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
說起中國茶,無論是十大名茶,還是四大名茶,都不能忽略碧螺春。中國茶按顔色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其中以綠茶為中國茶之冠。龍井茶為綠茶之首沒有争議,而碧螺春則以其鮮嫩柔美為綠茶之最。
碧螺春之柔美是冠絕于其它綠茶之上的。每年清明節前的明前茶,價格高達幾千塊一斤。還一茶難求。一旦過了這短短的十幾天,再采摘下來的碧螺春就隻能叫雨前茶,價格一落千丈,幾百塊一斤,甚至百十塊錢一斤。同樣的産地,同一棵茶樹,出來的東西天地差别。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隻有沃土氣和青葉氣。
産地
碧螺春,産于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西山鎮(今金庭鎮)全境十二個行政村都種茶。重點茶區在秉場、石公堂裡、東村、衙甪裡、東河、缥缈村一帶,其餘東蔡、林屋、庭山、蔣東、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園面積965公頃。東山鎮全境十二個行政村中,茶區主要分布在山區的莫厘、碧螺、雙灣、楊灣、陸巷五個村。
采摘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淨。每年春分前後開采,谷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采芽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為“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曆史上曾有500克幹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采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标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緻。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内含物輕度氧化,有利于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采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殺青
在平鍋内或斜鍋内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曆時3~5分鐘。
揉撚
鍋溫70~75°C,采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随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适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産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曆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
是形成形狀卷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将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複多次,搓至條形卷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幹過程。曆時13~15分鐘。
烘幹
采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将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曆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炒制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
品級
國家标準對洞庭碧螺春茶按産品質量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等級,其中特一級、特二級最為名貴。芽葉随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後采摘,谷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質最為上乘。一般過了4月20日的茶葉,當地人就不叫碧螺春了,而叫炒青。
特一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批毫,銀綠隐翠,色澤鮮潤,香氣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嫩勻多芽,在鮮葉挑揀上從碧螺春茶一芽一葉炒制,改為單芽。
特二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隐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勻多芽.特二級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一級:條索尚纖細,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勻整,嫩爽清香,滋味鮮醇爽口,湯色綠而明亮、,葉底細嫩,綠,明亮.是挑揀一芽一 葉而炒制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
二級: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隐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
三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隐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特級炒青:産期大約四月既雨前茶,此茶口味較早春的茶葉稍濃,耐泡。
一級炒青:外形尚成螺,色澤深綠。尚整,稍有青殼碎片,滋味尚純正,湯色黃綠,葉底尚嫩欠勻,稍有青張,綠稍深。
沖泡
燙杯之後,先将合适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瘦弱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餘味無量。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茶道
玻璃杯四隻,電随手泡一套,木茶盤一個,茶荷一個,茶道具—套,茶池一個,茶巾—條,香爐一個,香一支。
焚香通靈
中國茶人認為“茶須靜品,香能通靈。”在品茶之前,首先點燃這支香,讓心平靜下來,以便以空明虛靜之心,去體悟這碧螺春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仙子沐浴
用玻璃杯來泡茶。晶瑩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潔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
玉壺含煙
沖泡碧螺春隻能用80℃左右的開水,在燙洗了茶杯之後,不用蓋上壺蓋,而是敞着壺,讓壺中的開水随着水汽的蒸發而自然降溫。看壺口蒸汽氤氲,這道程序稱之為“玉壺含煙”。
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請大家傳着鑒賞幹茶。碧螺春有“四絕”——“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賞茶是欣賞它的第一絕:“形美”。生産一斤特級碧螺春約需采摘七萬個嫩芽,你看它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隐翠,多像民間故事中嬌巧可愛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雨漲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個很美的意境,“雨漲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隻宜注到七分滿,留下三分裝情。
飛雪沉江
即用茶導将茶荷裡的碧螺春依次撥到已沖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滿身披毫、銀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後即向下沉,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翻飛,煞是好看。
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後,杯中的熱水溶解了茶裡的營養物質,逐漸變為綠色,整個茶杯好像盛滿了春天的氣息。
綠雲飄香
碧綠的茶芽,碧綠的茶水,在杯中如綠雲翻滾,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襲人。這道程序是聞香。
初嘗玉液
晶飲碧螺春應趁熱連續細品。頭一口如嘗玄玉之膏,雲華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湯味鮮雅。
再啜瓊漿
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湯更綠、茶香更濃、滋味更醇,并開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滿口生津。
三品醍醐
醍醐直釋是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來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時,我們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氣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機,在品人生的百味。
神遊三山
古人講茶要靜品、茶要慢品、茶要細品,唐代詩人盧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後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茶歌》,他說:“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後,繼續慢慢地自斟細品,靜心去體會七碗茶之後:“清風生兩腋,飄然幾欲仙。神遊三山去,何似在人間”的絕妙感受。
西行首席主編:李欣榮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