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靖康之恥”的發生,讓一位宮廷畫家命運随之跌宕,颠沛流離,好不容易逃到臨安(今浙江杭州),靠賣畫為生,他就是南宋曆史上著名的山水畫大家李唐。他與劉松年、馬遠、夏圭并稱為“南宋四大家”。
李唐(1066-1150),字琋古,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徽宗時為畫院待诏。他在考試時畫的“竹鎖橋邊賣酒家”曾被列為首選,康王趙構非常欣賞他的畫藝。靖康二年(1127) 汴京淪陷,徽、欽二帝及宮中随從被掠走,李唐也在其中。不久,趙構在臨安即位為高宗,李唐輾轉南下,到達臨安後,最初以賣畫為生。紹興十一年(1141) 宋金議和成功,趙構開始經營畫院。年屆耄耋的李唐恢複待诏職務,授成忠郎,賜金帶。
▲李唐《萬壑松風圖》1124年作
李唐是一個全能畫家,精于繪人物、山水、花鳥,但他的山水畫對後世影響最大。他的傳世代表作《萬壑松風圖》,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堅實勁健的用筆和濃黑的墨色,畫出大山腳下蒼松林列、泉水奔流的情景。中央山嶺有挺拔的氣勢十分遼闊,而雲氣在山間萦繞,通往深谷的小徑,向下流淌的泉水以及林木的動勢,令景物充滿了活力。
▲李唐《江山小景圖》
《江山小景圖》與此大約相同但比較繁雜,且充滿生活氛圍,猶帶北宋全景式山水的餘緒。
▲李唐《清溪漁隐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溪漁隐圖》卷則用截景章法将盛暑季節中水濱的景色表現出來,以大刀闊斧的豪放粗簡筆勢把濃密的林蔭表現出來,并穿插了轉動的水磨和怡然自得的垂鈎者。此卷構圖隻把景物的一部分表現出來,山不見巅,樹不露頂,徹底将全境的構圖法加以變格。山水畫中,荊、關、董、巨、李成、範寬諸變,論境界,皆不如李唐一變鮮明。從藝術效果分析,雖然景物在一角特寫中很有限,但給人無限回味。此圖的點景人物是值得注意的,那是一位垂釣的漁翁,但顯然他不是北宋山水中常見的漁民,而是一位隐士。
▲李唐《采薇圖》
《采薇圖》繪于南宋初期、歌領的是殷貴族伯夷、叔齊于殷亡後不食周粟置入首陽山采薇的事迹。卷後元代宋杞的跋語說此畫“意在箴規,表夷齊不臣于周者,為南渡降臣發也”,顯示了李唐對于民族命運的關心。伯夷在此卷中抱着膝蓋而坐,頭發蓬亂,然而眼睛炯炯有神,将堅貞不屈的氣節表現得淋漓盡緻,《采薇圖》是古代曆史故事畫的出色作品之一。
▲李唐 《晉文公複國圖》冊一
▲李唐 《晉文公複國圖》冊二
▲李唐 《晉文公複國圖》冊三
▲李唐 《晉文公複國圖》冊四
▲李唐 《晉文公複國圖》冊五
▲李唐 《晉文公複國圖》冊六
《晉文公複國圖》長卷尺寸29.4×827厘米,描繪了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因遭骊姬陷害,在外流亡19年曆宋、鄭、楚、秦等國,曆經曲折終于回國成王的故事。此圖行筆細勁、章法嚴謹,人物的神态十分生動,是李唐前期風格。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