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伏日曆,來了!
俗語說“熱在三伏”
伏,指天氣太熱
宜伏不宜動之意
從夏至開始
小暑和大暑之間的日子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2022三伏天共有40天。今年的初伏(也叫頭伏)是從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從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間的時間都是中伏,一般來說,“三伏”中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這一時節,全國多地都會開啟“蒸烤”模式,公衆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要如何避免高溫中暑?
三伏天要怎麼養生?
中暑要怎麼辦?
收藏這份
“三伏天”必備指南
↓↓↓
9
快速了解濕氣類型,對症下藥!
祛濕是這一時期的養生重點,而不同的濕氣類型,需要不同的祛濕食療方案,方可辨證應對。
你有濕氣重嗎?
實際上,我們的身體對濕氣是很敏感的,濕氣重的症狀從頭到腳都會表現出來。大家觀察一下,最近自己有以下這些表現嗎?
濕氣是如何形成的的?
南方氣候潮濕,多雨水,長期居住在濕地,我們身體更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濕邪開始由皮膚浸入,接着浸入肌肉、關節,最後浸入内髒。
我們身體裡面,有兩個管理着“水分”的髒器,一個是“腎”,一個是“脾”。脾主運化,它會負責把水分運送到身體内;身體血液中的部分水分,又經過腎髒,排出體外。脾和腎功能減弱了,都會導緻水分聚集,排不出體外,和脂肪混合在一起,變成所謂的“濕氣”。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也就是說一部分人是天生的腎處理水的能力差,所以濕氣重;
而另一部分人則是後天的一些不良習慣導緻了脾虛,表現出濕氣重。比如:飲食偏好肥甘厚味、油膩、重口味、寒涼生冷的東西,便不利于脾胃消化吸收。
其次,當人體運動時候,脾髒各種水液代謝至全身各處,氣血循環暢順,人體一身輕松。
如果一個人經常不運動,腎髒、脾髒裡面的水液濕氣無法新陳代謝,那麼濕氣就容易堵在體内,一身沉重。
除此之外,貪涼,吹冷空調、熬夜等也都會導緻濕氣重。
濕氣的三種類型
濕氣分為寒濕、痰濕、濕熱。
寒濕患者,總體的體質偏于寒性,平時怕冷畏寒、關節遇寒者痛,飲食寒則會腹痛腹瀉;
痰濕患者,“肥人多痰濕”,這類患者多表現為頭重如裹,頭暈沉沉的,肢體不爽利,疲乏倦怠、大便黏滞等症狀;
濕熱患者,整體體質偏于熱性,口幹口苦,心煩、火氣重,面部油光、脘腹脹滿、大便排便不暢、肛門灼熱等症狀。
如何簡單地區分?我們可以通過看舌象來判斷不同的證型。
寒濕舌象:舌質淡白,苔薄白
痰濕舌象:舌質淡,苔白膩或是白滑。
濕熱舌象:舌紅,苔黃厚膩
正常舌象:淡紅舌,薄白苔,淡紅而潤澤,幹濕适中,不滑不燥。
如何辯證祛濕
不同類型的濕氣,需采用不同的方法祛濕
對于寒濕患者,要溫化寒濕
痰濕患者,要健脾祛濕
濕熱患者,要清熱除濕
來源:人民日報、羊城晚報、新華網、廣州氣象台、@廣州天氣、@廣東天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