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百年難得一見的木瓜

百年難得一見的木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1:48

百年難得一見的木瓜(木瓜的前世今生)1

我們莊是拐溝村,名字叫蘇家溝,或許是許多年前,蘇姓人氏最先落戶建莊的,現在沒有一個姓蘇的人了。

莊子背靠的大山,叫垴畔山,面對的大溝叫井溝,因水井得名,莊前叫前溝,由此進村,莊後叫後溝,到溝掌上山,三條溝呈丫字形,莊子就在交彙點上。

人住在溝裡,依山而居,莊稼種在山上,山陽種麥子,山陰種糜谷,溝底種玉米。

山高坡陡的地方,長滿了灌木,就叫梢林。圪針長在陽窪,檸條長在背窪,木瓜長在崖畔。這木瓜是我兒時的最愛,深深地長在我的腦海之中。

木瓜是落葉灌木,春天發芽,灰土不幾的老杆上,黑紅紅的細枝努出嫩芽,像槐樹一樣的葉柄上慢慢長出一對一對的小葉,葉頂尖尖,邊緣好像鋸丫子,其實一點也不鋒利,手摸上去,光滑細膩,生動可愛。

它們喜歡陽光,就在陽窪上的梢林裡抱團生長,當然它們多是新枝,老枝早被受苦人當柴火砍了,年複一年,還是新枝,一粗就會斧頭相向。

老樹多長在崖頭格愣上,裸露着老根,冒出細嫩的新枝,好像越幹焦的地方,越是欣欣向榮,興旺發達似的。

木瓜開花,一大把一大把的,黑紅紅的花朵越來越白,是那種紅裡透着白,到頭上雪白的那種,與純色的桃紅梨白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稱之為雜色花,因為特别,才格外喜歡。

花繁葉茂,長得歡實,一眨眼,就長出了一兩尺長。花雖多,落得也多,成果率并不高,一簇花最多也就能結成三兩個果實,往往是單個的。長長的花柄變粗變硬,長成粗梗,支撐着果實長大成熟。

經曆一個夏天烈日暴曬,風吹雨淋,由玉米粒大小,長成拳頭大小,有圓形的,有扁圓的,形狀像小瓜,受苦人總是随像就意,安個名字,它在樹上結的,瓜一樣的形狀,就叫木瓜。

有文化的人,看着它像戲裡文官戴的官帽,就給起了個很大氣的名字,叫文官果或文冠果。

百年難得一見的木瓜(木瓜的前世今生)2

秋天來了,木瓜能吃了。

三三倆倆,或成群或結對,爬格愣竄畔,可山而窪,摘木瓜吃。

打開碧綠的外殼,海綿一樣的内瓤分格排列着一行或兩行白色的顆粒,再摳開乳白色的包皮,嫩綠或淺黃的果仁又甜又脆,清香可口。老了就苦,不能吃了。成熟了的木瓜籽,乳白色的包皮就變黑變硬,白色的果仁很苦,油性大,據說能榨油。

百年難得一見的木瓜(木瓜的前世今生)3

我曾經把一隻新鞋掉進了天塹裡,害得爺爺扛着镢頭,拿着大繩,花了一早上的功夫,下到天塹,才找回來。現在想起來,那真是為嘴傷心,為吃勞神呀。

背窪裡的木瓜樹,常被當柴火砍了,隻有陽畔上的木瓜樹驕傲地恣意妄為。

聽人家唱崖畔上開花崖畔上紅,我就猜想唱的就是木瓜,桃樹杏樹很少長在崖畔上,也長不大。隻有木瓜是越長越旺盛,小孩們要吃木瓜,又探不上,狠得牙根癢癢的,也隻能幹瞪眼沒辦法。

嘎紮娃娃,在木瓜開花的時候,路過崖畔,就搬大土疙瘩砸它,不讓它開花結果,砸累了才肯罷休。

木瓜木質堅硬,氣味小而甘甜。崖畔上的木瓜樹,裸露的樹根是好東西,刨回來制作擀仗,讓人愛不釋手,紅紅的花花的,紅是它的顔色,花是它的花紋。尤其是烙餅用的小擀仗,見過幾次油後,越發得亮眼,讓人愛不釋手。

其實,我們村裡的木瓜是自生自滅的,沒有人疼愛它,也沒有人随意損毀它,隻有在果實成熟時折枝摘果,隻有在砍柴火時才會攔羊打酸棗,捎帶着砍了它,隻有在需要擀仗時才刨它的根。人們與它同生共處,多數時候是相安無事的。

它一點也不嫉恨人們偶爾的絕情絕義,依然向着朝陽,自顧自地在崖畔上,展露新枝,恣意奔放。

百年難得一見的木瓜(木瓜的前世今生)4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