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離天更近的藏茶

離天更近的藏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5:40:47

蟹眼不須煎活水,

酪奴何敢問新芽。

若教陸羽持公論,

應是人間第一茶。

本期主角,邊銷黑茶——“藏茶”。

離天更近的藏茶(生命之茶藏茶)1

Ta的傳說

藏茶,西藏的茶。傳說唐代藏王松贊幹布久病卧床。一天,藏王依窗休憩,忽見一隻小鳥飛來,口銜一根嫩枝。藏王命宮役取來熬水,服下後,固疾竟不日而愈。藏王遂派人按此枝四處尋找,終于在漢區(今四川)找到了茶這種植物。衆所周知,西藏地區的氣候不适合茶葉生長,四川雅安才是它土生土長的故鄉,不論從氣候,還是自然環境上來說,都是産茶的絕佳之地。所以茶要從漢區販到高原,茶馬古道由此而成。

離天更近的藏茶(生命之茶藏茶)2

Ta的地位

在西藏地區有一句諺語說:“一日無茶則滞,三日無茶則病。”這裡高寒缺氧,強輻射,居民生活必須攝入高脂肪、高糖類食物以适應自然環境,他們飲食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為主。然而這裡海拔2500米以上,水溫沸點一般在65-80度左右所以藏族同胞煮熟的食物其實都是半生熟的,但他們很少出現三高症或消化不良。究其原因,發現與他們時刻不離的茶飲品有極大的關系。藏諺雲:「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藏茶成為調和和分解油膩、補充維生素的必需品。從古至今,為人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被稱為生命之茶,由于藏茶大體來說有四大功效抗衰老抗輻射、防三高、調理腸胃、排毒養顔,因此除了供應藏族地區,也逐漸遠銷全國各地,被更多人所認可接受。

離天更近的藏茶(生命之茶藏茶)3

Ta的品種

藏茶常見以下 3 個品種:

康磚茶 外形呈圓角長方形,表面平整緊實,色澤呈棕褐色。内質香氣純正,湯色紅褐、尚明,滋味純正且濃烈,葉底棕褐。

金尖茶 外形呈圓角長方形,稍緊實,無脫層,色澤棕褐色。内質香氣純正,湯色橙黃紅、尚明,滋味醇和,葉底暗褐。

康尖茶 外形呈圓角方形,表面平整緊實,色澤棕褐色。内質香氣濃郁純正,湯色呈紅而透亮,滋味醇厚甘爽,葉底棕褐。

藏茶的原料成熟度偏高,茶青選料也偏粗老。茶樹多為中、小葉群體種,做茶時甚至包括茶花、茶果殼,全株入茶,發酵程度相對較高。因此,藏茶不苦不澀,口感醇和,泡飲較淡,适于煮飲。有年份的藏茶,耐泡度高,多呈棗香和藥香,茶湯厚滑溫暖,回甘獨特。

離天更近的藏茶(生命之茶藏茶)4

Ta的制作

為适應青藏高原的生存需求,以及長途、長時間運輸儲存的需要,藏茶曆經自唐以來的1300多年曆史,從種植、初制到加工運輸,發展出了适應藏區條件的制作加工方法,并在明清時逐漸成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藏茶工藝。傳說藏茶有32道工序。現在可核實的藏茶工藝和工序主要有以下部分。

“刀子茶”:由于藏茶原料是使用小葉種茶的成熟全株,規定不能采春茶,需任其生長到谷雨前後,才能使用特制的小刀割取茶葉,故茶農采收的茶葉稱為“刀子茶”。

“下紅鍋”:将采收的茶葉,先由茶農在加熱的鐵鍋中進行殺青,做成“毛茶”,為下一步工藝做準備,稱為“下紅鍋”。

“和茶”:經炒青後的茶葉,經過人工反複蒸揉、發酵、幹燥制作以促進茶葉發酵和起條狀,稱為“和茶”。

“做莊茶”:茶農初制過的茶葉,稱為“做莊茶”。茶廠收購經過茶農初制的茶葉繼續加工。收購茶葉的行家叫“買手”。買手要憑經驗把茶農送來的茶葉按質量分等級定價格。比如是否起條線、含水量高低、含梗量多少、雜質情況等。買手收茶對于茶廠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可以決定其後面加工的優劣成敗。

“渥堆”:茶葉經過初制後還是綠色,含水量一般在30%。将茶葉按照一定的厚度堆積在倉庫内,讓其自然發酵。

“翻堆”:茶葉在渥堆發酵過程中,為使溫度均勻、發酵完全,必須不斷翻動渥堆的茶葉,稱為“翻堆”。

“出倉”:經過渥堆發酵好的茶葉,就可以由倉内轉至倉外,稱為“出倉”。

“曬茶”:出倉的茶葉,要趁晴天及時晾曬,通過日光幹燥。因為雅安素稱“雨城”,當地有“雅無三日晴”的諺語。一到晴天,必須極度緊張地出倉曬茶。每平方丈(1平方丈可換算為666.67平方米)的曬壩,每次可曬茶葉60公斤。

“上倉”:曬幹的茶葉,由工人背運進倉準備下一步加工,稱為“上倉”,又稱“貫倉”。一間倉房可以儲藏400擔原料。每擔原料為50公斤。

“揀茶”:倉房内的茶,還要經過人工挑選,剔除雜質、黴變等影響質量的部分,稱為“揀茶”。

“清茶”:揀茶之後,還要再次剔選枝梗和雜質,使品質更加純淨。

“鍘梗”:茶梗的比例不能過高,必須控制在一定比例下。過去為25%,現在是12%。用鍘刀鍘去多餘的茶梗,稱為“鍘梗”。

“配倉”:把曬幹擇淨的茶葉、茶梗,按品質、比例,進行配制。又稱“拼配”。

“打吊”:配倉好的茶葉,用特殊的竹篼秤,一甑一甑地稱好重量,裝在“麻帕”(麻布縫的袋子)内,稱為“打吊”。

“走帕”:工人把打吊後的麻帕内的茶葉,提進甑内去蒸,稱為“走帕”。

“蒸茶”:把甑放在鍋中,将水燒開,将甑内茶葉在高溫下蒸軟。稱為“蒸茶”。

“舂包”:将蒸軟的茶葉,從甑内取出,将麻帕内的茶葉趁熱倒入木制的架上去壓包,因木制的舂棒重達32斤,需要兩個壯勞力才能反複提起和放下舂壓茶葉,故稱“舂包”,或稱“沖包”,又稱“架包”。舂包是重體力且技術性極強的勞動,很容易産生廢品,過去有高達20%的廢品率。舂包使茶成形為磚茶。

“出包”:壓好的茶包取出後,蓋上标記,每200包堆在一起,稱為“出包”。

“揀刷”:壓制好的茶包,經過9天的自然幹燥,即可開始包裝。先把茶從包内倒出,把表面揀刷幹淨,再貼上商标紙,稱為“揀刷”。

“裹紙”:把茶一甑一甑地用特制的黃紙包裹起來,稱為“裹紙”,或稱“裹包”。

“捆包”:将四甑茶疊在一起,用篾條捆紮起來,稱為“捆包”。

離天更近的藏茶(生命之茶藏茶)5

Ta的飲法

藏茶的飲用方式可選擇泡飲或煮飲,也可清飲或調飲,可以根據自身的飲茶習慣、飲用的環境,包括飲茶的器皿不同,來選擇适合的飲用方式。傳統藏茶之所以選用煮飲,是因為高原海拔高,水的沸點低,隻有通過煮,才能把内含物質更好的溶解出來。經烹煮的藏茶,茶湯比沖泡時更濃郁,色澤更紅亮,厚實感與質感比沖泡的藏茶來得更鮮明。如果說沖泡的藏茶回甘在後,那麼烹煮的藏茶則入口清甜,與回甘融為一體。藏茶富含膳食纖維,通過熬煮的方式,飲用之後,人體可以獲得豐富的遊離态膳食纖維,從而幫助腸胃消化。

離天更近的藏茶(生命之茶藏茶)6


“藏茶”的知識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感覺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收藏點贊轉發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