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機大會#人生就如一個大舞台,無論你身居顯赫,還是平頭百姓,要想博得人們的喝彩,就得找準自己的位置。
古羅馬奧維德曾說過:
“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是生命煥發光彩前提。”
一個人隻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01、
老子曾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别人的人隻能算聰明,能夠清晰的認識自己,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這世界上,無論是誰,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
人生也将從此而精彩。
在水生動物中,螃蟹是橫着走路的,河蝦是倒退着走路,它們怪異的行走方式引來了不少嘲笑和譏諷。
一天,敏捷矯健的銀魚嘲笑說:“螃蟹你真笨!如果旁邊有障礙物你怎麼走啊?”
聰明的章魚也插嘴譏諷道:“河蝦更傻 向前走多好啊,可它偏偏倒着走,何時才能到頭啊?”
螃蟹和河蝦聽見了,隻是淡淡一笑。
它們心裡知道,選擇什麼樣的行走方式,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決定的,隻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特點,把握好方向和目标,給自己定好位,橫着走或是倒着走,都是一種前進的姿态。
古詩雲:“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的存在都有着特定的意義,相信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同樣可以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02、
自知者明,不高估自己
巴頓将軍曾說過:
“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人最可貴的是有自知之明,即使這無助于發現真理,它至少也是一項生活準則。
有這樣一個成語故事:齊莊公乘車出遊的時候,在路上看見一隻小小的螳螂伸出前臂,準備去阻擋車子的前行,齊莊公非常驚訝。
車夫就告訴齊莊公:“這種蟲子凡事看到對手,就會伸出自己的前臂,想要抵擋對手的進攻,卻往往沒想過自己的力量有多大,所以經常被車軋死。”
這就是成語“螳臂當車”的由來,以此用來比如那些沒有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的人。
做人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不僅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種處事哲學的體現。
所謂的成熟就是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自知之明。
電視劇《三流之路》中說:“他小看我,比代表我真的會變渺小,隻要我自己不小看自己就行了。”
做人,不看輕自己,是對人生最大的尊重。
在茫茫人海中,你我都不過是滄海一粟,是一粒小小的塵埃。
找準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賞沿途風景,更坦然地面對廣闊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