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八月,常有一縷幽香使人停下腳步。循着香氣望去,原來那裡立着一株桂花。
宋代詞人王千秋曾作過一首解佩令.木樨:
花不大,葉不美。隻一段、風流标緻。淡淡梳妝,已賽過、騷人蘭芷。古龍涎、怎敢 氣。
開時無奈,風斜雨細。壞得來、零零碎碎。着意收拾,安頓在、膽瓶裡。且圖教夢魂旖旎。
木樨,即桂花。
桂花葉繁花碎,既使長在路邊,也常常被人忽略。若論花容,确實普普通通,無甚可觀。但貌不出衆的桂花,卻自有一段風流韻緻。這一段風流皆因其香,賽蘭芷、勝龍涎。
桂花的香是一種幽香,含蓄纡徊,香中又帶着絲絲軟甜,因此桂香耐品,深得人們的喜愛。桂花可以入茶、入食,做成桂花糕、桂花醬,樣樣宜人、怡人。
王千秋的這首小詞,上阙着意于桂花的自然形态,下阙則寫到秋風秋雨之時,桂花何去何從的境遇。
有一年中秋在公園,一位白衣女子正在采摘桂花。她一手托了紙盒,另一隻手輕輕拂掠枝頭的桂花,細碎的黃色花朵紛紛落向紙盒。
她擡頭見有人在看她,不好意思地說:“過幾天它們就會落到地上,不如我采些做桂花糕吧。”
她說得有道理。雖說公園中的都是公物,可是與其零落入泥,不如采下派些别的用場,也是惜花的表現。
在多數人的眼中,入茶、入食是桂花的好歸宿,然而惜花投瓶卻是文人雅士的共識。“着意收拾,安頓在膽瓶裡。”
安頓之後呢?設想枕畔數枝香桂,縷縷清香入夢來,那是怎樣的旖旎溫存?怎不教人魂牽夢繞?
相比入食,插瓶清賞的境遇才不會辜負了那一縷香魂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