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靜醫學教授,參考了以往慣用來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的魚躍勢和治療腰椎病的踩橋法,設計了一種組合手法。
此法對治療腰椎間突出症有很好的療效,它的優點是:病人治療時基本沒有痛感,見效快,方法簡便,宜于推廣。經幾千次臨床觀察,嚴重的一般治療三十多次,輕的幾次就能使症狀消失。
沉腰鍛煉法有兩種:
(1)俯卧沉腰法
病人俯卧在胸前三個枕頭與大腿部三個枕頭上,腰部不加任何壓力自然下沉十至十五分鐘,這種姿勢可以使腰椎後緣間隙變小,把突出的骨髓核推入椎間盤間隙内。
上述兩種姿勢作為主要鍛煉方法,一天至少兩次,每次做一至二小時,根據自己病情與體質條件靈活掌握時間,有高血壓、心髒病等嚴重慢性病者不宜使用此法。
患者經過自我治療,腰腿痛基本消失後,再加做加強腰背肌功能的兩種姿勢。
(1)俯卧魚躍勢
病人俯卧在平闆床上,腰部挺在闆床上,頭、足兩頭向上翹起十次以上。
(2)站立擱腿
站立勢(手可扶杆),患腿伸直擱起五分鐘以上。
馮教授說,如果有條件的話,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做完俯卧沉腰法和仰卧沉腰法以後,請别人幫助,再做一次“斜扳”,雙手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扳,用力方向見圖中箭,使椎體旋轉,更有助于突出的髓核回納到椎間盤内。
對于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老年人或體弱病人,無力做俯卧沉腰法和仰卧沉腰法者,可采用病人仰卧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墊一個枕頭,使腰部自然下沉的方法進行治療,也能收效。
采用沉腰鍛煉法進行自我鍛煉,還能有效地防止因練武術時造成的腰部損傷。
防止腰間盤突出複發的要環節
每天倒走半個到一個小時。倒走健身效果明顯,倒走可刺激不經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的循環,對防治腦萎縮,特别是腰腿痛都有療效。但由于是反序運動,走時有一定的難度和險度,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在鍛煉時,倒走腳尖先着地,腳後跟後着地。頻繁的腳尖活動會刺激腳上的經絡、穴位和各部的反射區,同時也能不停地變換關節角度,增加韌帶強度,活動肌肉群。
建議有腰間盤突出的朋友睡覺的時候最好睡硬木闆的床,對于治療腰椎很有好處。
腰間盤病變不單純是骨骼病變及肌肉病變,它同時還有經絡病變,是一種三樣病症合一的疾病,而經絡病變是許多臨床醫師治療時最容易忘記、忽視,甚至不知道的一個環節,既然腰間盤突出是一種三樣病症合一的疾病,那麼臨床中隻有骨骼、肌肉、經絡同治,才能不會複發或少複發,尤其是重度腰間盤突出患者其經絡損傷會更明顯,調理損傷的經絡必不可少。
腰間盤突出哪些經絡會受損傷呢?主要有兩條分别是膀胱經及膽經,其中膀胱經受損傷會更嚴重。
從中醫的角度看腰間盤突出的真正深層病因就是膀胱經、膽經受寒不通所緻,不過這個内在原因并不為大部分醫師所知道。
大凡重度重症及發病5年以上的腰間盤突出患者,其膀胱徑所經過的大腿後側,小腿會出現經包、結節,委中穴有經膜結節、增厚、變硬現象,膽經的絕骨穴(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凹陷處)有阻點、結節,居髎有粘連硬結。治療腰突,一定要把這2條經絡疏通,隻有把膀胱經、膽經疏通,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疏通膀胱經時一定要疏通到腳趾,然後是足底心,足底心有一塊筋膜,這塊筋膜是人體筋膜的聯動起點,很隐蔽,容易硬,這塊筋膜一旦發硬,就會導緻足底不平衡,足底不平衡會導緻骨盆不平衡,而骨盆不平衡就會導緻腰椎不平衡,有一小部分從事整脊的知道足底的平衡是腰椎平衡的基石,但不一定知道調節足底的平衡的關鍵樞紐在哪裡,許多從事正脊整脊的人多認為矯正足底平衡的觀念源于日本的骨盆揉壓矯正及西方整脊,其實日本的骨盆揉壓矯正術就脫胎少林骨傷整複術,骨盆揉壓矯正術的發明人日本國際預防醫學實踐研究所所長,西園寺正幸先生當初從少林寺學會少林整複術後,然後把日本的指壓糅合在一起發明了骨盆揉壓矯正術。實際上,把足底心發硬的筋膜變軟就能達到矯正足底平衡的作用,進而間接的達到矯正腰椎平衡的效果。
治愈腰突的重點不是複位,而是修複纖維環椎間盤是由椎體軟骨闆、髓核及纖維環三部分組成的,當前許多推拿師及手法醫師都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重點放在髓核的複位上,其實隻要認真思量一下腰椎間盤裡的髓核為什麼會突出,就會發現修複纖維環才是治腰突重心所在。不修複纖維環,不論複位在成功,仍不能達到臨床上的徹底治愈,因為所要複位的髓核及所要修複的纖維環就像自行車的輪胎一樣,纖維環是“外胎”,而髓核為“内胎”,“外胎”不牢固,“内胎”早晚會破的,内行人一看就懂……
接下來再談談如何修複纖維環,關于修複纖維環這個問題,目前全世界有95%的骨科專家,包括一些國際的頂級專家認為纖維環不能修複,他們認為椎間盤是一個獨立的軟骨組織不通血管,藥物有效成分很難進入椎間盤,藥物進入不了,拿什麼修複纖維環,大部分中醫骨科專家也認為纖維環難以修複……
從中醫的觀點看,纖維環是絕對可以修複的,因為纖維環這種組織在中醫的範疇屬于筋,而肝主筋,因此通過補肝養筋、養肝續筋就可以修複纖維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