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之十五
《井》通而《困》相遇也。
【釋字】
通:達也。出入自由,無所阻也。《說文》訓“通”為“達”,而又訓“達”為“行不相遇”也。所以通達則行不能遇。
【解讀】
《井卦》與《困卦》互綜為對,天時相反,意義互補。從字形上講,“困”字有封閉的四圍,四圍之中有樹木,在這樣一個封閉狹小的空間内,樹木雖然可以長粗長高,卻被限止在一個狹小空間内。而“井”字卻有四條雙向無限伸展的射線,通向四面八方,越向外走,空間越寬闊。所以《雜卦傳》對比兩卦而雲:“《井》通而《困》相遇也”。所謂“井通”是指井是開放性的,可通向四面八方。所謂“困相遇”,是指困在狹小的空間内,巴掌大地方,擡頭不見低頭見,豈有不相遇者?
《井》道是橫向擴展的,而《困》道則是縱向向上生長的。“困”字從木在囗(wei)中。我們知道,個體樹木越是在包圍中就越是快速向上生長,故《困卦》象征個人價值的實現。“井”字從囗而有外延,通向四面八方。先民初時逐水而居,後來發明了鑿井。井的發明,擴大了人類的居住範圍,使人類可以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定居下來,形成固定的聚落。于是人類繞井而居,并不斷向外延展,從而形成市井、城市,故《井卦》象征的是公衆價值的實現。
從卦象上講,《困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的,《泰卦》先變為《節卦》,然後《節卦》再變為《困卦》。《泰卦》變《節卦》的過程,實質上是武人篡位的過程,故《節卦》有武人以武力奪取王位之象,而《困卦》則有以刑罰(劓刖)鞏固王位之象。竊天下者為王,竊國者為侯,這姑且算是個人價值的實現吧。篡權奪位,自古就會有血雨腥風,就會有面對面的争鬥,故曰“《困》,相遇也。”
而《井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渙卦》,然後《渙卦》再變為《井卦》。《渙卦》上巽下坎,“坎為穴為水”,“巽為木為繩”。《渙卦》下有穴有水,上懸木系繩,這就是标準的水井之象,故《渙卦》有水井之象。《渙卦》變《井卦》時,木繩入乎下而上水,故《井卦》實際是“往來井井”的汲水之象。井為民用,往來汲用,故鑿井是一種公益事業,實現的是公衆價值。實現公衆價值,當然是萬民擁護,故曰“《井》,通也”。
【原文】之十六
《鹹》,速也;《恒》,久也。
【釋字】
速:快捷也。
【解讀】
《鹹卦》與《恒卦》互綜為對,意義互補。從文字上講,鹹為無心之感,恒為提心之亘。“無心”表示不假思索,全憑自然直覺走,自然直覺不必耗時費力地思考、權衡,當然簡單快捷,故曰“《鹹》,速也”。“提心”表示深思熟慮,凡事深思熟慮乃能長久,故曰“《恒》,久也”。從卦的内涵上講,《鹹卦》講“少女少男”的男女之道,《恒卦》講“長男長女”的夫婦之道。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鐘情?少男少女在荷爾蒙的支配下,心有靈犀一點通,很容易擦出愛情的火花。男女之道,那暗送的秋波,那愛情的火花,都是無線電和光的速度,故曰“《鹹》,速也”。而夫婦之道,那柴米油鹽的問題,那老人小孩的問題,那一個問題不得精打細算,左右權衡,過日子講究細水長流,夫婦之道講究天長地久,故日“《恒》,久也”。
【原文】之十七
《渙》,離也;《節》,止也。
【釋字】
離:依附、附麗的意思。古文中的“離”不是分開、離去的意思,而恰恰相反,是不舍、難以分開、不忍遠去的意思。《離卦彖傳》:“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解讀】
《渙卦》與《節卦》互綜為對,意義互補。前面講過,《渙卦》最終會變為《井卦》,而《渙卦》本身就有水井之象。另外,《渙卦》還有“王假有廟”之象。廟和井是家鄉或故土的象征,被視為人生之根。君王辭廟就是亡國,常人的鄉土觀念被稱為“背井離鄉”。亡國之君李煜有詞曰:“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别離歌。”家國情懷、鄉土觀念是人之常情,故土難舍,别之依依,人無論走多遠,心中那份對故土的依戀永遠都不會消失,故曰“《渙》,離也。”離者,附麗也,依戀也。
前面講過,《節卦》有武人奪位之象,武人奪位也就是軍事政變。《節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的,《泰卦》先變為《節卦》,然後《節卦》再變為《困卦》。《節卦》天時為卯,仲春之卦。仲春之月,萬物生發,正是萬物積極進取的時候。《泰卦》九三武人奮起向上,之于君王之位,遂成《節卦》九五君王,故《節卦》九五的王位是靠武力篡奪得來的。《節卦》九五奮發有為,以武力取得天下,雖得其時,但動作過大,未免有失禮制,難服衆心,故需進一步來鞏固地位。自古開國之君采取“逆取順守”的方略來鞏固政權,武力取得的天下不能再用武力治理,否則就是窮兵黩武,天下也會得而複失。《漢書·陸賈傳》載:“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故《節卦》之節,以止武也,故曰“《節》,止也。”
【原文】之十八
《解》,緩也;《蹇》,難也。
【釋字】
蹇:行動困難。蹇字從足從寒省,也就是俗稱的“老寒腿”。老寒腿表示腿足有病痛,走路當然就困難了。
【解讀】
《解卦》和《蹇卦》互綜為對,意義互補。《解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先變為《蒙卦》,然後《蒙卦》再變為《解卦》。《蒙卦》講幼主繼位,力不能勝;《解卦》講長輩輔政,藏器于身(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震懾天下,從而化解了困境,緩解了矛盾。《解卦》上震下坎,“震為雷”,“坎為雨”,雷發于外,雨施于下,積聚的能量(矛盾)得以釋放,緊張的狀态得以舒緩,故曰“《解》,緩也”。
《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屯卦》,然後《屯卦》再變為《蹇卦》。《臨卦》變《屯卦》時,《臨卦》九二上行之于五位,與六五交換了位置,由于九二與六五是應援關系,有親屬關系,若言乎周公輔成王之事,則為叔侄關系,故《屯卦》九五有周公代行成王君權之象。臣子代行君王之權,必然引起諸多猜忌。《屯卦》還會變成《蹇卦》,所以《蹇卦》的曆史背景就是臣代君權。
《屯卦》初九上行而之于三位,遂成《蹇卦》九三,三位是武人之位,故《蹇卦》九三有被提拔而掌軍權之象。這樣《蹇卦》有兩個陽爻,九五是臣居君位,代行君權;而九三是由初位提拔上來掌握了軍權。君權和軍權分别由不同的人掌握,這就是分權制衡的一種表現,說明臣代君權受到了約束,也是被猜忌的表現。君王年幼,臣代君權,名不正則言不順,猜忌叢生,所謂“王臣蹇蹇”。是君亦難,臣亦難;是進亦難,退亦難。故曰“《蹇》,難也”。
(未完待續)
(子夏故壇原創,帶你一起學《易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