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18:40:29

來源: 原創稿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1

教師講解種植步驟。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2

教師教授學生使用工具切割木材。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3

學生操作電腦程序進行編程訓練。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4

魯班路小學足球社團隊員。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5

教師示範武術動作。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6

學生在皮影課上練習表演。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7

古建築營造技藝大師周濤引導學生觀察建築結構。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8

繡球技能大師林芳芳講解繡球曆史、文化。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9

教師給學生集體講評。

觀音橋小學融合教育(魯班路小學一核兩翼)10

教師給學生個别答疑。

南甯市魯班路小學圍繞“美育魯班 匠心童行”的辦學理念,以實現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開設了“一核兩翼”的“匠心”課後服務課程。曆經一年實踐,學生學業水平和綜合素養明顯提高,分擔了家長對孩子放學後不能及時接送的擔憂,有效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助力邁進學校“五育并舉”的新時代“小魯班”的育人目标。

一、“一案五制”建體系,規範實施有保障

魯班路小學實行“一案五制”課後服務管理體系。“一案”是指課後服務實施方案;“五制”是指五大課後服務管理制度,即課程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報酬管理制度。

在“一案五制”管理體系的保障下,課後服務工作井然有序,真正做到風險有預判、管理有措施、處置有依據,實現全年零事故、零投訴,為學生提供了安全、優質、高效的課後服務。

學校課後服務安全管理實行“1 ABCD”制度,“1”指校長對學校整體安全工作負總責;“ABCD”指由行政管理人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安全四崗”,負責具體課後服務安全管理。

學校根據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設置“1 1”課酬分配方案,第一個“1”是基礎性課後服務報酬,以崗位職責确定基準值,根據學生參加輔導的人數上下浮動。第二個“1”是獎勵性報酬,根據特色課程評比、微課評比、作業輔導評比情況,以獲獎等級計算報酬。報酬分配方案充分激發參加課後服務教師工作積極性,推動了課後服務工作高質量、高效率開展,并确保課後服務經費依法依規使用規範。

二、“一核兩翼”架課程,“線上線下”相融合

(一)“一核兩翼”課程體系

“一核”是指學校總課程體系——“匠心”課程體系,基于學校辦學理念,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予以整合。“兩翼”是指兩類課程:作業輔導課程和特色社團課程。作業輔導課程提質增效、社團課程彰顯特色,兩類課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一翼”:“雙線”作業輔導全覆蓋

作業輔導課程以組織完成課後作業和答疑釋惑為主,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指導學生在校完成書面作業。學校通過作業“三服務”“協調員”“資料庫”的方式,把“提質、增效、減負”落到實處。

1.開展作業“三服務”。魯班路小學在課後服務基礎服務中重點開展的是作業“三服務”。一是自主作業服務:督促學生自主完成作業;二是個别答疑服務:對于個别作業有困難的學生開展輔導答疑服務;三是集體答疑輔導:對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集體解答。

2.設立作業“協調員”。為加強作業統籌管理,學校要求每班設立作業“協調員”。協調各科教師布置的作業量以及做好作業監督,提醒有困難的學生向教師提問,提醒教師為提前完成作業的學生“加餐”。

3.建立作業“資料庫”。建立電子資料庫,巧用“空中課堂”,實現“線上”與“線下”雙線融合。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教師錄制3~5分鐘的作業輔導微課,便于未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運用線上資源進行複習與提高,有效地把課後服務延伸至課外,實現優質服務的全覆蓋。

(三)“二翼”:特色社團課程顯個性

1.課程門類多樣

除作業輔導課程外,學校還開設了40門課程特色社團課程,包括:學科、體育、科技、藝術、勞動和非遺技藝六大類别。課程以菜單形式開放給學生自選,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實行走班制、跨年級制,尊重不同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特色社團課程,實現全校學生一人一個課表的個性定制。

(1)非遺技藝類。為了讓少年兒童在研習非遺藝術的勞動過程中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技藝之美,學校在開展課後服務中結合廣西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引進了榫卯結構、南甯古建築營造技藝、南甯紅陶技藝、繡球、壯族迪尺、壯拳等17項國家級、自治區級、南甯市級非遺項目。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心智發展的特點,研發構建了以傳統手工技藝和民族傳統體藝為主體的“匠心”非遺藝術課程框架。

(2)體育素養類。魯班路小學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體育課後服務,開設足球、籃球、武術三類體育社團,這不僅滿足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的運動時間,學習多樣的技術,讓學生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3)學科素養類。魯班路小學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後服務社團中開設了中文朗誦、壯語、泰語、南甯白話、雙語科學、英語趣配音、英語歌曲歌謠和模拟聯合國等學科素養社團,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訓練環境。

(4)藝術素養類。為了豐富和美少年的藝術生活,用藝術課堂助力“雙減”,點亮孩子們的藝術夢,魯班路小學課後服務藝術類課程開設了美術、書法、舞蹈等興趣班,多彩的藝術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助力和美少年茁壯成長。

(5)勞動素養類課程。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時間去體驗不同的勞動成果,在學習中找到幸福感,魯班路小學結合學校勞動教育,開設營養烹饪、木工兩大勞動課程。

2.課程内容多元

魯班路小學将特色社團課程納入跨學科項目式主題課程中,在2022年共開展“壯族三月三”“端午節”等20個跨學科主題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多學科的知識整合,實現課程協同育人的功能。

3.授課資源多維

充分發揮校内優質教師專長,擇優上崗。學校成立評審小組,對授課教師的個人綜合素養和課程理念、規劃、内容進行綜合評審。

多方引進校外專家資源,師資力量升級。學校邀請南甯市教科所蘭虹老師、非物質文化遺産“壯刀制作技藝”傳承人黃冬鵬、南甯古建築營造技藝傳承人周濤、南甯紅陶傳承人胡可可等到校指導課程建設。

善用知識平台,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學校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獲取優質教學資源,讓學生利用資源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引導學生到博物館、科技館等地進行研學,開展“五育融合”實踐活動。

三、“雙向三級”促評價,服務質量顯成效

魯班路小學構建課後服務課程質量評價的“雙向三級”體系,全方位監控課程實施質量。

(一)建立宏觀層面的課後服務課程審議制度

課程審議制度是由課程專家、學校管理層、教師等構成的審議團體對課後服務可開設的課程和開設方式進行審議,以保持課後服務課程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促進課程及時更新,維護良好的課後服務生态。

(二)建立中觀層面的課後服務課程實施質量評價内容

課程實施質量評價内容包括課後服務課程方案、教師課程設計質量評估、課堂教學觀察、學生與家長滿意度調查。學校通過網絡問卷,追蹤家長、學生對學校課後服務的滿意度,促進課後服務的有效實施和良性發展。

(三)建立微觀層面的教學質量“雙向”評價體系

1.對學生采用定性評價

(1)過程性評價

根據學生平時參加活動的表現進行觀察和分析,依據“課後服務活動課程評價表(學生)”評價學生,給出定性結論和綜合等級。

(2)總結性評價

通過特色社團、微課、作業輔導、體育賽事評比,學生作品展評、節目展評、星級社團和星級學員評選等方式,評價結果與獎勵性報酬挂鈎,激勵教師提升服務質量。

2.對教師采用定量評價

對教師的教學情況用數值進行描述,對課程實施進行分值評定。将教師的考勤情況、課堂開展、成果展示、問卷調查數據等内容作為考核指标,細化測評項目和測評分值,并将以上評價作為授課報酬發放的依據。

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魯班路小學“匠心”課後服務成效顯著,取得了“解決家長困難,發揮教師特長,張揚學生個性,凸顯學校特色”的良好效果,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優質教育的實惠。學生的整體學業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魯班路小學課後服務實現了“五育并舉”,使原本缺乏自信的學生逐漸成了心中有希望、眼中有光的新時代“小魯班”。(吳靜、韋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