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又發表高論了,可是被網友一頓怼,看來還是言多必失,容易翻車。
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生孩子成本并不高,我恨不得有四五個孩子,第一個孩子用舊的東西,第二個孩子照樣可以用。我鼓勵多生孩子,生四個最好。
看看網友是如何神回複的:
你自己可以多生點,創造一個民族
瞎扯淡,你就說說新東方補一節都英語課多少錢?
是不是生2胎,3胎,4胎,新東方就可以打2折,3折,4折呢?
我尋思普通牛奶也要幾百一罐,生了不吃不喝靠光合作用嗎?
俞敏洪為什麼觸犯動怒呢?
第一,世界上最沒有用的母嬰産品就是爸爸不得不說,生孩子就是女人的單行旅程。
從備孕到生産,從孕吐到陣痛,孩子帶三年,女人老十歲,孩子的成長伴随了多少個母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和一聲歎息,而很多男人都是個冷眼旁觀者,隻會站着說話不腰疼。
俞敏洪曾表未:我平均每天工作16-18個小時,如果沒有應酬,平均每日三頓飯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半個小時。
像他這樣一個日理萬機的人,顧得了前方顧不了後方,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不知道他的育兒時間能擠出來多少。
據調查顯示,教育孩子上“媽媽為主”的比例為40.3%,“爸爸為主”的為11.6%,“隐形爸爸”在中國家庭非常普遍。
在輔導孩子學習、培養孩子特長、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培養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孩子明辨是非、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和孩子一起遊戲及和孩子聊天等事務上,媽媽們占到大多數,爸爸充其量隻是一個“影子”。
畢竟男人都是這樣想的:我隻負責賺錢就夠了,家務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情。
怪不得,男人說多生幾個孩子的語氣都那麼輕盈。
第二,避重就輕,吃穿能應付,教育才是重頭戲。孩子的衣服、玩具确實可以再利用,可是奶粉、尿不濕在嬰幼兒時期,可是占很大一部分支出,特别是孩子生個病,進趟醫院,半個月的工資都要打水漂了。
如果說孩子的衣食住行我們還能應付,可是教育支出是最“愛你沒商量”的燒錢方式。
調查顯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6.1%,占家庭總收入的30.1%。其中近8成教育費用為擴展性支出,包含課外培訓或輔導、課外讀物、少先隊活動、參觀演出、遊學等,擴展性支出是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主要内容。
就拿新東方少兒英語來說,每節課150-200元一課時,三個月的課程,費用就得一萬多,一年下來也是好幾萬的收費了,而且因為新東方少兒英語是小班制教學,還有那種一對一教學的,更是吸金獸。
有人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不也照樣長大。
是啊,花錢不一定能讓孩子成才,但不花錢,孩子成才的概率更是打了八折。人說:“寒門難有貴子”,“别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話太絕對,但也不是完全沒道理。教育就像是具有蝴蝶效應一般,生活中的每件上事情都會影響到孩子或多或少,我們的孩子大概率就會是上普通的學校,打普通的工,追着市場打折菜,四處搬家的辛酸市民。
有人要杠說:當個普通人也沒什麼不好,我就是不奢求孩子将來能飛黃騰達。
可是沒有哪對父母是不希望子女成龍成鳳的,這句話的背後是不是也再給自己,給孩子找一個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理由與退路,好讓自己心安理得。畢竟很多父母回到家看手機的時間太充裕,培養孩子的時間太匮乏。
那些鼓吹多生孩子的名人就好像懸浮在雲端,不知道老百姓養育孩子所承擔的民間疾苦,如果多生孩子以降低了全家生命質量為前提,那麼這種苦行僧的日子還值得提倡嗎?
我們看看那些鼓吹多生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一、生育孩子本質上是一個投資行為。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項目公司,花二十年投資孵化這個項目。除非你能确定有一個項目必定會成為超級獨角獸,才會孤注一擲。一般投資穩健的法則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說隻要有一個項目成功,拉平還是會賺錢。
可是想象是美好的,看多了老娘舅等民生調解節目,或者從你身邊的事例來看,多子女的家庭因為教育資源有限,大多數人都是資質普通,泯然衆人。成年後不僅啃老吸血,還存在着贍養推诿的現象。
你身邊這樣的事情還少嗎?
當然大多數人都是孝順的,但多子女的贍養小矛盾卻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知乎上有人問:當年頂住壓力多生孩子的人都怎麼樣了?
有一個人講述了自己公婆的事情,獲得了高贊:雖然孩子多,但是懂事的不在身邊,在身邊的不懂事,最後讓還是我公公比較靠譜一點,靠自己努力開了一家小的百貨超市,讓我婆婆享了幾年福,現在我們生了雙胞胎,我帶一個,婆婆幫我們帶一個,當初為了生個兒子吃苦,現在又為了兒子的孩子吃苦,嗯,孩子果然不能強求數量。
所以,大多數老人沒有享受到孩子的紅利,反而是一輩子都在為子女打工。
二、數量少≠優生優育
優生優育和生育的數量其實沒有絕對關系,和你擁有的時間精力、以及人民币有關系,如果時間、精力、尤其是金錢不夠,那應該努力賺更多的錢才對,而不是少生孩子。
這些話看似邏輯滿分,實則漏洞百出。
俗話說:錢難掙s難吃,
在這個社會層次固化、貧富二八定律的時代。很多父母不是不努力,而是每天風塵仆仆、披星戴月拖着疲憊的身體才勉強渡日。他們不是資源的核心掌握者,他們沒有學識過人的天賦資質,他們為每月的房貸奔命,隻得困頓于眼下的柴米油鹽,人的的毅力是有極限的,那麼多人擠破頭地分食社會上的有限資源,那難易程度不是靠勤奮就能解決的。
你要鄙視他們不努力,目光短淺,活該窮人命,是不是對他們不太公平?優越感足了點?
其次,少生真得有益于優生。現實中家庭的經濟能力畢竟有限,多生孩子意味着每個小孩得到的照顧、資源就會少,可能未來發展也不會太好。如果我有一百萬給小孩的培養費用和一個孩子,我直接送他出國讀最好的大學;但是如果我有兩個孩子,我就不得不考慮我是不是要留着一點給另一個孩子花。所以我到底是生一個孩子送他去哈佛還是生兩個孩子在國内?
當我們在孩子的數量和質量之間作出取舍,我甯願選擇質量,那樣均衡分配的結果隻會帶來雙層傷害,孩子的人生本來可以更好。
人生百态,生育幾孩,都是極其私人化的問題。那些名人,也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發表高見,我們也不必過分苛責。
但對于窮老百姓來說,生一個孩子是喜劇片,養兩個孩子是劇情片,養三個孩子就是災難片,養四個孩子就是恐怖片了。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辜負,每一對父母都不應該盲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