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牛年文化的ppt怎麼做好看

牛年文化的ppt怎麼做好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5:02:32

  

牛年文化的ppt怎麼做好看(牛年趣品牛文化)1

2021年為農曆辛醜年,生肖排列屬牛,又稱牛年。牛年到來之際,品賞一下牛文化,别有一番情趣。

  牛歇後語 在我國無數歇後語中,與牛有關的還不少,如“水牛落井——有勁使不上”“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牛皮鼓濕水——不響”“吹牛皮賺錢——無本生意”“牛皮糊窗戶——一點不透風”“牛蹄窩裡的水——掀不起大浪”“老牛出工——讓人牽着鼻子走”等等。這些歇後語生動、诙諧、風趣,令人過目難忘。

  牛諺語 在我國民間流傳着不少與牛有關的諺語,如“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對牛彈琴,一竅不通”“點燈省油,耕田愛牛”“牽到市上丢了牛”“鍋小煮不爛牛頭”“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呼牛應牛,呼馬應馬”“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牛是農家寶,有勤無牛白起早”等。這些諺語語言樸實,卻寓意較深,讀來頗有韻味。

  牛詩 在浩瀚的詩海中,有不少詠牛的詩句。南北朝時的文學家陶弘景,在一首“退休詩”中,便以“牛”自喻:“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閑戀綠疇。笑看金籠牽鼻去,等閑落得用鞭抽”,表明自己歸隐山林的心迹;唐代杜甫的“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唐代陸歸蒙的“聳肩抵尾乍依偎,橫去斜奔忽分散。荒坡斷塹無端入,背上時時孤島立”;宋代詩人黃庶的“春牛不使沖殘日,歸來黃昏飲小川”;宋代雷震的“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宋代李綱的《病牛》詩:“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複傷。但得衆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詩中刻畫的那頭病牛,雖然精疲力竭,但還想着為了衆人溫飽再多耕一些田,從中生動地折射出詩人為國為民分憂解難的高尚境界;清代查慎行的“橋壞笮系繩,水淺牛可跨。牛背度溪人,須眉綠如畫”等。牛年來臨,低吟高哦幾首詠牛詩,情趣盎然。

  牛謎 在謎苑中,有的謎面中含有“牛”字,如謎面為“禁止放牛羊”,打古人名一(謎底:杜牧);謎面為“牛打架”,打數學名詞一(謎底:對頂角);謎面為“好大一朵牽牛花,下有藤兒連着它,旁邊不見一個人,會唱歌來會說話”,打電器用具一(謎底:高音喇叭)。而有的謎語是謎底與“牛”字有關,如謎面為“吸血蟲”,打外國小說名一(謎底:牛虻);謎面為“頭戴雙尖帽子,身穿黑色袍子,說話帶鼻音,人人聽得清”,打動物一(謎底:牛)。牛年之時,猜猜牛謎,也頗為有趣。

  牛聯 在我國浩瀚的聯海中,有不少嵌有“牛”字的對聯,别有一番情趣。如:“馬逢伯樂常提耳;牛遇田單獨出頭。”聯用典故,切題恰當,不失為妙聯。又如:“牛犇,牛百歲,牛得草,牛年同唱《春牛曲》;龍遊,龍川江,龍門港,龍歲都奏《水龍吟》”,上聯排出三個文藝界名人,下聯分别以浙江、雲南、廣西的三個地名相對,句尾以“龍歲”對“牛年”、《水龍吟》對《春牛曲》,聯語用詞貼切,獨見匠心。再如:“碧野田間牛得草;金山林裡馬識途。”此聯選自1982年中央電視台的迎春征聯,聯語全由六位作家和藝術家組成,自然貼切,對仗工整,不失為一幅佳聯。

  牛遊戲和牛俗 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着不少與牛有關的遊戲。如“牛鬥虎”遊戲,由兩個人扮牛,兩人扮虎,在鑼鼓聲中,牛虎相遇,虎撲牛,牛以角抵之,互不相讓——老虎左撲右攻,上蹿下跳;牛則用角上抵下頂,左閃右抗,直到最後牛勝虎逃為止。此外,廣西灌田地區流行“狼吃牛” 遊戲、青海互助縣土族有“趕牛”遊戲等等,情趣盎然,深得人們喜歡。

  在我國民間,一些與牛有關的民俗頗為有趣,如壯族百姓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要慶祝“牛五節”,也叫“牛魂節”。這天,要先給牛吃“烏飯”和臘肉,然後人才能吃飯。這天所有耕牛一律休息,禁止人們鞭打耕牛,讓其自由生活。在貴州侗族居住地區,每年從正月到二月間,或是秋收之後,各村寨都要舉行鬥牛比賽。每村寨都養有打架牛(鬥牛),哪頭牛得勝,就是哪個村寨的光榮。掼(音guan,扔、摔、擲的意思)牛,是回族群衆的一項傳統競技運動,也稱回族鬥牛。回族的掼牛與西班牙的鬥牛不大一樣,西班牙鬥牛要用劍把牛刺傷。而回族的掼牛,不用任何武器,完全靠個人的勇敢與身體的力量把牛摔倒。面對觸角似劍、暴跳如雷的大公牛,鬥牛者跨步向前,雙手緊握兩隻牛角,全神貫注,用力把牛頭擰向一側,然後馬上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勁一别,大公牛前腳立刻跪下。鬥牛者随即用力壓住牛的頸部,牛頓時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鬥牛士獲勝。

  耕牛節 立夏也是耕牛的節日。是日,盡管農事正忙,民間總要給役用的耕牛放個假,不能用竹枝抽打耕牛,還要給牛吃鮮嫩的草料,喂卵酒、吃牛人參——珍珠蓮(治勞傷草藥),以示對耕牛的愛護。

  牛畫 古今有不少畫家喜歡畫牛。唐代大畫家韓滉以畫牛注意細節真實而享譽畫壇,他畫牧童牽牛飲水,牛眼裡照見牧童的影子,十分精妙。所畫《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右至左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态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個畫面,用筆粗放中帶有凝重,曲盡其妙,堪稱神來之筆。元趙孟頫贊之為:“神氣磊落,稀世名筆。”

  唐代繪畫大師戴嵩,擅長田家川原之景,畫牛尤為著名,所畫之牛獨步千古,後人譽稱他得“野性筋骨之妙”,所畫的《鬥牛圖》《三牛圖》《歸牧圖》等作品,成為傳世之作。在《鬥牛圖》畫面上,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窮追不舍,低頭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後腿。雙牛用水墨繪出,以濃墨繪蹄、角,點眼目、鬃毛,傳神生動地畫出鬥牛的肌肉張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擊者蠻不可擋的氣勢。牛之野性和兇頑,盡顯筆端。

  南宋畫家李迪擅畫花鳥走獸,特精畫牛,其傳世之作《風雨歸牧圖》構圖巧妙,淡墨烘染,畫上一對水牛體态豪放、腰圓臀肥、四蹄勁健,前邊牧童扶住鬥笠、挾緊牛鞭,彎腰伏向牛背,催牛疾奔;後面牧童卻因鬥笠被一陣狂風吹落樹旁,轉身向後趴在迅跑着的牛背上,欲下不能。畫面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名人崇牛 畫家李可染是當代最有影響的畫牛大家,終生愛牛畫牛,所畫之牛姿态生動自然,極富生活情趣。他的畫室取名為“師牛堂”,曾在《五牛圖》上題句,“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吃草擠奶,終生勞瘁,事農而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無不有用。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

  著名畫家劉海粟擅長畫牛,他所畫之牛,往往體形特大,具有堅忍不拔之牛勁。他曾臨摹唐人韓滉的《五牛圖》,幾可亂真;他的一幅“牧牛圖”,以大篆筆法,又以張旭大草之意,僅僅幾筆就把一頭秋耕後的水牛再現在六尺宣紙上,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劉海粟對牛有很深的情感,曾自喻“我就是一條把一生獻給藝術的‘老水牛’啊”。

  國畫大師齊白石兒時家貧,放過牛,他曾就兒時放牧祖母給系一銅鈴事,畫成畫并題上不止一首詩,其中一詩雲:“祖母聞鈴心始歡,電曾總角牧童還,兒孫照樣耕春雨,老對犁鋤汗滿顔。”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到老還提醒自己:“不愁忘歸路,旦有牛蹄迹”。

  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為人們所傳頌。先生心甘情願以牛自比,他曾說:“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文學巨匠郭沫若對魯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非常佩服,曾感歎地說:“魯迅願做頭為人民服務的‘牛’,我呢,我願做這頭牛的尾巴。”茅盾聽後笑着說:“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吧,它可以幫助牛把吸血的‘大頭蒼蠅’和‘蚊子’掃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