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直門,位于内城東垣北側,原為元大都東垣之中門“崇仁門”。明永樂十七年修繕後,将“崇仁門”改為“東直門”。
東直門
東直門始建于元代,是元大都東垣北側的一座城門。根據五行學說,東方屬木,稱為“木門”。
明初建北京城,廢除了元大都東北角的光熙門和西北角的肅清門。元代都城設11道城門,即南城垣設有麗正門、文明門、順承門;北城垣設安貞門、健德門;東城垣設崇仁門、齊化門、光熙門;西城垣設和義門、平則門、肅清門。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為九座城門,東面減去光熙門,隻剩齊化門(後改名朝陽門),北為東直門。如今,城門都消失殆盡但地名還都保留着。
東直門成為明代北京城的東北門,永樂帝決定遷都後,北京城垣加高、加厚,并全部包砌城磚。
東直門的箭樓
内城九座甕城多呈半圓形,隻有東、西直門的甕城是方的,“直門”之稱由此而來。封建禮制對進出城門有嚴格的規定,内城九門各有用途,老百姓戲稱“九門走九車”。明清時期南方木材等建築材料經運河走東直門運抵京師。
東直門,也是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甕城為主。
東直門走磚瓦、木材車。過去的磚窯都設在東直門外,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也要經東直門方可進城。實際上,東直門不僅僅走磚瓦、木材車,各種各樣的車都經過此處。
最早的東直門大街其實是現在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街長約1500米,地上鋪的是石闆路,一共有150多家買賣鋪子,過了冰窖口,隻要是老百姓所需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在這條街買到。
明正統元年重建城樓、甕城、閘樓、箭樓。東直門甕城呈正方形,東端為二直角。甕城東端築有箭樓,甕城牆南側辟券門,上築閘樓。東直門在明清時南方木材經運河運京,均儲于東直門外,清康熙三十六年于東直門外建水關,管理進京貨物。
1915年因修建環城鐵路将甕城、間樓拆除,1927年将箭樓拆除,1965年将城樓拆除。現東直門已完全無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