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學生來說,大三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從這學期開始,他們将開始進行臨床科目的學習,包括内科學、外科學和診斷學等。
而每學一種新的疾病、一種新的檢查方法,醫學生們都需要互相檢查、練習。
每次查體,他們都會“照葫蘆畫瓢”的根據書本的描述給自己診斷出一系列【絕症】:胃疼是胃癌、便血是直腸癌、頭疼是腦膜膠質瘤、咯血是肺癌、涕中帶血是鼻咽癌……
這就是所謂的【大三綜合征】。
指的是剛學習臨床知識的大三醫學生,教條式的根據書本知識,給自己診斷出各種疾病。
除了大三的學生,現實中也不乏這種似懂非懂瞎操心的人,發現自己身體的某個“異常”,趕緊百度,結果給自己診斷出一堆“絕症”。
無論是周圍的親戚朋友,還是臨床中接診的患者,都問過我一個問題:我摸到頸部有“腫大”的淋巴結,是不是得了腫瘤啊?
#真相來了#
什麼是淋巴結
淋巴結是身體淋巴免疫系統的一種組織,遍布全身,各淋巴結之間還有淋巴管連接。
每個淋巴結類似于一個崗哨,淋巴結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相當于衛兵。
當局部的炎症、感染和腫瘤等因素刺激,這些崗哨就會迅速動員,大量增殖,引起淋巴結的增大。也是阻止疾病進一步蔓延的禁衛軍。
所以,正常情況下就是能摸到淋巴結的。隻不過異常的淋巴結無論【大小、形狀、手感、活動度】都會有不同。
哪些情況會引起淋巴結腫大?
最常見的就是一些常見感染,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都會引起局部淋巴結的腫大。
比如口咽部的扁桃體炎、咽炎、鼻窦炎、牙龈炎等都會導緻頸部淋巴結腫大。
其次是一些特異性感染,包括HIV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以導緻全身淋巴結腫大。
還有腫瘤性的因素。很多腫瘤的轉移都是從淋巴結開始,頸部淋巴結多見于喉癌、鼻咽癌等頭面部腫瘤,左側鎖骨上淋巴結多見于胃腸道腫瘤和肺癌的轉移。
另外,淋巴瘤、血液系統腫瘤則可導緻全身性的淋巴結腫大。
怎麼判斷淋巴結是否異常?1、病史
詳細的病史可以提示淋巴結腫大的線索,一旦發現自己有淋巴結腫大,先想想自己最近有沒有局部的感染症狀、有沒有吃不幹淨的食物、被貓抓傷以及曾經的高危性行為。
同時要注意自己最近有沒有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等等,這些可能提示結核、惡性腫瘤等情況。
如果患者有長期吸煙、喝酒、接觸放射線等導緻惡性腫瘤的高危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
另外,如果淋巴結短期内進行性的增大,或年齡比較大的患者出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也一定要引起重視,這常常提示惡性腫瘤
2、檢查
你可以自己對腫大的淋巴結進行檢查,并注意一下幾點:
- 位置:其他地方是否還有腫大的淋巴結
- 大小:異常淋巴結直徑通常>1cm。一項病例系列研究顯示,淋巴結<1cm2的患者均無癌症,而淋巴結介于1-2.25和>2.25cm22的患者分别有8%和38%為癌症[1]。
- 質地–質地堅硬的淋巴結見于引起纖維化(硬化)的惡性腫瘤和既往炎症留下的纖維化。質地堅韌的淋巴結見于淋巴瘤和慢性白血病;而急性白血病中的淋巴結往往較軟。正常的淋巴結通常光滑有彈性
- 固定–正常淋巴結可在皮下自由移動。異常淋巴結可因癌症侵襲或周圍組織的炎症而與相鄰組織(如,深筋膜)粘連,難以活動。
- 壓痛—壓痛提示淋巴結近期快速增大,導緻包膜的疼痛感受器受壓。壓痛一般見于炎症,但也能是由于淋巴結出血、免疫刺激和惡性腫瘤。——疼痛通常意味着比較“好”。
3、超聲檢查及穿刺活檢
如果實在不放心,到醫院進行一個簡單的超聲檢查就能很大程度上對淋巴結的性質進行判斷,超聲能準确的判斷淋巴結的大小、邊界、活動度、血流供給等情況。
如果超聲檢查發現異常,還能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活檢,而病理結果是确定腫大淋巴結性質的【金标準】。
總結
一項研究估算,普通人群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的年發生率僅為0.6%,其中10%的患者轉給了亞專科醫師,3.2%需取活檢,1.1%診斷為惡性腫瘤[2]。
因此,大部分人摸到腫大淋巴結無需過分擔心。
1、淋巴結是人體身上的正常組織,很多人都能摸得到。
2、正常淋巴結通常小于1cm,表面光滑而有彈性。
3、導緻淋巴結腫大的原因,除了腫瘤外,還有感染及其他特殊疾病。
4、淋巴結短期内迅速增大,或者患者有惡性腫瘤高危因素,以及年齡偏大的患者,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清風計劃##青雲計劃##羅醫生每日科普##春季養生正當時#
更多有趣、有用、有品的醫學科普,請關注耳鼻喉羅醫生
參考文獻
,
- Pangalis GA, Vassilakopoulos TP, Boussiotis VA, Fessas P. Clinical approach to lymphadenopathy. Semin Oncol. 1993;20(6):570-82
- Fijten GH, Blijham GH. Unexplained lymphadenopathy in family practice. An evalu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malignant caus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ians' workup. J Fam Pract. 1988;27(4):373-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