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曆史文化,凝結先輩智慧,閃耀着萬丈光芒。為幫助中小學生從審美的視角賞析文物,挖掘文物的多重價值,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文物之美——走進博物館實踐課程》系列教材已于近日經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并組織出版。10月13日,“《文物之美》新書發布會暨人美美育之聲系列活動”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行。
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李滢在《文物之美》新書發布會暨人美美育之聲系列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作為出版社繼《美少年》雜志和全國第一套《美育》教材後的又一精品力作,《文物之美》整套教材共20冊,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學段。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周偉指出,該社始終緻力于國家級美術教材的研發和出版,《文物之美》聚焦重要文物,從審美視角出發,将文物之美與中國曆史文化知識相融合,在探尋文物之美的同時,探尋中華文明智慧之美。
《文物之美》内頁展示(主辦方供圖)
發布會上,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李滢介紹了《文物之美》的項目背景和編寫特色。李滢表示,在新美育時代的大背景下,提升青少年美學素養是我們面對的重要課題。《文物之美》以“文物 ”作為融合創新的方式,通過文物 生活、文物 科技、文物 學科等方式幫助青少年拓寬視野,深入挖掘文物與學生生活的廣泛聯系,這是該套教材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所在。
《文物之美》内頁展示(主辦方供圖)
文物隻有曆史價值嗎?文物之美,美在哪裡呢?為确保文物知來路、明去處、有地可尋、有據可查,人民美術出版社組建了一支專業的編寫團隊,包括國内20餘家博物館的專家,以及文物、美育、出版等不同領域的專家。
審美是《文物之美》這套教材區别于同類出版物的特色之一,《文物之美》着力從審美角度描繪文物特色,挖掘文物價值,将文物之美與中華曆史文化相融合,讓青少年從文物中感受美、探索美、創造美,激發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自豪。
《文物之美》内頁展示(主辦方供圖)
突出探索,以話題為線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是《文物之美》的又一特色,單件文物之外,将在時間、技藝、工藝等方面有傳承或聯系的文物,以文物群的方式集中講述,讓青少年在文物的世界中既知樹木又見森林。
在思維導圖的設計方面,《文物之美》系列教材每冊都根據本冊特點選擇呈現形式。與低年級相比,九年級的思維導圖适當增強了說明性和探索性,同時偏向于呈現草圖的随意感。比如在九年級上冊中,體現文物與科技融合的課文有《永不傾倒的香囊》。這篇課文通過剖析球狀金屬香囊的結構和機關,展現了古人所佩香囊永不傾倒的奧秘。體現文物與城市融合的課文有《紫禁城中的“圖書館”——文淵閣》,它展示的是經典的北方皇家建築。
《文物之美》内頁展示(主辦方供圖)
體現文物與學科融合的課文有《白發漁樵江渚上——的奧秘》,它是依托古詩詞中常常出現的“漁夫”意象和中國畫中數量繁多的“漁父圖”,交叉體現美術和語文學科的知識。文學和美術作品中的漁夫為什麼總是獨釣?顯然,在希望學生學會欣賞名畫的同時,這套教材更希望讓學生領會到什麼是“漁夫”精神。
活動現場,人美美育學堂教師張素敏帶來一堂别開生面的示範課。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文物之美》二年級上冊中《呆萌陶鷹鼎》一文,一起繪制思維導圖,制作泥塑陶鷹鼎。孩子們的作品或笨拙、或憨厚、或可愛,充滿着自己對中華文物的獨特理解。
人美美育學堂學生們的作品(主辦方供圖)
記者/何安安
編輯/張進
校對/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