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馬躍檀溪後,偶遇水鏡先生司馬徽,随後徐庶投奔劉備并成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擊敗了來犯的曹軍,曹操在程昱的建議下,“請”來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個孝子,為了母親的安危徐庶辭别了劉備要去往曹營,但在臨行前徐庶“走馬薦諸葛”,将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司馬徽評諸葛
徐庶剛走不久,司馬徽就來拜訪劉備,順便想看一下老友徐庶,聽說徐庶将諸葛亮推薦給劉備之後,司馬徽長歎一聲徐庶不該把諸葛亮給拖進來,随後司馬徽離去,出門後仰天大笑:
“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那麼司馬徽為何說諸葛亮不得其時呢?
天下形勢
諸葛亮出山時,曹操已經基本統一了整個北方地區,最富庶的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已被曹魏占領,此時曹操号稱百萬雄師、戰将千員,而劉備卻年過半百,卻還沒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雖然劉備也是位雄主,諸葛亮跟着劉備也必定會受重用,但此時的劉備想要在諸侯林立的環境下先取得一塊自己的地盤,然後擊敗曹魏,一統天下顯然是困難非常之大。
司馬徽的戰略眼光
在荊襄地區,當時有兩位著名的隐士,一位是龐統的叔父,也是“卧龍鳳雛”名号的提出者——龐德公,另一位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對于晚輩諸葛亮也是很了解的,他知道諸葛亮有大才,也知道劉備是諸葛亮一展抱負的最好選擇,但他也知道諸葛亮的性格,諸葛亮跟随劉備之後也定然是嘔心瀝血。
雖然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方針是正确的,但司馬徽戰略眼光也是很準的,他知道諸葛亮就算窮極一生,能實現“三分天下”的目标已經是極限了,況且一旁還有東吳虎視眈眈,劉備集團要想北上拿下中原,繼而一統天下是不可能的事情,所謂“窮通壽夭自然有序,經天緯地人力有盡”,所以司馬徽才說諸葛亮出山是不得其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