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次寫林黛玉的容貌是在“林黛玉進賈府”這處情節中。黛玉在母親去世後,來到賈府外祖母賈母的膝下。祖孫二人相見,念起逝去的賈敏,相對而泣。
在此處,曹雪芹借衆人的視角交代了林黛玉的大概容貌,此處為略寫——
衆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風流态度。
對于此句,脂硯齋評道:“為黛玉寫照,衆人目中,隻此一句足矣。”
概述黛玉的寫照,“自然風流”可謂恰到好處。
01論“風流”
提起“風流”二字,今天的很多人隻曉得其中一個意思,即涉及男女情愛的品性或事迹。很明顯,書中評價林黛玉的這個“風流”明顯不是這個意思。
“風流”的古義中,本意是傑出不凡、風雅灑脫之意,其次才是男女情愛、放蕩不羁等意思。
像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還有《沁園春·雪》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些都是用了“風流”的本義,意在贊揚那些傑出不凡的人物。
不過,黛玉與上面詩詞中的風流還不一樣,有其獨特的地方。
02美貌林黛玉的風流是一種美。
論起黛玉的美,整本《紅樓夢》中,能出其右者并不多。
今天,我們提到林黛玉,可能87版陳曉旭扮演的形象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第一印象了。但是,導演王扶林曾經在讨論林黛玉容貌的時候說:
“陳曉旭啊,什麼都好,就是有一個缺點,長得不夠漂亮。林黛玉還應該再漂亮一點。”
曹雪芹在書中借賈寶玉的視角,對林黛玉的容貌進行了一次經典的正面描寫: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兩靥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脂硯齋評道:“不寫衣裙妝飾,正是寶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見。黛玉之舉止容貌,亦是寶玉眼中看心中評,若不是寶玉,斷不能知黛玉終是何等品貌。”以病西施作比,可見黛玉之美是天生麗質的柔美。
難怪風流成性的薛蟠在初次見到林黛玉的時候,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03詩才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黛玉的風流氣質在某種程度上是其才華的外顯。
論詩才,《紅樓夢》中能與林黛玉相提并論的唯有薛寶钗了。賈元春省親的時候,曾出題試過衆姊妹的文采,并當衆評價道:
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衆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元春這句評價是極為中肯的,從之後不管是海棠詩社,還是元宵燈謎,薛寶钗和林黛玉也都在詩才方面表現得高衆姐妹一截。
不過黛玉和寶钗還是有區别。
寶钗作詩并不動情,多是詞韻之巧,頑樂罷了。有一次,寶玉提到他曾将姐妹們在園中作的詩拿到外面去傳閱,結果被寶钗批了一頓。因為寶钗受禮教的影響太大,覺得女子作詩總是不入流的事情,傳出去讓人笑話。
可是黛玉不同,她作詩往往是有感而發,正如孔子所言“詩言志”。因此黛玉的詩是有靈魂的,像水一樣靈動。因而也就顯得比寶钗勝出一籌。比如她在海棠詩社所作的這首《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缟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颔聯的這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暗中以海棠自喻,道出了自己海棠一樣的孤高品性。
04真性情
要論美貌,黛玉與寶钗難分伯仲,或許還略遜秦可卿和薛寶琴一些。最讓黛玉與衆不同的其實是她的“真性情”。
不同于寶钗的冷漠和壓抑,黛玉仿佛對世間的生命都飽含了真情,而且也不刻意掩飾自己的真情流露。
看到春去花落,黛玉心中傷感,為花立冢。她由花想到自己,情至深處,竟吟出一首《葬花吟》。
要論真性情,《紅樓夢》裡也就賈寶玉能跟林黛玉相似了。也正是因此,兩人才惺惺相惜,互敬互愛。難怪在寶钗、湘雲、襲人都跟寶玉大談仕途學問的時候,寶玉道:
林姑娘從來說過這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總的來看,林黛玉是世界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女性形象。她的美貌、詩才、真性情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也可以說,林黛玉創造性地定義了“風流”這個詞。
作者簡介:Note讀書,一線教師,百家号優質原創作者,緻力于經典閱讀分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Note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