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真的變了。
曾幾何時,我以為哈根達斯,已經是雪糕中的“愛馬仕”。
而在普通的冰櫃攤跟前,每個自食其力的成年人,總還是有那麼幾分底氣的。
但我萬萬沒想到,如今的雪糕,早已不是過去的雪糕:
一些“無良冰糕廠商”,竟然開始偷偷把各種天價雪糕,藏到不起眼的冰櫃裡,冷不丁就給你的錢包來一記重創。
江湖人稱:“雪糕刺客”!
前幾天,一位博主就遭遇了刺客中的“錦衣衛”。
視頻裡,她買完雪糕回到家,癟着個嘴,滿臉寫着不高興。
男朋友問她咋了,“是不是掉地上了?”。
不問還好,一問她就忍不住哽咽了起來。
原來,她想買盒雪糕回來和對象一起吃,就挑了一盒大的。
心想肯定不便宜,“怎麼也得20多吧”,二十多也不是買不起,高低整一盒嘗嘗。
結果結完賬她人傻了——
“多少錢?”“160!”
via@地位極高硬氣鑫
男朋友安慰她,買都買了,拆開看看吧。
包裝一撕,她哭得更大聲了:
好家夥,這哪是雪糕啊,長得跟凍起來的八寶粥似的。
氣得她邊吃邊哭,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
“我好像那個,大冤種……”
這條冤種視頻獲得了158.8萬點贊,28.8萬轉發。
評論區裡不少網友看完感同身受,并紛紛提醒其他人:
“在外面,不認識的雪糕千萬不要拿,會變得不幸!”
雪糕賣到一百六,他怎麼敢的啊?有人提出了質疑。
收到的高贊回複是,“沒去超市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
抱着好奇我搜了下這款雪糕,果不其然,出自某著名“天價雪糕”品牌。
不誇張地說,就是這個看起來溫婉可人的牌子,幾乎以一己之力,把整個行業的雪糕價格,帶上了天。
現在整個雪糕宇宙已經掀起了一股腥風血雨。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随手拿起的哪根平平無奇的雪糕,會在結賬的瞬間刺你一劍,給你一頓暴擊。
江湖苦“雪糕刺客”久矣。
不久前,一位網友去一家小超市,買了兩根雪糕,結賬時老闆用掃碼機嘀嘀了兩聲,雲淡風輕地說:
37塊5。
聽得他差點當場變形。
via @95後的孫叔叔
“這兩個37塊5?怎麼不去搶啊!”
硬着頭皮,他又去冰櫃換了兩根過來——
果然,這次情況不一樣了,要45。
評論區聽完無不鼓掌,歌頌其功德:
“他明明可以搶,卻還是送了你一個雪糕。”
如果說上面這兩位朋友,還是戰鬥經驗不足,大意輕敵。
那麼短視頻平台上,會有更多過來人,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告訴你:
買雪糕這回事,早已變成“半路殺出一門炮”——
防不勝防。
有人故意避開了所有知名的老牌高貴雪糕,然後從角落裡小心翼翼地拿起來一根看起來最其貌不揚、并且壓根兒沒聽說過的牌子——
這根看起來宛如吃剩了的玉米棒。
窮盡一生的想象力,也隻敢猜它賣兩塊,不能更多了。
結果沒想到,還是被不知名的它背刺一刀。你猜多少錢?
(歡迎評論區參與本屆無獎競猜大賽)
via @哆啦暖暖
有人想買夢龍,但又舍不得。
想到它是老牌貴族,應該就像它廣告裡播的那樣,要由穿着大裙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華美小提琴的伴奏起舞,再不經意地捏起一根巧克力雪糕——
于是飽含尊敬地繞開了它。
然後挑了個冰櫃位置最偏遠的“水果凍小冰棍兒”。
結完賬卻發現:
“夢龍都隻要8塊5,而你卻要9塊9。”
via @小高原的腰
被這種不知名、卻更貴的雪糕刺了一劍的感覺,就像看到朱麗葉被穿着大褲衩和拖鞋的流浪漢一腳踢飛。
問:“檸檬糖漿加點水冰一冰,就能吃上,為什麼要花這冤枉錢?”
答:貴的就是比便宜的好。
畢竟,便宜的吃完隻是嘴巴涼快,這個還沒吃心就涼了大半截。
很多消費者以為,隻要雪糕包裝夠土,名字夠接地氣,就可以安心購買。
卻根本想象不到,一些雪糕刺客的迷惑性,可以有多強。
比如這位名叫“一毛五”的雪糕。
via @王小兔
嘿嘿,他居然賣六塊錢
名字好認的不能亂信,名字都不讀不出來的,更不能亂買。
像很多人都不認識的這位:獺祭(tǎ jì)。
結賬一看,兩個居然要一百一十八,都快趕上一頓飯錢了。
但“帶着女朋友,也不好意思放回去,隻能硬着頭皮去付錢。”
via @超市小老闆
還有一些雪糕,看起來特别迷你,用個頭給了你一個很低的心理預期。
但可怕的是它依然能輕松暗殺你。
這種又鮮豔又小巧的小甜筒,長了副1塊錢的樣子。
但在北京,一口吃下去,9塊錢“啪”地一下就沒了。
“草率了”
至于一些懷舊黨,因為懷念上學時小賣部5毛錢的糯米糍,現在家附近買不到了。
看到個長得差不多的,心想應該也不會貴到哪去。
但卻沒發現封面上的“小泡芙”三個字,已經暗示了它高貴的身價。
付款碼一刷,好樣的,已支付8元。
“他那麼普通,卻那麼昂貴”
名不見經傳的牌子,都賣這麼貴。
于是一大批年輕人,還是紛紛回歸了老牌雪糕的懷抱,覺得還是大牌良心。
卻不想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比如情路坎坷、經商失敗、高考失利……
但還有一樣,那便是在便利店的冰櫃裡,誤拿了一款“升級版”老牌雪糕。
現如今,便利店裡,哪還有平價雪糕的容身之地。
看到熟悉的某大闆,也要保持警惕多打量幾眼。
不然很可能買到了聯名款—
而此時的東北大闆,不再是你認識的大闆,而是鈕钴祿·東北大闆!
via @阿晨的女朋友
使的還是雙刀流。
更别說很多景區賣的網紅聯名款雪糕,用價格宣布,什麼叫“糕”人一等。
鳥巢、聯名、限量,好家夥,triple kill這是。
via @一隻社會魚
有雪糕刺客的地方,就有江湖。
便利店和景區卷起來了,很快,學校超市的某牛雪糕也紛紛升級。
一堆貴價雪糕卧底其中,殺得小朋友們措手不及。
via @小拇指
從小吃慣了兩元雪糕的中國人們,哪裡受得了這委屈。
于是,從前還嫌太貴的巧樂茲,現如今被當成了唯一的退路。
有人買雪糕時,眼裡自動屏蔽了所有冰櫃,直沖巧樂茲。
卻不成想,連這濃眉大眼的,竟然也背叛革命了——
其中竟然也出現了偷偷加buff的叛徒。
一根就要兩位數,宛如得了勢的初戀,一耳光告訴你,什麼叫“糕”攀不起。
尤其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上升,讓一些平價雪糕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貴了起來。
有媒體統計過,上海老城廂陸家浜路上的一家街邊小店裡:
“光明的鹽水棒冰、綠豆棒冰、赤豆棒冰,去年的零售價隻要1元,今年則是1.5元。”
“三色杯去年的零售價3元,今年則是4元。”
最離譜的還不是價格,而是一些雪糕都公然行騙了!
via @頭像夠醜男人滑走
買雪糕已然成了一場讓人膽戰心驚的智商較量。
以至于我隔壁的賈小凡都直言,自己已經被PUA了。
“現在看到9.9元的網紅水果雪糕,都想感恩戴德。”
很多人不是買不起,關鍵是怕花了錢,結果還是交的“智商稅。”
Vista某位老父親,前兩天帶着閨女去便利店,閨女看中了好幾款,結果他翻過來一看,成分表裡居然都寫滿了植脂末——
“還不如麥當當的甜筒呢。”
植脂末都還是好的, 像去年紅極一時的網紅雪糕雙黃蛋,同樣在便利店供應,卻被爆出大腸菌群超标等醜聞。
一把擊垮了他多年來建立的“貴就是好”的信念。
為此,網上甚至誕生了“雪糕俠”。
指的是告訴大家一些貴價雪糕的價格,以防大家被那些雪糕屆的刺客暗殺的好心人。
某音上一位開超市的小老闆,就拍視頻給大家拍了好幾期視頻:
詳細介紹了店裡哪些其貌不揚的雪糕,其實很貴,讓大家保持警惕。
被刺客刺麻了的網友,看得是捶胸頓足,後悔沒早補課。
還有一些迷迷糊糊拿到了雪糕刺客的年輕人,因為幫網友們踩了坑,而被親切地稱呼為“付款俠”。
如果幸運地碰到了好心人,在付款前提醒了下自己。
那麼他們就會感激涕零,并尊稱這種收銀員為“雪糕菩薩”。
但真要說,其實這種雪糕俠和雪糕菩薩,本不該有,也不需要有。
最根本的,還是因為現在很多冰櫃上面都沒有明碼标價。
或者故意把價簽打印得巨小,就跟魔獸裡的遊戲小圖标似的——
任你眼睛眯成兩條縫,快找瞎了,都找不到心儀那款的價格。
最後隻好拿着雪糕,去收銀台“刷一下”。
就跟開盲盒似的,開出來太貴的,你和收銀員難免面面相觑:
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再加上現在很多便利店都是自助付款,掃完沒法輕易删除,很多人就隻能吃啞巴虧。
建議所有冰櫃學習 via @LakeLucerne
為此,有人開始呼籲大家臉皮都厚一點。結賬時如果發現太貴,就反問櫃員:“你不覺得貴嗎?”
或者直接大聲說,“太貴了不要了!我還要攢錢買房子給我爸媽養老呢!”
總之,全體消費者硬氣起來,學會理直氣壯地嫌貴。
時刻牢記一句話:丢臉可以,丢錢可不行!
反正現在都戴着口罩,誰也不認識誰。
最後,奉勸現在的“雪糕刺客”,也不要不識好歹。
實在不行,學學人哈根某斯,找個專門的冰櫃把自己隔離起來。
省得把貧民窟朋友們整得心驚肉跳,又讓土豪們一頓好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