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武昌美食街衆多,大名鼎鼎的“過氣明星”戶部巷就不說了,好手信還在《過早專輯》裡專門寫了應屆“第一網紅街”糧道街,以及“早餐之街”水陸街。
其實,武昌好吃的美食街又何止這幾條?武昌令人難忘的小吃,也不絕不局限在過早範圍内。
那些古色古香的老街道,總是藏着令人驚喜的美味,随時随地都有可能讓你味覺獲得快樂。
藍精靈餃子店地址:中華路楚材社區88-3号
司門口和糧道街上的這家餃子館簡直是“奇葩”——店鋪名寫的是餃子店,卻不賣餃子。賣爆了的招牌“三寶”分别是鹵菜、小炒和綠豆稀飯。
其實最早藍精靈是賣餃子的,30多年前老闆娘在小鐵棚下擺了個賣餃子、鹵菜和小炒的攤子。結果鹵菜和小炒做出了名,積攢了不少人氣,又因為餃子包起來費時費力,漸漸地就不賣餃子了。後來怕老顧客找不到店鋪,老闆娘就保留了餃子店的招牌。
店裡鹵菜品種非常豐富,每一種的味道還都不同,香辣鴨小肚,全武漢獨此一家;招牌掌中寶是必點菜,不辣、鹵味很正;鴨舌是鹹辣味的,适合下酒;鹵香腸不是常見的川味,而是煙熏味;魚泡是微辣的,口感一級棒……
還可以點些小炒,店裡牆上就貼着菜牌,一餐下來口味吃鹹了再來碗綠豆稀飯,是難得的爽口舒心。
地址:紫陽路水陸街50号
“過早之街”水陸街上,也有一個另類——早上不出攤,隻賣晚上。煎包在武漢是典型的早點,雖然不是武漢特有,但絕對富有武漢特色:皮厚、肉香,口感好。
蕾子煎包的老闆開門很随性,不願意起早貪黑,幹脆在這條有名的過早神話街上打起了差異化。
煎包皮金黃酥脆,肉餡大坨多汁,一口咬下去看得見汁水的那種。再配上老闆秘制的醬,肉的鮮味、面皮裹着的甜辣味充分釋放它們的魅力,讓人吃了欲罷不能。
店裡的綠豆沙和紅豆沙是解辣神器,如果覺得包子辣了,來一口綠豆沙剛剛好。
豆絲王地址:候補街英坊小區A1棟
豆絲是湖北的特産,用黃豆或者綠豆磨成粉做成的,武漢人會用它來做早點。除了當成面粉煮以外,也可以炒枯豆絲。把豆絲炒得焦脆焦脆,是炒面、炒粉都無法擁有的獨特口感,有點像鍋巴,讓人吃了一回惦記着第二回。
這家環境普普通通的小店在糧道街附近,挨着一家老小區,是典型的犄角旮旯蒼蠅館子,老闆是一對60多歲的老夫妻。招牌牛肉炒豆絲很受歡迎,吃起來又香又入味。還有功夫蛋,據說來的顧客中,99%的人都要點上一份,又嫩又鮮,入口絲滑回味無窮。
地址:楚材街65号
對于學生來說,什麼小吃最美味?那絕對是學校門口的炸炸攤子。省實驗中學正對面,就有這樣一家廣受學生喜歡的炸炸店——炸炸炸呀。
在這片區域的學生心目當中,他們家的炸雞皮是全武漢最好吃的雞皮,酥脆酥脆的,焦香得冒油,入口帶點甜味,是越嚼越香的類型。
還有香脆雞架、裡脊肉、玉米雞排、金絲雞柳、雞軟骨……一邊看着貨架上滿滿的食材,一邊聞着鍋裡飄出來的香氣,讓人忍不住想嘗個遍,隻恨不能馬上搬到附近來住,真是羨慕慘了在這裡讀書的學生。
鄭麻婆湯包地址:中華路街道都府堤48号11棟
鄭婆婆是“大中華酒樓”出來的面點師傅,開在戶部巷附近,招牌是武昌書法家秦元昌親筆提名,武漢各界名人都愛到他們家來打卡。
店裡所有湯包都是現點現蒸的,皮子不是薄得一動就破的那種,能用筷子很完美的夾起來,很有韌性和嚼勁;麻婆湯包的肉餡沒有一絲腥味,别人家湯包突出的是一個鮮,而他們家做的是微麻微辣味的,吃起來不是喧賓奪主的麻辣,但讓湯包更有滋味,實在是很懂武漢人好重口的心。
地址:中山路284号
油香是武漢“過早天團”的成員之一,但無奈在最近這幾年人氣不太旺,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整個武漢還在做老油香的店鋪已經不多了,但武昌鳳凰山這裡有家做油香的店,堅持用傳統手藝做油香,已經做了30年。
老闆娘朱大姐的父親,是當年與五芳齋齊名的同心樓的大廚,朱大姐的手藝就是從他老人家那裡傳承過來的。傳統工藝的油香,要用到兩種面粉和面,這樣做出的油香才在柔軟中帶着勁道,吃起來有彈性又不粘牙。内餡是是糖和桂花做的,甜甜的味道中帶着一股花香,老一輩武漢人和小孩,都喜歡這個味道。
來武昌的老街道逛一逛,望着那些看似凋零的招牌下,有着充滿煙火的生機,排隊買上一份熱乎乎的小吃,能治愈你的心和胃。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删請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