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炸物大賞
夏天一到,燒烤、冰飲、炸物……紛紛出征,尤其是各路炸物,更是眼花缭亂。
近幾年,炸物大有崛起之勢,各種炸物餐廳頻頻湧現,前不久,3年開出近2000家店喜姐炸串,還獲得了融資。
炸物的路子,究竟有多野?一起觀摩觀摩。
(注:圖片較多,建議在WIFI下打開)
▲杭州某酒館(來源:小紅書)
酒館裡面賣炸物,這種跨界的組合,竟然毫無違和感。
▲深圳某餐廳(來源:小紅書)
又一個炸物餐廳,有日式風,定位清晰,産品顔值抗打,很受小姐姐喜愛。
▲信陽某炸串輕酒館
牛蛙、豬排、裡脊、金針菇、娃娃菜……竟然還有奧利奧!這腦洞快趕上黑洞了——什麼都能吸進去。
▲成都某火鍋店(來源小紅書)
“火鍋 西式小吃”的組合,金菠蘿炸物拼盤很有創意,六種不同炸物湊成一盤,像炸薯角、炸腸、炸玉米等等,還能蘸料吃。
▲蕪湖某火鍋店
這家店的炸物是炸串,像玉米串、牛肉串、面筋串,雖是尋常食材,卻能吃出情調來。
▲湖州某火鍋店
又賣火鍋,又賣鹵味,還賣炸串,顧客自己動手炸,秘制蘸料不俗。
▲徐州某魚火鍋店(來源:小紅書)
紅紅的湯底,配上金黃的炸物,誰能拒絕拍照?
搞清楚炸物目的
看完感性的,說點理性的。
炸物是餐廳産品之一,擁有與其他産品類似的屬性。然而,大凡行事,必有目的,如果隻把上炸物當做賺錢目的,格局未免小了點兒。
那麼,上炸物的目的究竟有哪些?
>>讓炸物成為“提價器”
火鍋店産品同質化嚴重,是個不争的事實,牛肉、毛肚、鴨血……你有的,你的對手比你還全乎。
所以,一些火鍋店會在基礎食材上進行創新,像自創的牛奶毛肚、藤椒牛舌、香辣嫩牛肉之類。
▲藤椒牛舌
講故事也是“反同質化”的一種手段,以故事賦予産品溢價,比如,一顆來自長壽之鄉的菠菜、一塊泉水滋養的冬瓜之類,隻要顧客在心理上将其與同類型産品做出區分,故事就成功了。
炸物也是如此,如果你不能講出一個好故事,那就隻能把産品做到獨一份兒,從外觀、色彩、擺盤上下功夫。
當然,也有餐廳将尋常的小酥肉、紅糖糍粑講得天花亂墜,說辭有,豬是黑毛豬,常在山間跑,餓了吃山果,渴了喝甘泉之類;還有紅糖乃是上古工藝制作,純手工打磨,味道口感非同凡響雲雲。
▲怡味食品的藤椒小酥肉
無論是磨産品,還是講故事,目的都是想把炸物的不同之處,傳遞給顧客,并以此獲得更高溢價。
要是你的産品沒什麼不同,上與不上,其實差别不大,即便掙點錢,顧客沒留下什麼印象,也給後廚找麻煩。
>>讓炸物成為“投影儀”
若把品牌比喻人,産品就是衣服,至于穿什麼衣服,與身高、外貌、整體氣質相關,像頂流明星,穿個村幹部的服裝,就不太合适。
湛江有個“得來品”,主打韓式火鍋,諸如肥牛年糕火鍋、芝士排骨火鍋,他們的炸物是個九宮格,還有各種炸雞。
▲炸物九宮格
吃着韓式火鍋,啤酒配上炸雞,顧客都是來自星星的你。
像禮舍日式和牛火鍋料理,主打日式火鍋,小食都是沙拉焗大蝦、壽司之類,炸物則是“天婦羅”——挂面糊炸的各種蔬菜。
再如上海的镖哥有料火鍋,炸物有裡脊肉、年糕片、炸雞腿、土豆片之類,看似尋常,卻是上海風味。
其實,餐廳的每個産品,都該是品牌的投影儀,人們最好能透過産品,迅速了解品牌氣質和調性,這樣就省去很多教育成本,傳播起來也更高效。
如果你的品牌本身沒什麼定位、也無氣質可尋,再好的炸物,也是白玩。
道理很簡單,沒有錦緞,怎麼添花?
>>讓炸物成為“傳聲筒”
好的炸物,會自帶流量,你看社交平台上的那些美食分享,有顔有料有趣,至少占一樣。
隻要你的炸物足夠有創意、有不同,顧客很容易會拍照分享。
▲玖嘉久出品的炸物
像前幾天,玖嘉久食品開了個線上發布會,發布了8款新品,其中三款是炸物——荔枝形蝦球、黃金蝦米花、黑虎蝦卷。
食材講究,又有創意,很多老闆表示“願意嘗試,因為顧客可能會拍照分享”。
如果炸物做出來,你自己都不願分享,它怎麼可能會成為品牌傳聲筒?
說到最後
根據2022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當下,“後産品時代”來臨,而後産品時代有如下特征——
地域屬性增強、在原基礎上升級、形式多樣、跨界“打劫”、場景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後産品時代的特征,也概括了炸物的變遷。
炸物的品種越來越多,升級趨勢也愈演愈烈,與此同時,開始借鑒中西餐,而且出現了很多“炸物店”,場景也更加多樣。
炸物是餐廳産品之一,沒必要過分解讀和區别對待,隻要有品牌思維,小炸物也能翻起大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