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習慣的将退休金分為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但是卻不明白這麼分法跟養老金有什麼關系?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建立1995年,國務院出台了《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建立起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模式。各省市一般是199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當然也有試點較早的城市,比如上海市和深圳市是1992年,青島市是1994年10月。
當時劃定的方法是,個人賬戶按照11%的比例建賬,個人繳納一般3%左右。企業繳納的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剩餘部分進入統籌賬戶。
資金支出的範圍:個人賬戶用于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統籌賬戶用于支付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喪葬費、撫恤金、增加的養老金等待遇。
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繳費比例不過,由于當時養老保險基金剛剛建立,需要供養的老人很多,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賬戶一直出于收不抵支的狀态。而且最初,所有的養老保險基金,都是有社保部門統一調配使用。因此,出現了各省市将養老保險基金花費過多,剩餘金額不足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餘額的情況。
2001年,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關于規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降低個人賬戶劃入比例,做實個人賬戶。
2005年,國務院出台了《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将個人賬戶劃入比例改為繳費基數的8%,恰好等于企業職工個人繳費部分。
這樣就形成了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相分離的模式。個人繳納的進入個人賬戶,企業繳納的進入統籌賬戶。隻有靈活就業人員通過自己承擔個人和企業繳費的方式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由于養老金繳費是由各省市自行确定的,國家規定了最高上限是不得超過20%。因此各省市養老保險繳費的比例相差非常大,比如黑龍江、上海是20%,北京市是19%,青島市是18%,浙江和廣東則是14%,廣東還有13%的情況。
2019年5月1日,國家為了降低企業養老保險繳費負擔,将全國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統一至16%。即使是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低于16%的浙江和廣東也要提出過渡性方案。
在企業繳費方面,除了一些省市使用職工個人繳費基數的和作為繳費工資以外,有一些地區直接根據企業的工資總額作為企業繳費基數的依據。畢竟職工本人的繳費還有60%~300%的繳費基數上下限。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不過,我們的養老保險的待遇計算公式是這樣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全國統一,當地建立統賬結合養老保險方式以後的參保人員,退休待遇隻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性養老金。隻有建立個人賬戶以前的工作的繳費或視同繳費年限,才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和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相挂鈎。
個人賬戶養老金跟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相挂鈎。
過渡性養老金也是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相挂鈎。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各地并不一樣。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指我們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一般來說可以稱它為當年的繳費檔次。比如60%繳費指數就是0.6,300%繳費指數都是3。另外有的地區有視同繳費指數,有的地區沒有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一般是1。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相關性看到,我們的養老金主要跟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
因此在過去,不管各地企業養老保險的企業繳費比例有多高,劃入統籌賬戶的錢有多少,都不影響個人養老金的高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