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1 20:10:29

周末去朋友家,一進門就撞見了這樣一個狼狽場景:朋友半歲大的老小在童車裡使勁哭喊飙高音兒,五歲多的老大坐在地上哭的撕心裂肺。晚秋的天氣,涼意陣陣,朋友卻穿着短袖衫,像三伏天一樣滿頭大汗。

她不好意思地朝我笑笑:“你瞧,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我快被逼瘋了。以前懂事的老大,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不但幫不了我一點忙,相反處處找事,你快幫幫我看怎麼對付他們?”

這樣的場景其實我們見怪不怪。聰明的孩子們為吸引父母的關注,可謂是花樣百出。朋友家老大的表現,顯然是因為弟弟分去了他原來獨有的一部分愛,他失去了安全感,所以是在以哭鬧的方式,尋求媽媽關注。老小看似才六個月大,但是,他已經知道,隻要他一哭媽媽就會來抱,哭是他尋求媽媽愛的最好武器。這兩個孩子都在用哭的方式來吸引起媽媽關注自己。

例如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家長讓孩子去學習或睡覺,孩子偏要和你講條件,求求你讓他再看會電視或玩會手機;家裡來了客人,家長讓孩子安靜一點,他偏不斷地進進出出或故意發出煩人的噪音;早上起床、你越催他快點,他越是哼哼唧唧說沒睡夠,吃飯也磨磨蹭蹭……,類似這些情況,其實80%以上都是因為一個原因:他們在尋求父母關注。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1

01

美國大學育兒導師凱瑟琳.珀爾曼在結合許多家庭的經驗之後,經過20年的科學論證和測驗,寫下一本書叫《别理他》。書中對孩子存在的種種不良行為問題,給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學指導。并就“孩子們尋求關注時,什麼行為應該被忽視,什麼不能?如何忽視?孩子需要鼓勵”等方面重點做了案例分析和論證。書中還專門提到:本書專治孩子各種讨價還價、哭鬧要挾、胡攪蠻纏的不良行為。

我們說,孩子為什麼尋求父母關注?凱瑟琳. 珀爾曼說:因為孩子們早期自我價值的判定,由他們的父母所決定,所以孩子們迫切地需要父母的關注,而且會竭盡全力去獲取。

有時孩子會輕而易舉地獲取父母的關注,有時不能。于是孩子們就會采用各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去試探,刺激、要挾父母,甚至哭泣撒潑,大喊大叫,這些都是為得到父母關注。

父母關注孩子是對的,但大多數父母都犯了過度關注的錯誤。他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讨厭沮喪,蠻不講理,于是,批評打罵孩子者有,溺愛妥協者也有,但是無論你使用什麼方法,都收效甚微。相反,你的過度關注,還會使孩子變本加厲地挑戰父母的底線。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2

對孩子的關注,這裡需要有一個度。凱瑟琳. 珀爾曼說:“過多的關注,很可能帶來孩子種種行為問題,它不一定能培養出良好的、守規矩的孩子。一旦孩子開始無休止地期待父母的關注,它就會變成毒品——你的孩子會越來越依賴它,就像吸毒者離不開毒品一樣。”

過度關注,意指在孩子無法愉快地得到父母關注時,便會以無理取鬧,胡攪蠻纏,讨價還價,唠叨抱怨等行為挑戰父母底線,而父母對此采取阻止幹預、打罵斥責等進行制止的行為。

舉幾個例子說明:比如明明孩子想自己學着吃飯,我們家長非要搶過來喂他。時間久了,孩子明白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得到父母長時間的關注,就開始實施不喂不吃或者你即使喂,他也不好好吃的辦法對付父母。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這邊大人趕着喂,那邊孩子到處跑,到最後,孩子光忙着吸引父母關注,食欲也沒有了。大人着急生氣還累,孩子呢還沒吃飽,大人開始埋怨孩子不省心。

再比如孩子在做作業,偶爾玩一下尺子,大人見到了,斥責他不集中精力學習。你以為大聲斥責會促使孩子集中精力,其實你錯了。此時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家長的指責,實際上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還會使得孩子感覺自己很糟糕。

這就是典型的過度關注。事實證明,這種過度關注的結果,孩子的不良行為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會更糟。 這場遊戲大多以父母妥協收場,孩子總是遊戲的赢家。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3

過度關注的結果是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有句話叫“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的确是這樣。因為家長的過度關注,導緻孩子的不良習慣得以強化,而受到強化的某種行為總會變得更容易持續。

如果你正在強化的是孩子身上某種錯誤的行為,恰巧就造成孩子們持續他們的不良行為,這是孩子越加難以管教的症結所在。

比如孩子做作業總是慢慢騰騰,你就不時地催來催去,一會說:“快點做啊,都八點多了”;一會又說:“還有十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等等。結果到了睡覺的時間了,你過去一看,作業還有一門沒做完。你于是火冒三丈:“這都幾點了,怎麼還有一門功課沒完成啊?你為什麼總是寫作業磨磨蹭蹭啊?就你這樣的學習态度怎麼能學好?”于此等等。

訓斥不絕于耳,搞得孩子晚上做夢還在寫作業且不說,第二天他磨磨蹭蹭的毛病依然存在,而且還是有意識的拖延。雖然他被父母罵了心裡不舒服,但是,他認為父母為此關注了他,他勝利了。凱瑟琳. 珀爾曼書裡寫道:對于孩子來說“任何形式的關注都比沒有關注強”。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4

父母的這些做法,就是在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讓他們持續重複那些不良的行為的發生。孩子身上的很多重複的不良行為,都是父母對其強化之後形成的。

我們對于孩子的好的行為,常常認為是正常的行為而忽視,對于孩子不良的行為卻過度關注,這是極其錯誤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孩子犯了錯的時候,你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懲罰也懲罰了,把能使用的招數都用了,下次孩子照犯不誤。

卡爾.榮格說:“如果你希望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請先反省是否能夠先改變自己。” 凱瑟琳也說“應該對此負責人的,恰恰應該是他們的父母。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5

02

那麼,父母們該如何糾正自己的做法,才能使孩子們改掉這些壞毛病呢?凱瑟琳.鉑爾曼在《别理他》一書中教給家長一個很好很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忽視它”。

“忽視的真正的意義是,對有意引起注意的行為不理會、不注意、不回應”。就是可以不通過語言,而是通過具體的行動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消除不當行為。當然,“忽視”不是讓父母忽視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而是孩子身上那些惱人的,令人沮喪的行為。這也叫“選擇性忽視”。

選擇性忽視,在于你并不是真正忽視你的孩子——你隻是不參入、不介入。你聽到并看到正在發生的一切,但你不做任何反應。因為你一旦反應了,就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強化。當然,必須是在孩子安全的範圍内忽視,這是一種戰略性忽視。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6

凱瑟琳關于如何“忽視”的方法有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觀察和計劃,列出孩子需要改善的行為清單。

就是說,你要觀察孩子身上哪些是最讓你惱火的事情,然後列出清單,有針對性“忽視”。

第二部,忽視。

有了針對性,接下來就是開始“忽視”。這裡有個關鍵詞:假裝。就是當孩子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時,盡管你很生氣,但你要假裝無動于衷;當孩子在商場要不合理的東西時,你假裝沒聽見,繼續看你“喜歡”的東西;當孩子在飯桌上挑食時,你就狠心吃自己的飯,然後吃完假裝去做你的事情走開。

也就是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你假裝什麼也沒看見,盡管去做你的事情,盡管你無法忍耐,盡管你想打他、罵他和幫他,但是,你要反人類父母本能地去忽視他。如果能保證安全可行的話,你還可以去另外一個房間。“你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努力瓦解與孩子之間的意志之戰,讓孩子明白他的這種行為是沒有用的。”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7

有時候孩子以為他的行為你沒有看到,會繼續升級折騰,你依然要繼續假裝,但你的餘光一定要觀察孩子的變化。時刻等待你希望的情景出現。

這裡凱瑟琳給出了關于忽視的幾個有效技巧:

A 不要跟孩子有目光接觸

B 開始忽視她們是背對他們

C 看起來正忙着做别的事情

D 盡可能離開房間遠距離觀察孩子的舉動

E 不要以任何方式讓孩子感覺那你已經被惹惱了

F 别發出讓人感覺你很厭煩的聲音。

第三步,傾聽。

當你采取積極方式忽視孩子的時候,你其實一直在傾聽并觀察孩子的行為舉動。你不是真的忽視你的孩子,你隻是不介入。你在等待孩子停止那些不良行為,準備下一步去應對。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8

第四步,重新回到孩子身邊。

通過家長對孩子的積極“忽視”,這個過程,孩子終于明白:抱怨、對抗、拖延、哭鬧、要挾等“策略”對于父母沒有任何影響,他采用的不适當的行為是沒有用的,父母不吃這一套。于是他開始停止那些無用的行為,安靜下來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家長一旦發現你的孩子停止那些不良行為,要滿懷喜悅或者假裝滿懷喜悅地回到孩子身邊,給孩子送點吃的,或者講一些看到的有趣的故事給他。這裡,凱瑟琳強調:“再重新回到孩子身邊這一階段,一定不要再去讨論之前的事情,因為這樣做,并不是在向前看。千萬别說’寶貝,我不理你是因為……’

否則,“這會讓狀況回到從前,還會讓孩子知道,其實你一直在關注他們,這正是他們想看到的”。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9

03

除了采取“忽視”的方法之外,鼓勵好的行為,忽視不好的行為也非常重要。

我們忽視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改正身上的不良習慣和行為,但是,“幫助”改變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我們要的是孩子自發的向好的行為。所以,僅僅忽視孩子不好的行為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鞏固他們身上好的行為,自發自覺地向好的行為看齊。

事實上,孩子們還是很願意讨父母喜歡的,他們從内心也不願意做父母眼裡的壞孩子,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在看動畫片時,總是喜歡和記住裡面的英雄人物,他們也有英雄情結。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10

凱瑟琳.鉑爾曼說“每一個行為都有它的作用和存在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父母給予的獎勵,轉而對他們良好的行為進行獎勵時,這場親子遊戲的形式就将從此永遠轉變——孩子們不适當的行為會減少,而适當行為會增加。”

著名心理學家B.F斯金納也認為,“激勵人們做某事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這樣做能夠得到他人的關注、物質回報,或者能夠擺脫某些不想要的東西。”而“行為發生之後立即得到的結果,将會決定該行為是否會被重複”。所以,作為父母,恰到好處地鼓勵并适當獎勵孩子非常重要。

比如孩子要學吃飯,盡管他吃一半掉一半,你要做的是鼓勵他自己吃,并對孩子說“真棒”,而不是拿過來自己喂;對于習慣拖沓的孩子,隻要有一次不拖沓,你就立即表揚“做得好,加油”;以及孩子每一次的禮貌行為,助人為樂行為,幫助兄弟姐妹和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等行為,這些都要及時反饋給孩子,表揚和獎勵他,讓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棒的。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11

你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會讓孩子明白:我這樣做,父母是肯定我的,父母是極為喜悅的,而我的感覺也很好。從此,他就會變得不需要父母或外界的肯定,就會以自我獎勵的方式去做,因為他喜歡這樣的感覺。等到長大以後會不需取悅任何人便會感知自我價值的存在。

鼓勵和獎勵的方式有很多種。父母要掌握好哪些是需要口頭鼓勵表揚,哪些是需要物質獎勵。家長要細心耐心,通過平時觀察孩子的喜好,做到獎勵的方式方法和禮物真正是孩子喜歡的才好。

獎勵和鼓勵可以讓孩子的良好行為得到正面的、積極的關注。一項研究表明,從小就被父母稱贊懂禮貌的孩子,具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從家長那裡感受到被愛和被支持的孩子,更樂于傾聽并願意以良好的舉止讓父母開心。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12

結語:

“忽視它”,是美國育兒導師凱瑟琳.鉑爾曼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她經過20多年的實踐經驗,得出來的專業有效的教育方法。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變成一個有良好行為習慣和自控力的人,從現在開始,父母開始做起來。

我們知道,所有父母愛孩子是本能,對于孩子的無理取鬧、讨價還價、胡攪蠻纏等惱人行為,你總是束手無策;同時,當孩子鬧騰到觸及了你的底線時,要抑制此刻的沖動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父母對此要投入很大的努力。

但堅持下去會讓你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因為,這樣做不但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孩子長大後有自卑傾向,還讓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更加滿意;而你也不必再為孩子的惱人行為氣急敗壞到心情崩潰,這就意味着你會更加享受與孩子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

最後,請記住凱瑟琳.鉑爾曼的話:有時候你對孩子的愛是你溫暖的懷抱;有時候,你對孩子的愛,隻是“忽視它”,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幫助孩子們進步的最快方法就是父母自己要向前看。

孩子愛讨價還價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讨價還價哭鬧要挾)13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作者:一個與文字死磕的人 。善于用心傾聽他人心聲,寫溫暖你我的文字。 你若喜歡,我便寫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