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就是我們書寫和創作一幅作品,從布局、篇法、到分布,要把每一個單字寫好,把寫好的每一個單字組成一個完整的篇章,通篇的格局考慮,把它當成一個藝術整體,最後通過藝術處理的方法,成為一幅美的書法作品。學習書法和創作書法,不僅要有章法知識,還要認真研習古代和現代書法名家成功的章法布局經驗,必須掌握章法布局要領,并在創作中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最後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來。
一、章法要領
在書法創作中,不同的書體,由于造型不同,便有不同的章法布局要求。篆、隸、楷、行、草五種常用書體中,法要求最高,難度亦最大。但若掌握了基本方法要領行草書的章,勤實踐,多練習,定會得心應手,創作出自如完美的章法。總的來說篆、楷書大多一格一字,以靜取勝,既有字距,又有行距。行、隸、草書大多有行距而無字距,有的甚至既無字距,又無行距,,完全以動取勝。行書的章法布局自然随意,以流暢、連貫、和諧為美,講究上下連貫,左右映帶,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給人一種清新、流宕、自如的感受,氣勢跌宕,自然天成。總之,書法章法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去研究、思考和實踐,才會有所成就。
一般人在書寫時往往第一個字都是筆重墨濃,因為是起筆開寫,這時還要注意整體字形和章法的協調。對于首字領篇古人多有論及,如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 《 書譜 》 所言:“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又如清代書法家戈守智所言:“首寫一字,其字勢便能管束到底”。一幅作品第一個字的作用很重要,它對全篇起到管束和制約作用,基本上确定了全幅字的字體、筆态、形體、墨色、氣勢、韻味等(如下圖中第一個字“蘭”字)。
首字領篇對行草書來講極為重要,因為全篇字形皆大小、長短、斜正不拘,便顯得一首字領篇作用的垂要,這就象生活中人們所言的“頭炮要掃‘響”。
4、巧用點線,氣勢連貫。
各種書體,山于造型不同,點線的變化亦有所不同。篆、隸、楷”書的點線變化幅度不是太大,特别是篆書,其筆畫以平直圓勻為主要特點,主要以其豐富的弧線變化為主。隸書在點線變化方而優于篆書 ,有了明确的粗細巧拙變化,并重點對波橫、波挑和磔筆進行誇張和強調,形成了突出的筆畫變化。楷書方圓筆綜合運用,起筆、收筆極盡變化,或橫細豎粗,或撇收捺放,沂要拼配得當,不堆砌,不支離,一順而下,氣勢優美。行草書的點線變化幅度較大, 長短、大小、粗細、輕重、方圓、巧拙皆有變化。如下圖“寒梅”兩字。
“寒梅”兩個大字作為主體很突出,占三分之二。小字落款“題在左邊,占三分之一。整體線條流暢、跳宕,氣勢貫通。
5、終篇收勢,恰當完滿。
所謂終篇收勢,即每幅作品的收束要完滿,最末之字亦要如首字,大而粗,圓而潤。最後一行應收得恰當合适,通篇到底,顯得過緊,最末一行隻剩一字,又顯得過松而懸掉。隻有在三分之二處結束為最好。行書的收勢較難,若不認真做到“心中有數”,即會有“塞滿”或“懸吊”之可能。行書章法流暢連貫,自然随意,這是行書章法吸引人之處,也正是行書章法的難布局之處。自學者要在創作實踐中,反複練習,多方借鑒,合理安排,不斷提高,從而創造出既有規律,又具個性的行書章法。現代書法創作常用窮款,隻寫作者姓一名,簡潔明快,而且突出了卞體。有時由于地方有限,千脆不落款,蓋上姓名印即可(如下圖)。
二、落款用印。
創作書法作品離不開落款和印章,它們屬于書法作品的有機整體,一幅作品正文寫得再好,若題款失誤,用印俗氣,則會破壞整幅作品的章法美觀。書法作品的落款一般都用行書,所以,凡是書法愛好者必須認真學好行書。學行書一定要有楷書基本功,才能寫就一手優美流暢的行書落款。書法家用印必須講究,所以不妨請篆刻家治幾方常用印,姓名印、齋号印及各種樣式的閑章,或者自學篆刻,自己治印,這樣更方便一些。
1 、落款的内容及格式。
落款又叫“題款”,它是書法作品正文以外的交待文字,屬于書法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落款有“單款”和“雙款”之分。“單款”是隻落上書寫者的姓名,或加上正文的出處、書寫的時間、地點等。“雙款”是将書寫者和受書者兩方的姓名都寫上,稱為“上款”和“下款”,有時上下款可連在一起寫。我們書寫書法作品,有些是為了參加展覽、比賽或在報刊發表,這類作品叫創作,隻題下款,不題上款。有些作品是用來送入的,以作紀念,饋贈師友,這類作品應題上款。送人的常用 XX (先生、老師、方家、法家、同志、女士、學生)雅正、正之、正字、正腕、教正、屬(囑)書、惠存、紀念等。可根據書者與受書者的關系來定。但不管是誰,一般都隻寫名而不題姓,以示尊敬和親近。落款應根據所留的地方而靈活變化,有增有減,應注意: ( 1 )落款的字不能大于正文的字。 ( 2 )落款的字體一般與正文相同,落款的字體可比正文的字體随便些,自由些,一般多采用行楷或行草書體。 ( 3 )落款要注意給印章留有地方。當代書法創作題款有了很大的變化,落款的方法和樣式有許多新的突破,有的借鑒國畫作品的題款方式,将題款藏在正文之中。有的用極長的題款,有的用特少的窮款。有的把款題寫在正文的中間,将正文一分為二,顯得有整有散有變化。有的将款題寫在正文的下方等,這些新的章法形式都是有益的探索,值得我們借鑒。
2 、用印的方法及要求。
印章分“名章”和“閑章”兩種。名章即作者的姓名或筆名、書名等。它通常蓋在落款的末尾下邊。(如下圖)名章。
也有蓋在落款文字左邊
也有蓋在落款文字右邊
“閑章”内容多為格言、警句、年代等,如“書道無盡”、“變則生新”、“師造化”、“标新立異”、“特立獨行”、“翰墨緣”等,也有用生肖印的,樣式有圓,有方有不規則等。閑章不閑,它與正文有着内容上的有機聯系,體現了書法家的思想情操、人格修養和藝術見解,也為讀者欣賞和理解書法作品起到橋梁作用。它通常蓋在第一行第一個字和第二個字之間,叫“引首章”。(如下圖)。
又如下圖蓋在第三行“老樹”兩字右邊的雞肖形印
或蓋在右下角或蓋在末尾,叫“壓角章”。
如下圖“落日”兩字左下部的“怡情”印。
又如下圖“筆力”力字右邊的“怡情”印
蓋印章的方法很重要,蓋印前先用半幹毛巾将蓋印處打濕,然後按印。邊款在左為正,印要拿正,下面一定要墊少許紙。蓋時要四角壓到,印油不要太濕或太幹,要恰到好處。蓋好印後,再用宣紙壓一下,然後為妙。
用印注意:
(1)用印不宜過大,應小于落款字為宜。( 2 )用印不可過多,一幅作品用3至 4 方印即可,最多 6 方,再多則喧賓奪主 ( 3 )印不能蓋的與正文部分平齊,更不能低于正文,否則會顯得死闆、擁塞或懸掉。 ( 4 ) 印章風格應與正文書體相同,融為一體。給圖書打印章,可打在正文第一頁右下角的空處。當代書法創作、比賽以及展覽評審,對作品中印章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和苛刻,内容書寫得再好,題款或許也不錯,但如果用印不講究,或俗不可耐,或粗制濫造,将與入選和入展無緣。就是印泥也要十分講究,一定要用較好的書畫印泥。
總之印章在書法品中不但具有裝飾和襯托作用 , 而且對總的分布起着配合節奏,調整重複以及消除平闆,穩定平衡等重重要作用。印若用得好,會給書法作品錦上添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