令人長壽。可鮮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還可與米煮粥食用。
覺得有用請關注小編,每天都會分享健康養生小知識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