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婚後的第14年,在家照顧孩子的肖華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等到張藝謀的這句話:
“離婚吧,我要和她(鞏俐)在一起,你不同意我也隻能搬出去,遠走天涯。”
當初的年少深情成為如今的“相看兩厭”,對于肖華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見沒有挽回的餘地,肖華隻能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上字。
美滿家庭的瓦解,讓女兒張末成為了這段感情中最大的受害者。
自此,小小年紀的張末恨上了搶走自己爸爸的第三者。
初中畢業後,張末選擇逃離了這片土地,逃離黑暗的童年回憶,前往國外留學。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和環境,一個男人闖入了張末的世界。
他帶給了張末久違的愛與溫暖,甜言蜜語、各種小浪漫讓張末很快淪陷。
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同男友結了婚。
卻沒想到婚後的男友判若兩人,甜蜜過後、兩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增加,并時常對她拳打腳踢。
初次經曆婚姻的張末不知道該怎麼辦,隻能一次次隐忍,
但是沒想到一次次隐忍換來的是變本加厲的拳腳,經曆了數次的家暴之後
張末終于選擇向父親求助,并帶着傷痕累累的身體回國發展。
受過婚姻的傷,經曆了母親同樣的陰影後,張藝謀的女兒張末如今怎樣了?
1、
張末,1983年出生于西安。父親張藝謀是“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有着衆多出名的作品。母親肖華是上世紀的大家閨秀,從小生活在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
有很高的文化涵養。出生在這個家庭,張末可以稱得上是幸運的。
張末出生的時候,恰逢《老井》的拍攝時間,那段時間張藝謀很忙,幾乎是不着家。
但是盡管如此,他對待肖華和張末都是極好的。
當時肖華和張藝謀還處于郎情妾意的時光,每次見面都是你侬我侬的恩愛場面。
兩個人是初中同學,在農村“插隊”時互生情愫,
誰能想到張藝謀曾為愛吃醋寫過40多頁的小作文,最終還因為超重改為包裹郵寄給肖華。
兩人互相扶持走到現在,張末的到來更是給這段愛情添上了甜蜜的一筆。
張藝謀每次回到家裡都會帶給張末禮物,可能是一些美食,又或者是某個地方特色小玩具。
張末從小就被愛包圍,生活得很是快樂。
回到家後父親的擁抱和他口中外界有趣的故事,都成為了張末美好的童年記憶。
張藝謀的事業越來越火,他也越來越忙。
張末時常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都看不到張藝謀的身影。
但肖華并沒有因此忘記告訴孩子:
“父親是真的很愛你,你想他的時候,他也在想你,隻是他太忙了,我們要理解父親。”
一次張末的奶奶生病直接傳染給了她和爺爺,于是肖華在處理家務的同時,
還要經常一個人帶着女兒和兩個老人去醫院看病,甚至有時候忙得顧不上吃飯,但是她從來沒有抱怨過。
張藝謀父母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們将肖華當成親生女兒疼愛,每次張藝謀回家來,都會在張藝謀面前誇獎這個兒媳婦有多麼的好、多麼的孝順,并勸誡張藝謀要時常回家。
但是張藝謀并沒有将父母的指責放在心裡,依舊是忙得不着家。
1987年,張藝謀憑借《紅高粱》拿下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
拿下獎項之後,張藝謀第一件事便是回家。
得知父親即将回家的消息,張末很是開心,她抱着媽媽興奮地叫喊着。
但是卻沒看到母親臉上僵硬的表情,更沒有注意到媽媽手裡緊緊攥着寫着“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帶走了”的紙條,紙條的最後還有一個署名——鞏俐。
等到張藝謀回到家中後,并沒有像往常一樣抱起張末,而是徑直地走進卧室。
張末看着緊閉的卧室門,很懂事的沒有去打擾,她安慰自己
“一定是爸爸想媽媽了,才沒有顧得上抱自己。”
小小的張末窩在沙發上做着自己的事,而這時卧室裡卻傳來了一陣激烈的争吵。
随後便是張藝謀打開房門走出來,直奔大門走去。張末急忙跑過去問父親:
“你又要離開嗎?”
看着眼前的女兒,張藝謀的心并沒有軟下來,對她說,自己有事要去忙,随即離開了。
等到張末再次得知父親的消息,已經是父母離婚後了。而此時的張末年僅7歲。
2、
美滿的家庭一夕之間分崩離析,曾經被捧在手心上的孩子成為了旁人茶餘飯後的消遣。
在其他人的閑言碎語中,張末逐漸了解了父母離婚的始末。
從此她的心裡便對自己的父親産生了濃濃的厭惡,甚至對婚姻也産生了排斥的心理。
因為名人效應的緣故,張藝謀婚變的消息遍布大街小巷,以各種類型的題目刊登在報紙上。
因此張末和母親飽受别人異樣的眼光,生活被打擾,甯靜的環境被打破,小小年紀的張末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張末時常可以看到母親坐着發呆,就靜靜地坐在那,從來沒有抱怨過父親的不是。
張末不知道該怎樣安慰母親,隻能将所有的負能量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換得母親的笑顔。
在初中時期,張末就展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文學造詣,在多部雜志中發表了多篇文章。
張末的優秀并沒有讓身邊的人對她另眼相看,同情的目光一直圍繞着她。
于是在初中畢業後,張末選擇離開這片土地,逃離出國。
在異國他鄉,沒有父母離異造成的輿論,沒有周圍人的指點,她仿佛重獲新生。
在國外張末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那時的她一意孤行選擇了建築系。
她曾回憶那段時光說:“那時候我就是張末,而不是張藝謀的女兒。”
而此時的張藝謀,也逐漸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女兒成長的時光,于是他開始想辦法補償。
他的好友李安推薦了張末前往紐約大學編劇導演專業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
在大學期間,張末将自己的經曆寫下,并取名為《我的父親母親》。
張末的母親一生沒有再嫁,她将自己的婚姻經曆寫成了一部回憶錄《往事悠悠》。
在回憶錄肖華提到:
在我的心底裡永遠有一塊聖潔的土地,雖然這塊聖土已被玷污,但我依然懷念着昔日的純真和誠實。
也正是原生家庭的不幸,讓張末極度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之後,張末認識了一個名為托維的男友,托維就像她在異國他鄉的一個依靠,
剛開始兩人如同其他情侶一樣,迅速進入熱戀期。托維對張末很是上心,會制造驚喜,
說甜言蜜語,張末沉浸在這種愛情的幻影中,找到了童年時期被寵愛的感受。
于是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與托維私定終身,悄悄結了婚。
但是沒想到這個托維在婚後判若兩人,不僅在四處沾花惹草,吐槽妻子、還頻頻也并不歸宿
不僅如此,兩人爆發争吵時,托維還會對張末拳打腳踢。
最終2008年張末和托維離婚,拖着傷痕累累的身體回國。
離婚回國的張末體會到了婚姻的不易,開始理解父母的婚姻。
3、
也開始明白婚姻不僅僅隻靠“愛”來維持。
張藝謀得知張末回來,便将她帶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幫忙。
憑借在倫敦大學學到的知識,張末成為了張藝謀多部電影的剪輯師、字幕師等。
她在影視行業混得順風順水。有了父親的幫助,張末結識了很多明星大腕。
父女倆的感情也在朝夕相處中,逐漸回溫,張末也放下了對父親的偏見。
但是父母的感情破裂和自己婚姻的不幸,導緻張末始終對婚姻抱着懷疑的态度。
肖華也時常勸慰、開導女兒,希望她能早日放下這些恩怨。
放下以往恩怨後,她也遇到了人生第二春——孟丹青。
孟丹青是瑞士人,畢業于美國的佛羅裡達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和張末的學曆相當,學霸的結合羨煞旁人。
2013年,兩人在雙方父母的見證下進入了婚姻的殿堂。
與第一次的婚姻不同,這次的婚禮是完整的、被雙方父母祝福的。
張藝謀緩緩地将女兒的手放在孟丹青手上,肖華看着這一切眼裡充滿了淚花。
在女兒的婚禮上,肖華、張藝謀兩人大方握手,以往的經曆煙消雲散。
這次張末的選擇沒有出錯,孟丹青對待張末極好,兩人婚後很是甜蜜。
再次被愛包裹的她,重新審視過往,選擇了原諒,原諒了鞏俐,也放過了自己。
張藝謀雖與鞏俐分手,但是依然記得自己對她的承諾,于是便再次合作,邀她擔任自己電影的女主角。
2014年張藝謀攜影片《歸來》,帶着張末還有各大主演參加戛納的紅毯,鞏俐作為電影女主角應邀出席。
這一次張末和鞏俐的見面,并沒有旁人想象的劍拔弩張或者氣氛尴尬,相反兩人做出了一個震驚衆人的舉動。
張末和鞏俐大方相擁,一笑泯恩仇。
這時的張藝謀也已經與陳婷在一起了14年,兩人生下了三個孩子。
後媽和原配女兒的經典故事沒有發生在張末身上,甚至兩人相處甚好,形同閨蜜。
陳婷比張末隻大兩歲,兩人經常在影棚遇到,陳婷時常對張末說:
“我隻比你大兩歲,咱們好好溝通,你有什麼心裡話不好跟你爸說,就對我說。”
沒想到之後兩人的關系越來越好,甚至在張末每次見陳婷和她的孩子時,都會帶上禮物。
張末對待陳婷的态度,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有人便問:“你對陳婷沒有隔閡嗎?”
張末說:“陳婷沒破壞我父母的婚姻,也沒有傷害我和媽媽,況且她将我爸爸照顧得這麼好,我怎麼就不能對她好呢?”
如今張末愛情事業雙豐收,在2017年,張末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28歲未成年》。
這部電影傾注了張末很多心血,她将自己的想法、經曆放在了電影中。
迷茫了數十年,終于在經曆中逐漸醒悟,這與張末的經曆不謀而合。
也許是因為真情實感為影片注入了靈魂,張末憑借這部作品拿到新人導演獎。
之後張末又導演了多部作品,更是成為了張藝謀的得力助手。
張末也成為了像父親一樣的人,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事業中,偶爾回家探望孤獨的母親。
如今的69歲的肖華依舊單身,獨自住在北京一個小區内,她從來沒有阻止過張末跟着張藝謀學習,甚至還說:“你爸有才華,你跟着他能學到很多東西。”
在張末工作之餘,時常會帶着自己的丈夫前往父親家玩,一家人相處的其樂融融。
結婚以來,張末沒有傳來任何的懷孕喜訊,整日忙于工作,面對這種情況,
父親、母親、繼母都在催,甚至有人懷疑張末不能懷孕。
如今張末已經将生育劃分到人生規劃中,這一路走來,也算是苦盡甘來。
就在今年年尾,張末以導演的身份同父親張藝謀,同時現身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活動現場。
此時的她用自己的優異成績證明了什麼是“虎父無犬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