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12個國際婦女節,是屬于全世界女性的節日。
盡管在消費主義浪潮之下,這一節日被以“女王節”“女神節”等字樣粉飾、作為促進消費的名頭,但我們仍不能忘記,國際婦女節的初衷是争取女性權利,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成就。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閱讀第一想為大家推薦——近年來深受全球女性讀者喜愛的、關于女性成長、覺醒、抗争的史詩,《那不勒斯四部曲》。
這部意大利小說在過去五年間,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征服了100多個國家的讀者,銷量達千萬冊。其中的第一冊《我的天才女友》自2017年引進中國,至今已是第20次印刷。
HBO同名改編劇集《我的天才女友》今年已更新至第三季,剛一上線就斬獲豆瓣9.6的高分,在世界範圍内都爆發了追看原著的熱情。
因為真實,所以迷人
2011年至2014年,埃萊娜·費蘭特以每年一本的頻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這四部情節相關的小說,被稱為“那不勒斯四部曲”。(前3部已經被HBO改編成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
故事發生在意大利,一個名叫那不勒斯的蠻荒閉塞小城鎮,講述兩個女主角埃萊娜和莉拉從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的友情,埃萊娜作為叙述者向我們講述了從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初跨越半個世紀的故事,包含教育、戀愛、婚姻、家庭、工作等方方面面。
在近現代以前的經典文學作品中,女性往往作為客體出現,女性之間的情誼更是被忽視的、充滿刻闆印象的。那些我們所熟知的以“女性友誼”為主題的作品,如《小婦人》《綠山牆的安妮》《末路狂花》乃至被改編為電影的《七月與安生》,則難免陷入另一個怪圈:女性之間的友誼要麼隻有真善美,要麼就是圍繞着男性而爆發沖突。
像那不勒斯四部曲這樣,坦率赤裸的表達女性主體性和同性關系的作品則少之又少,這本書打破了所有刻闆印象。
作者不厭其煩地讓埃萊娜和莉拉讨論書本、考試、身體發育等女性成長中的必經命題,以細緻入微的文字展現出女性的敏感、細膩、偏執和嫉妒,重新回到二戰後的意大利,感受混亂的、暴力的、頹廢的甚至男權傾向的社會背景下,兩個那不勒斯女孩的命運掙紮。
《我的天才女友》劇集截圖
全書為年老後的埃萊娜第一人稱叙述,莉拉是埃萊娜在小學最想靠近親近的對象,莉拉是她的啟蒙者、朋友、假想敵,更是另一個“她”,是她最想成為的人。
兩個女性形象都具有強烈的女性意識和自我意識,她們相互參照,彼此協助,一生都在為生存與命運進行殊死纏鬥。
在“四部曲”中,女性随時處在被男性碾壓的境地(不讓自己讀書的父親、暴力的丈夫、索要性賄賂的工廠老闆……),在精疲力竭的邊緣,女性為了不陷入崩潰、避免精神被碾壓,唯有通過寫作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用文字固定住那些秘密,然後等待逃離。
「焦慮、疲憊、女性經期……(作者)費蘭特探索了所有我們恐懼的題材。費蘭特筆下的女人們切膚地體驗了被抛棄、不公和洶湧的情感——這些不再是被當作弱點、而被作為一種事實來看待。」——美國《新共和》雜志
「對于(作者)費蘭特而言,小說的首要目的,就是攪動那些感染的、敞開的傷口,捅開它,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傷口在哪裡,這傷口又從何而來。」——《洛杉矶書評》
當我們敢于面對真實時,才能更準确地認識身為女性的自我。在這部作品中,全年齡的女性都能在其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成長時的影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