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沒什麼故事的人,所以我喜歡聽别人的故事。每次聽到一首好聽的民謠,總感受它背後好像藏着一個深情的故事,這可能是我喜歡民謠的原因之一,但你要問我什麼是民謠,我還真是說不清楚。
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或民歌。民謠的曆史悠遠,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内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争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民謠表現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尚,因此各有其獨特的音階與情調風格。如法國民謠的蓬勃、意大利民謠的熱情、英國民謠的淳樸、日本民謠的悲憤、西班牙民謠的狂放不羁、中國民謠的纏綿悱恻,都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色彩。
這是百度百科裡“民謠”這個詞的注解,可能你會跟我一樣,并不認為它回答了心裡關于“什麼是民謠”的疑問。
“民謠就是聽起來很窮的歌”
“民謠就是南方北方,少年姑娘”
......
有很多人各種調侃民謠,也有很多“專家”在知乎上從各種角度争辯這個問題,還有很多專業人士在不同場合說過民謠的定義,但這仍然不能讓我清晰的分辨什麼是民謠。(我為啥要寫這個題目,好尴尬啊)。
後來我發現,其實在每個人心裡早就有了一個标準,那個标準是潛移默化就産生的,當一首歌到你耳朵裡,你就知道,哦,那就是民謠。但要問你為什麼,你是說不清楚的,而且我們也沒必要去追根溯源,聽歌前還先各種專業角度分析一遍,又不是要考音樂學院。最重要的是隻要你覺得那是民謠,那就是了。
民謠是一種音樂風格,民謠也是千變萬化的。它可以是清純的《同桌的你》《童年》,是憂郁的《那片花兒》《永隔一江水》,是悲傷的《南方的女王》《這個世界會好嗎》,是俏皮的《我在人民廣場吃着炸雞》《 一腔詩意喂了狗 》,是安靜的《最初的姓名》《晴日共剪窗》,是美好的《 晃動在眼皮上的陽光 》《 農夫漁夫 》,是自由的《 像風一樣自由 》《張三的歌》,是不羁的,是哀怨的,是深情的,是孤獨的,是滑稽的,是憤怒的,是沒心沒肺的,是飽含希望的,是充滿理想的......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一個叫鮑勃迪倫的美國人,而這個人并不是一個作家,他是一個民謠歌手,詩人。這讓我知道,民謠還可以是富有深度,富有力量的。
民謠是初夏早晨七八鐘窗台上的陽光;
民謠是深秋夜晚街角被踩熄的煙蒂;
民謠是你步履蹒跚充滿迷霧的路上的一盞明燈;
民謠是你魂牽夢繞日夜想念的一碗甜酒;
民謠是你望着我的眼神;
是我吻你時的嘴唇;
民謠是,
你能想像到的所有樣子......
所以,到底什麼是民謠?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但是如果你非要一個答案,我覺得你可以去看看一部叫《醉鄉民謠》的電影,男主角在唱最後一首歌之前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那是關于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if it was never new and it never gets old,then it`s a folk song.
如果一首歌從來不曾新過,也永遠不會過時,那就是民謠。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公衆号“一把木吉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