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翻拍劇《小娘惹》已經播放到大結局了,想起在2008年這部劇剛剛上映的時候,很多觀衆就已經被劇中堅毅又勇敢的小娘惹們吸引住了
那時候的小娘惹還操着一口奇奇怪怪的普通話,她們穿着貼身剪裁的時裝,精緻的珠繡鞋出現在大衆的眼前。
隻是那個時候看劇的人年齡還小,很多人被劇情所吸引,卻并沒有真正的關注娘惹人的由來和娘惹文化。
你們知道嗎?勤勞勇敢的峇峇(諧音巴巴)娘惹,竟然是明朝時期流落在海外的中國人。也就是說他們的身上具有一半的中國血統。
峇峇娘惹的由來在明朝時期,中國人曾經有過一次遠行,也許是為了發展對外貿易活動,亦或是單純地探索未知世界,以鄭和為首的一幹人等進行一次較遠的西行探險活動,又稱為“鄭和下西洋”。
鄭和他們在經過馬六甲的時候,有一些中國人留在了當地沒有回來,這些人與馬來西亞人結合,繁衍後代。馬來人與中國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就叫做峇峇娘惹。峇峇是對男人的稱呼,娘惹就是對女人的稱呼。
不過峇峇娘惹不僅僅分布在馬來西亞,在新加坡一些東南亞國家都有峇峇娘惹群體的存在。雖然在國籍上,峇峇娘惹并不屬于中國人,但追蹤溯源,他們的身上具有中國血統。
峇峇娘惹的祖先大多是中國福建、閩南一帶過去馬來西亞的,所以他們的語言是經過福建、閩南的方言結合馬來西亞語糅合在一起形成的特殊語言。
峇峇娘惹作為中國人與馬來西亞人的混血後代,他們的文化包括服飾、飲食、傳統習俗都極其具有中國特色。
但是由于某些政治原因,馬來西亞人并不肯認同峇峇娘惹群體,這導緻他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都備受歧視。
不過目前,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已經成功地與當地人融為了一體。峇峇娘惹在馬來西亞還是占少數部分。
峇峇娘惹的服飾從峇峇娘惹所穿着的服飾,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中國元素。
傳統峇峇服裝都是較為寬松的中山裝樣式,隻不過相比于中山裝,在面料上有一定的改變。這是由馬來西亞的氣候所決定的。
很多峇峇因為接受了來自西方的先進教育,所以他們不再穿傳統的峇峇服裝,大多改為穿西裝,以彰顯自己接受教育的優越感。
娘惹服裝大多是貼身剪裁的時裝,可以凸顯娘惹們的曼妙好身材。上半身是輕紗面料制作,對襟剪裁,綴上蕾絲花邊,優雅又美麗。下半身穿的裙子叫做峇迪紗籠裙,穿上之後顯得很淑女。
娘惹服飾外觀上看來與中國服飾的關聯不大,但是在她們的衣服花紋圖案上面卻是刺繡着滿滿的中國元素。
由于馬來西亞曾經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加上外貿的發展吸引很多東南亞國家移民到馬來西亞。所以峇峇娘惹的服飾是多種文化元素結合在一起的結果。多方文化融合則是峇峇娘惹文化最顯著的特點。
除了時裝以外,珠繡鞋也是娘惹必備的鞋子。她們所穿的珠繡鞋,都是自己一針一線親手制作而成的。
珠繡鞋
珠繡鞋雖然外表看起來奢華美觀,但是制作起來難度很大。珠繡鞋采用的珠子個體如米粒般大小,隻有心靈手巧的娘惹才能制作出美觀的珠繡鞋。
一般珠繡的圖案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牡丹、鴛鴦,因為她們覺得這些元素代表着吉祥如意,或者是具有馬來西亞特色的螃蟹等等。
珠繡片
很多人家在挑選的媳婦的時候,會以娘惹是否掌握刺繡、珠繡、廚藝這些技能作為挑選标準。
特色的飲食文化峇峇娘惹家庭是很傳統的女主内,男主外式家庭。女人幾乎都留在家裡面不怎麼外出,所以她們的飲食、穿的衣服都是由自己親手來制作的。
峇峇娘惹的飲食文化也可以直接稱作是娘惹菜,因為下廚的都是女人。娘惹菜系很難說出準确的口味,因為它既擁有中國傳統菜系的特點,也帶有了馬來西亞的奔放的特點。
娘惹飲食
娘惹做菜的時候喜歡用很多種香料,比如辣椒、洋蔥、蒜頭等等,各式各樣。她們烹饪之前會提前将香料準備後然後再烹饪。
簡單形容娘惹菜系的特點的話,那就是酸、辣、甜多種口味融合。如果你有機會去馬來西亞旅遊,也許會有機會品嘗到特色的娘惹菜系。
叻沙面(娘惹菜系)
《小娘惹》電視劇中的月娘就很好的表現出了娘惹的美麗、勤勞、勇敢的品質。而早期的峇峇娘惹們也像月娘一樣,靠着自己的雙手,做生意,發家緻富。
經濟富裕以後生活品質也開始提升了上來,峇峇們穿西裝,娘惹們則穿珠繡鞋,這些就是生活品質的象征。
馬來西亞在一定時期内曾經淪為殖民地,所以峇峇娘惹的文化既有中國的傳承,也有英國、荷蘭、馬來等文化的雜合,最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