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18:10:03

從下面的圖片上看,怎麼看蘇東坡騎胯下騎的都像是一匹馬,可這幅畫的名字卻是《蘇東坡騎驢》,白紙黑字是這麼寫的。這幅畫的作者是揚州八怪之一、清朝書畫名家闵貞。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蘇東坡一路起落)1

蘇東坡是宋朝人,從宋朝到清朝,隔了元、明兩個朝代,有誰能說得清楚呢?蘇東坡也算是朝廷命官,按理說選一匹馬一路走來也是未嘗不可;騎驢看唱本:走着瞧。那也很有可能。

且說“騎驢找馬,鳥槍換炮”,人的生活質量本來會越來越好,很多人求之不得,也不失為一種生活方式。可蘇東坡偏偏就“不”!

一千多年前的蘇東坡又何嘗不是一條漢子呢?用他弟弟蘇轍的話形容他哥哥,好事壞事,他(蘇轼)都急。因“烏台詩案”差點被殺頭的蘇東坡,幸虧有皇帝的祖母等人為他說話才撿回了一條性命。

蘇東坡,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蘇轼,北宋時期著名的人物,他無論詩、詞、文、賦、字、畫,樣樣精到,常被認為是先人托化所緻。當然,一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轼的弟弟蘇轍也很厲害,要不然兄弟倆怎麼會被皇帝惦記和青睐呢?1061年蘇轼、蘇轍兄弟倆同年參加制科考試,蘇轼入三等,蘇轍入四等,宋仁宗趙祯初次讀到他們對制策的文章,回宮後高興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蘇東坡一路起落)2

仁宗之後的宋英宗趙曙在繼位之前做藩王時,就聽說過蘇轼的名聲,繼位後曾想根據唐朝的曆史先例,召他入翰林院,起草诏令。其後的宋神宗趙顼尤其喜愛蘇轼的文章,在宮中讀時,飯送上來都忘了吃,稱蘇轼為天下奇才。可以說,打自宋仁宗起,祖孫三代皇帝都看好蘇轼,可是蘇轼一生終是“不得大用”,而且後來的蘇轼在仕途上屢次遭受貶谪。讓人不得不感歎命運的安排!

仁宗時期,1057年蘇轼與弟弟一同進京參加會考,中了進士後不久母親就去世,回鄉丁憂兩年多。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後,去做了簽書鳳翔府叛官。兩年後宋仁宗駕崩。

英宗繼位第二年(1065年),蘇轼進入登聞鼓院。英宗想把蘇轼召入翰林院,知制诰,這時宰相韓琦提出:“轼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後取而用之,則人人無複異辭矣。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适足以累之也。”就是說,要讓天下的人才看着蘇轼的樣子,都想得到朝廷選用,人人都沒有話說。要是馬上啟用蘇轼,天下之士未必服氣,反而會給蘇轼平添麻煩。英宗想授蘇轼修注,韓琦也不同意,反倒“且請召試”,讓他再次參加考試。

英宗擔心萬一蘇轼考不過,但是韓琦死活不同意,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完美。而蘇轼“及試二論,複入三等”,得以進入直史館。

蘇轼聽說了韓琦對英宗說的話,說:“公可謂愛人以德矣。”沒多久,蘇轼的父親蘇洵去世(1066年),蘇轼再次回鄉丁憂。人算不如天算,1067年英宗駕崩,韓琦那番想法終成泡影。蘇轼服喪期滿于1069年回朝的時候,已經是宋神宗在位,王安石執政。王安石一向讨厭蘇轼“議論異己”,蘇轼被安排進官告院任職。從此,蘇轼開始品嘗一路走來“被貶”的艱辛。

到底為什麼?我們先看看蘇轼是個什麼樣的人。

黃庭堅給蘇轼的挽聯說:“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但在東坡先生的侍妾王朝雲眼中,他卻被戲稱為“一肚皮不合人時宜。”

兩年後(1071年),王安石要變科舉、興學校,诏兩制、三館議,蘇轼反對,神宗讀完蘇轼的奏議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議,意釋然矣。”當日召見蘇轼,問:“方今政令得失安在?雖朕過失,指陳可也。”

蘇轼說不擔心陛下的聖明、勤政、決斷,隻擔心“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願鎮以安靜,待物之來,然後應之。 ”

神宗有點兒心驚地說,願意深思蘇轼的話,并囑咐說:“凡在館閣,皆當為朕深思治亂,無有所隐。”

蘇轼回去後告訴了同僚,王安石很不高興,命他暫時代理開封府推官,想讓瑣碎細事把他纏住。沒想到蘇轼決斷精敏,名聲傳得更遠了。當時神宗因為元宵節讓開封府買浙燈,并下令折價,蘇轼上疏說,這個讨兩宮歡心的事會讓百姓說“以耳目不急之玩,奪其口體必用之資”,說“此事至小,體則甚大,願追還前命”。神宗就下诏廢了此事。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蘇東坡一路起落)3

王安石創行新法,蘇轼又上書論其不便,其中提出了在今天看來都是很根本的安邦治國之道:“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弱;曆數之所以長短者,在風俗之薄厚,不在乎富與貧。人主知此,則知所輕重矣。故臣願陛下務崇道德而厚風俗,不願陛下急于有功而貪富強。愛惜風俗,如護元氣。”

蘇轼見王安石贊神宗以獨斷專任,在擔任科舉主考官的那年出的考進士的對策題就是:為什麼“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伐晉以獨斷而亡,齊恒專任管仲而霸,燕哙專任子之而敗,事同而功異”?王安石很憤怒,讓自己的姻親,禦史謝景溫論奏蘇轼的過錯,但是徹查并無實證,随後蘇轼要求請求外放做地方官,成為杭州通判。

王安石的新政下來後,蘇轼每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調為知密州時,蘇轼妥善處理了抓捕盜賊引發的命案。調為知徐州時,正值河水決堤泛濫,彙于城下,還在漲,富人争相出城避水,蘇轼說:“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絕不能敗城!”并調派禁軍修築長堤;

雨還在日夜不停地下,城牆隻有六尺露在水面上了,蘇轼在城牆上搭個棚子,過家不入,安排官吏分别守堵薄弱的地方,終于保全了城池。過後又上奏朝廷增築城牆,以防将來的水患,皇帝批準了。又調為知湖州,蘇轼上表謝恩時,有些不便民的事情不敢說,就以詩托諷,禦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斷章取義,嫁禍蘇轼讪謗罪,逮赴台獄,欲置之死地(“烏台詩案”),關了三個多月後,隻有神宗憐惜他,安置他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轼在黃州與田父野老,放浪山水之間,築室于東坡,自号“東坡居士。”過了三年,神宗有意再起用蘇轼,被宰相王圭所阻,于是把蘇轼調往汝州。途中,蘇轼上書自言饑寒,有田在常州,願得居之。早上奏報,當晚就得到許可。到達常州後,宋神宗駕崩。

1085年,年僅9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高太皇太後(宣仁後,英宗皇後,神宗生母)聽政,調蘇轼任朝奉郎、知登州,召為禮部郎中,接着又遷為起居舍人。蘇轼起于憂患,不想再次進入朝廷要地,向宰相蔡确請辭,蔡确說“朝中無出公右者”,不許。1086年,蘇轼遷中書舍人。同年司馬光升任宰相,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同年底又試用蘇轼為翰林學士、知制诰。第二年,蘇轼又兼侍讀,做小皇帝的老師。蘇轼一次在宮中鎖門執宿,被宣仁後召見。問他:

——前年什麼官?

——常州團練副使。

——現在什麼官?

——翰林學士。

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就升到這個位置?蘇轼的幾個回答都不對,宣仁後就告訴他:“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歎曰:『奇才,奇才!』但未及進用卿耳。”蘇轼不覺失聲哭出來,宣仁後與哲宗也落淚,左右都感涕。

1088年蘇轼任禮部會試主考官時,正值大雪極冷的天氣,士子們坐在庭院中,凍得說不出話來,蘇轼放寬了規定,讓他們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巡視考場的内侍常摧辱舉子,而且抓住一些暧昧的單詞,誣以為罪,蘇轼都上奏把他們趕走。

1089年,蘇轼議論政事的言論累積起來,又讓當權者不爽,恐怕不能為他們容忍,就請求調到外地,于是被任命為龍圖閣學士、知杭州。這次蘇轼在朝廷中為官約4年。

蘇轼到杭州後,碰到大旱、饑荒和瘟疫同時肆虐。他想辦法供米,多作饘粥藥劑,派人帶着醫生到各處治病,活者甚衆。他又疏浚河道,再造堰閘,治理西湖,如今30裡長的“蘇公堤”仍見證着他當年的事迹。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蘇東坡一路起落)4

1091年,蘇轼被召為吏部尚書未到任,因弟弟蘇轍在任尚書右丞,因此改任翰林承旨。蘇轼在翰林院幾個月,又因讒言四起,再次請求外調。以龍圖閣學士知颍州,解決了當地的水患問題及一個搶劫殺人團夥。第二年遷到揚州,發現船運新規定使公家和私人都受害,蘇轼請求恢複舊制,得到朝廷批準。

不滿一年,蘇轼被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這年哲宗親自到南郊祭天,蘇轼為鹵簿使,引導禦駕進入太廟。他發現皇後和大長公主的牛車争道,不避儀仗,上奏哲宗。第二天,哲宗就诏令整肅儀仗衛隊。不久蘇轼就升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任禮部尚書。

1093年,宣仁後去世,哲宗親政。蘇轼請求補任外地官職,以兩學士(端明殿學士和翰林侍讀學士)出任知定州。當時國家政策将要改變,蘇轼不能入見皇帝辭别。出發前給哲宗的上書中說:“古之聖人将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于前。陛下聖智絕人,春秋鼎盛。臣願虛心循理,一切未有所為,默觀庶事之利害,與群臣之邪正。以三年為期,俟得其實,然後應物而作。使既作之後,天下無恨,陛下亦無悔。由此觀之,陛下之有為,惟憂太蚤,不患稍遲,亦已明矣。臣恐急進好利之臣,辄勸陛下輕有改變,故進此說,敢望陛下留神,社稷宗廟之福,天下幸甚。”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蘇東坡一路起落)5

蘇轼到達定州後發現軍政廢弛,各衛戍士兵驕橫懶惰缺乏訓練,軍官們克扣他們的軍饷和賞賜,以前的太守不敢查問。蘇轼給予了徹底的整頓。

1094年,有禦史論奏說蘇轼掌管起草内外诏令時所作的文辭命令,是譏諷斥責先朝,于是按本官任知英州,不久又降一官級,還未到任,又被貶為甯遠軍節度副使,安置在惠州。住了三年,蘇轼淡然處之,不論賢才或是平民,都得其歡心。1097年蘇轼又被貶為瓊州别駕,住在昌化,條件極其艱苦,藥品都沒有。蘇轼起初租官房居住,有關官員還說不行,隻有買地築屋,儋耳人就搬運磚土來幫助。蘇轼獨自和小兒子蘇過一起住,寫書自娛,時常和當地父老一起遊玩,好像要在這裡終老。

1100年宋哲宗駕崩,宋徽宗趙佶繼位,把蘇轼移居廉州,改任舒州團練副使,又遷到永州。經過三大赦,又恢複為朝奉郎。蘇轼自哲宗元佑年以來,未曾因為每年考績要求升遷,所以官職還是朝奉郎。1101年,蘇轼病逝于常州,年六十六。

蘇東坡曆經了五代皇帝,其實對于王安石的新政和後來司馬光等人的全盤推翻,他看得很清楚。他曾對司馬光說:“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斂民财,十室九空,斂聚于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于農,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

司馬光問:“于君何如?”

蘇轼說:“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三代之法,兵農為一,至秦始分為二,及唐中葉,盡變府兵為長征之卒。自爾以來,民不知兵,兵不知農,農出谷帛以養兵,兵出性命以衛農,天下便之。雖聖人複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法,實大類此。公欲驟罷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罷長征而複民兵,蓋未易也。”可司馬光不以為然。人總是選取事物符合自己想法的一面來證明自己正确,忽視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

蘇轼忠厚的個性令他吃盡了苦頭,可他還是依然故我的灑脫,可以說,蘇轼被貶一方,造福一方。

或許,你可能覺得人生本可像“洪湖水、浪打浪”似的真中有假、假中也可有真。可他不這麼認為。蘇東坡沒有趨炎附勢,去侍奉權貴或者投其所好,他雖一生輾轉流離卻守着至真至善的道理,從未放棄自己的主張,并且用具體的行為來印證,甯可被貶官流放外地也不忘初心。比如說,他的俸祿沒有以前那麼豐厚甚至窮困潦倒,買不起昂貴的食材,諸如牛肉羊肉,那就用黃酒和醬油焖起“東坡肉”,同樣的分外香醇。

蘇東坡為何一生遭貶(蘇東坡一路起落)6

唉!三個皇帝都了解蘇轼這位天下奇才,還做過一個小皇帝的老師,但是他不能做宰相。沒有做宰相的命,又難道不是他的幸運嗎?也有人說,蘇轼稍微自我斂藏一點,得不到重用,也可以免禍啊。蘇轼真是為此目的改變自己的話,也就不是真性情的蘇轼了!真性情的蘇轼是如他自己所說的:“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其實說到這位大文豪,相信人們一點也不陌生。除了一首“大江東去浪淘盡”,激蕩千年;“十年生死兩茫茫”,驚歎百世;更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那份謙卑。當然更少不了那脍炙人口、傳誦千年的中秋詞,讓我們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中,體會“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隽永。

不過無論你過去騎的是一匹寶馬,還是現在開的寶馬車,都是同樣令人羨慕的事情,但都同樣面對一個靈魂的拷問,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在哪裡?

最後推薦一下蘇東坡的《東坡樂府雅集》,本書強調“編年”二字,通過編輯與設計,以蘇轼一生所作的342首詞為主線,把其生平做了一個系統的梳理。這本書不是講“蘇東坡的什麼”,而是講“為什麼成為了蘇東坡”。所以,它不隻是詞集,更是一個蘇東坡的生命自傳,當讀者讀完整套産品,會對蘇東坡有更為全面立體的理解,正版鍊接在下方,喜歡的朋友自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