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浩如煙海。而成語作為文字展現形式的一種,通過定型的詞語或者短句,能夠準确地表達出來某一種意思,凝結着許多古人的智慧。
而今天,我們就來讨論一下,形容尚未出嫁的女子的一個成語——待字閨中。
許多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形容未嫁的少女稱待字閨中,尤其是在古典文學中,待字閨中這個詞語,可以說是形容未嫁少女詞語的不二之選。
那麼這個待字閨中的“字”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呢?它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衆所周知,這個詞一般是用來形容還未出嫁的女子,從詞語字面的意思來看,待,顯然就是等待的意思;
閨字指的是女子的閨房,這個詞跟現代的意思基本一緻,比如說閨中好友,閨蜜的意思一樣。
古代女子的閨房是不可以随便進入的,就算是父親,在女子成年之後,為了避嫌,也不可以随便地進入到女子的房間之中,隻有自己的閨中好友,才可以進入,所以,閨房便成了女子最神秘的地方,閨蜜也就成為女子最要好的朋友。
而同樣指女子出嫁的“出閣”一詞中的閣,同樣也是指的女子的閨房,隻不過最早用來特指公主出嫁,後來才慢慢地演變成女子出嫁。而這個"字"字,一般來說指的就是許配,出嫁的意思。
至于為什麼用“字”來代指出嫁,當然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源自《禮記·曲禮上》待字閨中一詞源自《禮記·曲禮上》,《禮記·曲禮上》中說:“女子許嫁,笄而字。”從文中可以看出,女子到了規定的年齡,就要舉行笄禮而等待嫁人。
笄是指古代女子束發時所用的發簪,這裡代指舉辦盤起頭發的笄禮。到了年齡的女子(一般指的是女子到十五歲的時候,有明媒聘禮之後舉辦的。
笄禮也就是古代女子的成人禮),就要盤起頭發,等待嫁人。所以,那麼這個"字"指的就是出嫁的意思。而待字閨中就是女子在閨房之中等待出嫁。
字的含義指的是表字在我們的習慣當中,字一般指的是我們用來書面表達語言時所用到的工具,比如:文字、漢字等等。
同時,古代的男子在冠禮之後,為了尊敬,避免直呼其名,通常都會給自己在名字以外取一個表字,而這個表字,有的時候是與名字相關,有的時候與本人的性格品德相關。
比如:韓愈字退之,李白字太白等等,古代女子也會獲得這樣的表字,而獲得這個表字的時間就是在女子的時間就是在舉行笄禮之後,比男子獲得表字要早上好幾年。
根據前文來看,笄禮是在女子有明媒聘禮的時候才會舉行,所以待字閨中的字,便有代指出嫁的意思。
古語文字的說法不同《說文解字》一書中,明确的表示,古代文和字均有具體所指的内容,獨體為文,合體為字,比如“敏”字,由“每”和“文”組成,而“敏”在古代就稱為字,“每”和“文”,則稱為為文。
待字的意思,可以由此理解為在尋找合體的另一半,進而代指出嫁。
字有繁育後代的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是字代表的是生子,也就是孕育後代的意思,
意思就是說匪寇前來求親,女子保持中正,不急嫁,十年之後,才會締結姻緣。
而從字形來看,“字”字形為宀下有子,“宀”可以看作是房子,房子下面有子,指的就是女子繁育後代的意思。
字有生辰八字的意思
古時結婚,不像現代那麼開放,自由戀愛,自由結婚。古時男子女子結婚講究門當戶對,八字相合,而且,男子女子在結婚之前不會見面,隻有洞房的時候,才是雙方的第一次見面,有點像開盲盒的感覺。
于是這就引出來古代的一個重要的行業,媒人。記得一段單口相聲中曾經調侃過媒人這個行業,說有一家,男的沒鼻子,女方問媒婆男的怎麼樣啊,媒婆會說啊,男的好着呢,會疼人,就是啊,眼下沒什麼。
眼下沒什麼,其實意思是沒鼻子,但在媒婆的嘴裡說出來,女方就認為男方現在還沒有什麼成就啊,就說,眼下沒什麼沒事,以後好好好努力就行啊,隻要人正就行啊,正好呢,女方家的閨女呢,也有缺陷,豁嘴。
男方問媒婆,女方怎麼樣啊,媒婆還是會說啊,女方怎麼怎麼漂亮怎麼怎麼好,就是啊,嘴不太好。其實呢是豁嘴,但是在媒婆的嘴裡說出來,就有這個說話有些沒遮沒攔的意思,男方說沒事啊,嘴不太好不要緊的,過了門在慢慢教她吧。
結果你想吧,一個沒鼻子,一個豁嘴,這一見面,肯定雞飛狗跳了,而古代來說,一旦三書六聘,過了門之後,就沒辦法再輕易更改了。
所以古代媒婆這個行業,也是很多人看不起的。但是,古代講究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将來結婚怎麼辦呢,又隻能通過媒人。
媒人會在為雙方說媒之時,作為男女雙方了解對方的唯一途徑,會将生辰八字要來,然後由其算出男女雙方的八字合不合,如果八字不合,那麼這門親事也就不會成。
所以,待字二字,也有人理解為等待媒人來要取自己的生辰八字,進而引申為待嫁的意思。
總結
當然待字的“字”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比如:聘書的意思,祝詞的意思等等,衆說不一。總而言之,待字閨中,就是在閨房之中等待出嫁。
但是這個為什麼用“字”來代指嫁人,不知道大家對此是怎麼理解的呢,或者說比較認同哪一點呢,歡迎大家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