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24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提起其中的頂尖謀士,大多數人會脫口而出的,便是卧龍、鳳雛。說起卧龍,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畢竟作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不但智計超群,還神機妙算,仿佛任何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而,說到此處,可能很多人都會産生一個同樣的疑惑,那就是鳳雛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在演義中的表現,卻好像并不出彩,完全看不出“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模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如果細品演義,我們就會說現,龐統的智計,還是不錯的,例如他在江東之時,完美的執行了向曹操獻連環計的任務,并為徐庶獻上了脫身之計;諸葛亮到江東吊祭周瑜的時候,他則識破了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再往後,他在江東沒有出頭之日,魯肅和諸葛亮一起向劉備舉薦他。而在取西川的時候,他曾安排過鴻門宴,也曾獻上中下三條取西川之計,供劉備選擇。隻不過,他早早的逝于落鳳坡,未能給劉備陣營,作出太多的貢獻。那麼,如此聰慧的人,為何會英年早逝呢,害死他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
對于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認為,要怪蜀将張任。畢竟當初龐統率兵攻打雒城,率兵埋伏在小路上,射殺龐統的不是别人,正是張任。也有人認為,害死龐統的,并非别人,而是他自己,畢竟諸葛亮已經來信,提醒說攻打西川的主帥多兇少吉,他卻認為諸葛亮想與他争功,非要親自統兵,從小路進軍,攻打雒城。的确,龐統之死,不管是張任,還是龐統自己,都需要負一定的責任。但是,這其中,還有一個人脫不了幹系,那就是劉備。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這就要提到,龐統此次出征時所乘的馬匹了。小說第六十三回中寫道:“玄德再與龐統約會,忽坐下馬眼生前失,把龐統掀将下來。玄德跳下馬,自來籠住那馬。玄德曰:‘軍師何故乘此劣馬?’龐統曰:‘此馬乘久,不曾如此。’玄德曰:‘臨陣眼生,誤人性命。吾所騎白馬,性極馴熟,軍師可騎,萬無一失。劣馬吾自乘之。’遂與龐統更換所騎之馬。”而劉備所謂的性極馴熟的白馬,不是其他,正是的盧。
當初劉備初得此馬的時候,一眼便能看出,這是一匹千裡馬,可見他應該是懂相馬之術的,應該也知道此馬妨主。可是他卻毫不猶豫的獻給了劉表,其打算便有些令人生疑。之後,徐庶說,可以将這匹馬,送給自己的仇人,等仇人被妨死之後再騎,就沒事了,劉備卻一番斥責,表明了自己的仁慈,也赢得了徐庶的忠心。可是這個時候,他卻将的盧讓給了龐統,其用心,更加可疑。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個時候,劉備還沒有取得西川,怎會自斷臂膀呢?對于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兩點看法。
一、龐統的傲,讓劉備接受無能
劉備雖然一直以仁義著稱,也頗有容人之量,對于大才,更是抱有崇敬之心,例如,他對諸葛亮三顧茅廬,并以師禮待之。然而諸葛亮雖然對關張等劉備的麾下,表現的比較傲氣,但是對上劉備,他向來有分寸。可是龐統不一樣,他在劉備面前,也非常狂傲,而且會不顧劉備的反對,私自決定一些重要的事情——例如在劉備初入川,宴請劉璋之時,大擺鴻門宴;再如在劉備準備取西川,且興高采烈時,指責劉備“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等等。他的這些言行,無疑讓劉備動了怒氣。
二、龐統有與諸葛亮争功之心,不利于内部團結
劉備集團的人才,雖然不及曹魏陣營多,但是如果細讀演義,我們便會發現,雖然武将中有相互攀比的現象,但是總體還說,他的屬下,大都比較團結,哪怕不服氣他人,也僅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争奪功勞。可是龐統在取西川一事中,先是懷疑諸葛亮害怕他立功,又要為了功勞,陷劉備于不義,表現出了明顯的攀比心理。再加上他之前明明有諸葛亮的舉薦信,卻不向劉備出示等行為,彰顯了他的野心。
劉備陣營還在發展階段,需要的不是相互制衡,而是團結一心,如果放任龐統發展下去,很可能導緻劉備陣營四分五裂,這一點是劉備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哪怕龐統果然是一個大才,他也必須要忍痛舍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演義中,龐統死于落鳳坡,不僅是因為天命,也不僅是因為張任的埋伏,這背後還可能有其主公劉備的推手。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