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作家蔡崇達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皮囊》。
這部書一經出版,就獲得了劉德華、韓寒、白岩松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力薦,至今銷量已突破400萬冊。
如今,時隔8年,他帶着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命運》,重回大衆的視野。
如果說《皮囊》是命運刺破人生的苦痛,那麼《命運》則是皮囊孤勇一搏的反擊。
《命運》以《皮囊》中阿太跌宕百年的人生為主線,串聯起了閩南沿海小鎮幾代人的悲歡離合與時代沉浮。
命運的一次次突襲,将阿太的大半生打得七零八落,她卻在泥潭中奮力前行,扭轉了注定凄慘的結局。
如果你正遭受挫折,深陷迷茫,不妨跟随站在命運入海口的阿太,回望她在疾風中孤身搏鬥的無畏,于惡浪前迂回作戰的從容。
她用自己和身邊人的不同境遇,告訴我們:
苦難不過是生命的土壤,是在枯萎中碾落成泥,還是深深紮根、破土而出,都由你自己說了算。
當你讀懂了蔡崇達的《命運》,也就明白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1
愚者認命
阿太名叫蔡屋樓,家裡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海邊小鎮上。
蔡家代代單傳,但到了蔡屋樓的爺爺這一代,偏偏隻生了她阿母一個女兒。
爺爺為了延續家族的香火,在阿母十六歲那年,招了個上門女婿黃有海。
兩人結婚後,阿母對黃有海一片癡心,每天變着花樣給他做飯、做衣服、做鞋子。
爺爺奶奶也很滿意這個女婿,從不要求他外出掙錢,一心盼着他和女兒生下男丁。
但阿母生了兩個孩子,全都是女兒,分别是蔡屋樓和妹妹蔡屋閣。
在爺爺奶奶的支持下,阿母本想坐完月子就繼續生育,直到生出兒子為止。
誰知,小女兒出生的第二天,黃有海就離家出走了。
他不願再混吃等死,想憑借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一番事業,便悄悄乘船出海,一去不回。
黃有海的不告而别,讓蔡家籠罩在了久久不散的陰霾之中。
阿母日夜以淚洗面,爺爺奶奶也大受打擊,整日唉聲歎氣,身體每況愈下。
沒過多久,兩位老人就在病痛的折磨下先後去世了。
丈夫不知所蹤,父母撒手人寰,孤零零的阿母從此一蹶不振,不知生活該如何繼續。
她怨天尤人,整日揣着一肚子怒氣,不是跟街坊鄰居吵架,就是跑到神廟裡鬧事。
她自憐自哀,對兩個年幼的女兒置之不理,甚至從不拿正眼看她們。
每當夜深人靜時,她還會苦苦哀求神明了結自己灰暗的一生。
好心的村民常來勸慰她,當地的神婆積極開導她,女兒們也早早當家,為她分擔壓力。
可她早已習慣聽從父母安排,任由命運擺布,便放縱自己在絕望的深淵中無限沉淪。
最終,她再也受不了命運的摧殘,一躍跳進大海,将自己埋葬在了巨浪之下。
人生在世,最可怕的不是跌入谷底、陷進泥潭,而是沒有起身繼續前行的勇氣。
《我所理解的生活》中有句話寫道:
“命裡本來什麼都沒有,隻有誕生和死亡,而中間的都是你要強求的部分。”
有些人活得疲憊、過得糟糕,并不是被上天苛刻對待,反而是因自己太早認命。
一時遇到挫折,便在原地踟蹰不前;偶爾受到打擊,便對未來畏手畏腳。
人一旦熄滅心中的希望,就會喪失鬥志和行動力,在當下的困頓中動彈不得。
殊不知,命運猶如随風飄揚的風筝,操控它的那條線,就握在你自己手中。
縱使命運忽高忽低、飄忽不定,隻要你竭盡全力不放手,總能讓它穩穩飛向遠方。
2
庸者拼命
阿母去世前,将蔡屋樓許配給了神婆家的兒子楊萬流。
神婆雖喜歡蔡屋樓,但一眼就看出她命不好,注定無子無孫、無人送終。
果不其然,蔡屋樓和楊萬流婚後一直生不出孩子。
多年來,他們遍訪名醫,求神拜佛,卻始終沒能如願。
夫妻倆為此焦頭爛額,妹妹蔡屋閣,也時常跟着他們咒罵命運刻薄。
她還打定主意,要替姐姐生個孩子,狠狠地甩命運一個耳光。
剛到适婚年齡,她就親自去找人說媒,急匆匆地嫁給了同村青年王雙喜。
婚後,她生下一個兒子,然後不顧王雙喜的阻攔,執意要将兒子過繼給姐姐。
雖然姐姐勸她打消了這個念頭,但她的沖動和固執,還是讓夫妻間的感情産生了罅隙。
不久後,随着時局動蕩,王雙喜被迫帶着兒子背井離鄉。
不料,兒子意外在半路上夭折了。
王雙喜難以承受喪子之痛,又無法原諒妻子當年的自作主張,便在異國結了婚,決定重新開始。
誰知,對丈夫和兒子念念不忘的蔡屋閣,幾年後也漂洋過海,來到異國。
她得知孩子沒了,與王雙喜也緣分已盡,卻不甘心讓自己多年的苦等白費。
明明可以找個人再嫁,她卻堅持守在王雙喜身邊,偷偷地跟他反複和好又分手。
如此糾纏數十年,她的兩鬓已染上風霜,王雙喜卻始終不願離開現任,給她一個安穩的家。
她隻好心灰意冷地孤身回國,在姐姐的陪伴下度過了餘生。
蔡屋閣和自己的阿母不一樣,她絕不輕易向命運繳械投降。
饑荒時期,她餓得骨瘦如柴時,也會想辦法開玩笑、出洋相,逗姐姐開心;
為謀生計,她不得不去當挑糞工時,也會穿上旗袍、打扮體面,被村民戲稱為“挑糞西施”;
就連身體虛弱,即将離世時,她也故作興奮地手舞足蹈,似乎不把任何苦難放在眼裡。
但實際上,她始終無法放下心中的執念,亦難以真正接納命運的無常。
她一次次盲目地跟現實較量,反倒把自己活成了神婆口中無子無孫的苦命人。
晚年的她,時常歎息:“我這輩子遺憾可太多,又補不回來,着急盼下輩子啊。”
最終,她懷着滿腹的委屈與抱怨,憤恨不平地離開了人世。
記得有句話說:人生諸多痛苦,皆源于盲目較勁。
生活中,有的人從不向命運卑躬屈膝,卻也奈何不了命運的無常。
世間之事,常常事與願違;平凡衆生,總有無能為力。
你若執意在迷途中橫沖直撞,魯莽地與苦難硬碰硬,隻會讓自己頭破血流。
面對難逃的劫數,與其自不量力地以卵擊石,不如以柔克剛、水滴石穿。
畢竟,人生并非戰場,何須時刻劍拔弩張?
有些事,想不通,就放一放;有些坎,跨不過,就繞一繞。
心得到解脫,路就變得寬闊,我們遇到的大多數難題,也自會迎刃而解。
3
智者改命
跟阿母和妹妹相比,蔡屋樓的命運似乎更為坎坷。
她幾乎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疼愛,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照顧母親和妹妹的責任。
她也從未體驗過孕育生命的奇妙,多年求醫問藥、嘗試偏方,卻生不出一兒半女。
可她沒跟阿母一樣聽天由命,也不像妹妹那般一根筋地反抗命運,而是用智慧和從容,改寫了自己的際遇。
既然注定生不了孩子,她便不再為難自己,而是接連收養了三個孤兒。
當時,正逢戰亂時期,她的丈夫楊萬流被抓去了國外,同妹夫王雙喜一起留在了異國。
失去丈夫與收入來源的她,卻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以柔弱的身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她跟村民學種地、到碼頭當裝卸工,用滿手的老繭和被壓彎的脊梁,換來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聽到孩子們一口一個“阿母”地叫着,她終于品嘗到久違的幸福和滿足。
她與孩子們相依為命幾年後,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異國的信件。
原來,在外漂泊的楊萬流,已經憑借養殖業發了家,心心念念着要和她重聚。
蔡屋樓感激楊萬流的重情重義,但也深知他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擁有自己的孩子。
她認為,與其讓他跟無法生育的自己,勉強生活在一起,不如接納兩人的有緣無分,坦然地放過彼此。
于是,她将兩個養子和妹妹送出國,自己則和患小兒麻痹症的養女留在了家鄉。
數年後,兒子們都事業有成,先後回國,女兒也嫁了個可靠的男人。
他們時常拖家帶口地回來看望蔡屋樓,男女老少其樂融融,庭院裡到處都充滿歡聲笑語。
就這樣,曾被神婆斷言無子無孫的蔡屋樓,收獲了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她重新譜寫了自己的命運,最後像果實成熟落地般,了無遺憾地結束了此生。
想起莎士比亞說過的一句話:
“命運,它很可怕嗎?不,我在與它鬥争的過程才發現我已主宰了它。”
所謂宿命,對懦弱的人來說,是張牙舞爪的猛獸,而在堅韌的人眼中,不過是一觸即潰的紙老虎。
被命運的大網套牢時,愚者在束手就擒中加速窒息,庸者在強行突圍中遍體鱗傷,智者則會伺機而動,順勢而為,最終逃出生天。
縱使造化弄人,隻要你拿出與坎坷對峙的決心,跟苦難周旋的智慧,終會踏平所有的艱險。
▽
蔡崇達在書中說:
“我們終将生下自己的命運,我們終将是自己命運的父親母親。”
人之命數,看似無常,實則在冥冥之中,皆有道法可依。
當你走過半生,回顧來時的一個個路口,就會發現:
先天之命已注定,後天之命,卻取決于個人的修為。
一路走來,我們或許逢荊棘,陷窪地,屢次被命運推到懸崖邊緣。
然而,越是長在荒漠,我們越要肆意盛放;就算置身黑暗,我們也要發光發亮。
點個贊吧 ,不對無常屈服,不與困境較勁,更不向命運折腰,你終會跨過萬千溝壑,擁有快意人生。
作者:洞見·許朝暮
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鍊接即可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