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唐朝的元宵節場景

唐朝的元宵節場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16:02:18

唐朝的元宵節場景?元宵燈會到底起于何時,今天已難确定了,但從唐人徐堅的《初學記》中的“今人正月望月,夜遊觀燈,是其遺事”,就可見元宵張燈、觀燈之俗由來已久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唐朝的元宵節場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唐朝的元宵節場景(唐代在正月十五前兩夜)1

唐朝的元宵節場景

元宵燈會到底起于何時,今天已難确定了,但從唐人徐堅的《初學記》中的“今人正月望月,夜遊觀燈,是其遺事”,就可見元宵張燈、觀燈之俗由來已久了。

随着這種風俗的越來越盛行,元宵燈 市、觀燈的規模,場面也是愈來愈大了。唐代在正月十五前兩夜,開始燃燈,以慶元宵。到北宋期間,元宵節燈期已增至五天。

即從正月十三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到了南宋理宗期間,元宵燈會已增至六 天了。明代将元宵燈會增加至十天。這期間,全國各地到處華燈競放,光彩奪日,大街小巷,燈火閃 爍,徹夜不滅,一片燈的海洋,直可謂“火樹銀花滿街舞,箫鼓喧阗到天明"。

明人劉侗《帝城景物 略》中就對其時元宵燈火盛最作了這樣的描寫,“獨竹肉聲,不佛拍煞。光彩五色,照人無妍姓,煙骨 尖籠,月不得明,露不得下。”正因為如此,無怪乎曆代文人都有味元青盛景之作,此處錄詩一首,以一斑而窺全豹,便由此而見元宵燈會之俗。

大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佳皆林李,行歌盡落梅。

全吾不禁夜,玉滿莫相催。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誰家見月能閉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元宵盛景,元宵風俗,一切都與燈有關,而元宵燈節,最離不開的就是各色各樣的花燈了。其實,過去許多地方新年前後,市面上就開始有各式花燈了,至元 宵尤盛,品種之多,讓人目不暇接。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專有“燈品”一節,寫的就是當時各 種各樣的花燈:

燈品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所謂“無骨燈”者,其法用絹囊貯業為胎,因之燒 綴,及成去栗,則混然玻璃揀也...此外有鱿燈,則則镂金珀玳曙以飾之,珠子燈則以五色珠為網,下疊流蘇,或為龍船、風輩、樓台故事;羊皮燈則樓做精巧,五色妝染,如影戲之法,羅常燈之要尤 多,或為百花,間以紅白,号“萬眼羅”者,此種最奇。此外有五色增紙菩提葉,若沙戲影燈,馬騰人物,獲轉如飛。又有深閨巧比,剪紙而成,尤為精妙

每種花燈外形生動,肖人肖物。千資百态。過去衆多花燈中,有一種生肖燈,做得惟妙惟肖,其中又 以兔兒燈更受孩童喜歡,至今仍是如此。有燈即有燈市,《清嘉錄》記吳中燈市,也可見周密所言“蘇 福為冠":

貨郎出售各色花燈,精奇百出,如像生人物,則有老跎少,月明度妓,西施來蓮,張生跳牆,劉 海戲塘,招财進寶之屬;花果則有荷花、栀子、葡萄、瓜、藕之屬,百族則有鶴、鳳、猴,鹿、馬、 兔、魚、蝦、坊蟹之屬:其奇巧則有琉璃球、萬眼羅、走馬燈、梅裡燈、夾紗燈、畫舫、龍舟,品目 殊難枚攀。至十八日始歇,謂之燈市,

另外,在争奇鬥妍的各色花燈中,有一種被稱作“走馬燈”的更是精妙絕倫,其不僅形象生動, 更體現出中國人民的聰明與智慧,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将它提到一種科學創造的高度。富 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有“走馬燈”的記述:“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車馳馬驟,團團 不休,燭滅則頓止矣。’

元宵燈會上,過去許多地方的民間百姓,還要做一種叫“燈樹”的大型花燈,即以一個高大的燈 架為主幹,四周做成形如大樹的分枝,上面安置上無數的小燈。元宵夜衆燈齊放,蔚為壯觀。後周王 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百枝燈樹》中說:“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 之,百裡能見,光明奪月色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