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申城市青年志願者

申城市青年志願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20:25:11

申城市青年志願者(奮鬥者正青春)1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在楊浦四平路街道同濟西苑的一棟樓内,由于建築設計原因,一樓有一戶大門開在大樓的側背面,與其他居民很少有交集。這戶三室一廳裡,住着6個人,他們是一家公司的同事。

平時,這6名年輕人早出晚歸,很少跟鄰居碰面。疫情期間,他們組成了一支代号為“107”的志願者小分隊,參與社區志願工作。鄰居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是記得他們的門牌号:107。消殺、搬運物資、理發、抓老鼠、修煤氣竈……在不少居民眼裡,有事找“107”。這兩個月來,6名志願者變身成“全能室友”。年齡最小的室友是一名00後,當志願者以來體重260斤的他竟然瘦了整整15斤。

申城市青年志願者(奮鬥者正青春)2

同事瞬間變隊友

配送物資“比上班還準時”

“107”的6位租客均來自同一家做節水服務的公司。其中,厲兆營是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其餘幾位是銷售部的同事。平時,厲兆營和同事們住在一樓,剛好他們所在的“107”的門不是從大廳開的,而是在樓的背面開的,也因此居民們很少注意到他們。

二号樓是一棟21層的高層,兩梯八戶,有近160戶在住居民。當小區封控後,他們發現樓上有同濟大學的退休老教授、有獨居老人、有一家七口的大家庭……當得知不少鄰居是老年人時,他們決定要為鄰裡做些什麼。

他們一起加入社區志願者,成立一支小分隊,名字就叫“107志願服務隊”。幾個人分工明确,年紀最長的厲兆營負責協調安排,徐凱負責團購,孫曉宇負責消殺,姜修偉、汪凱、餘勇負責運輸。

從組織居民下樓做核酸,到生活物資分發、照顧孤寡老人,“107”都參與其中。他們年輕力壯,再加上一樓獨特的居住位置——不和樓棟其他人員接觸,便承擔下了物資搬運和環境消殺兩個最吃重的任務。

隊長厲兆營介紹說,他們所在的二号樓有居民确診,樓棟居民落實“足不出戶”政策。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志願者們分成兩部分。“107”負責把貨物從小區門口搬到樓棟下,做完兩次消殺後再由樓内其他志願者錯時配送到每家每戶。大家商量把每天分成6個時間點,由6名隊員輪值。有的物資深夜才到達,有的物資是生鮮冷凍食品,還有急救藥品的臨時應急配送,他們都及時送到,且調侃說,“比上班還準時、還及時。”

申城市青年志願者(奮鬥者正青春)3

有事就找“107”

260斤的小夥子減重15斤

幾位隊員在配合特保人員做好樓内消殺時發現,傳統的噴壺工作時間短、消殺效果差。于是,“107”最年輕的小夥子、2000年出生的孫曉宇想辦法搞到一台新式背負式噴霧器,對環境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消殺防疫,包括進小區快遞物資、樓道、電梯、公區桌椅闆凳甚至樓道天花闆、角落。

近來天氣漸熱,體重260斤的孫曉宇及時到每一個需要的位置開展消殺。雖然每次穿上防護衣做一次消殺渾身會濕透,但他還是咬牙堅持。這段時間下來,體重硬是掉了15斤。

有幾次,樓上老人家煤氣竈打不着火,徐凱立刻就穿上“大白”入戶修理;二樓鄰居兩口子下樓做核酸,拿錯了鑰匙進不了家門,家裡還有一歲多的孩子,徐凱見狀,征得同意,設法爬到二樓防護窗,幫他們打開了門。隊長厲兆營開玩笑地說,最近小區的貓開始抓老鼠了。有一次,有居民求助說家裡水管被老鼠咬了也來找他們,隊員幫居民修水管。“大家很信任我們,有啥事都會叫我們幫忙。我們前幾天還給樓上老鄰居理發。”

在一次次守望相助中,隊員們和鄰居們越來越親近。原來,厲兆營、徐凱、姜修偉都來自山東臨沂,妻子孩子都在老家。平時厲兆營都是半個月左右回一次臨沂看望妻兒還有年逾七旬身患重病的老人,本輪疫情暴發後,5月1日他的老嶽母因病去世,他也因為疫情管控沒能夠回去盡孝,雖然心裡很難過,也隻能遙遙的寄去哀思,默默地做着志願者工作。

汪凱和餘勇兩個未婚小夥子則每次都提前“搶活”,主動承擔更多的志願服務工作。随着“107”和樓裡的鄰居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樓棟的氣氛也非常融洽。

在小區裡,盡管居民和他們素未謀面,在當志願者時,因為穿着大白、戴着面罩誰也不認識誰,但大家都知道這個代号——志願者“107”。

厲兆營告訴記者,他是去年9月份才住進來的,在小區住的最長的同事已經有幾年了。“本來我們和這個社區沒有交集。沒想到因為疫情多了一份鄰裡情。”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編輯:梁文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