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洗潔精會緻癌,是不是真的?現在家裡都不敢用洗潔精了。”後台收到了一條粉絲私信,洗潔精是很多家庭都在用的去污産品,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敢用洗潔精,總感覺化學物質太多,有緻癌的風險,這是真的嗎?
1890年,德國化學家克拉夫特在研究中偶然觀察到一種短鍊分子和酒精結合後可以像肥皂一樣産生泡沫,這便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批洗滌劑。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什麼大的反響,被當成了化學實驗裡的一種小玩具。
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洗潔精現在已經成了走進千家萬戶的常用洗滌劑。現代洗潔精内的主要成分為烷基磺酸鈉、泡沫劑、脂肪醇醚硫酸鈉、香精、增溶劑、色素、水以及防腐劑等,這些均為化學成分。清潔原理也很簡單,這些成分可以破壞水油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讓二者融合在一起,油漬最終會随着水被沖走。
在生活中,關于洗潔精的傳言層出不窮,其中最為令人心驚的莫過于洗潔精會緻癌,這直接造成很多人不敢用洗潔精,然而這個說法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甘肅省質監局質檢中心副主任楊曉銘表示,有關部門曾對洗潔精的急性毒性進行過試驗,結果表明洗潔精的毒性和食用鹽、小蘇打相當,應屬于無毒物質。洗潔精本身無毒不緻癌。
當然了,非要較真的話,洗潔精也可以導緻人中毒,就像水喝多了也會中毒一樣。
生活中常見的洗滌劑表面活性劑的LD50(能殺死一半實驗總體的有害物質的劑量)在1g/Kg,部分可達到5g/Kg以上,屬于《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低毒、實際無毒等級。
按照這個标準内的值,将動物實驗劑量換算為用于人體的量,想要讓體重50Kg的受試者出現急性中毒死亡,至少需要50g表面活性劑。洗潔精内的活性劑含量一般為10%,也就是至少需要500g洗潔精的量,誰沒事會去喝一瓶洗潔精呢......
簡單來說,在日常正常的使用洗潔精,一般不會給健康帶來額外風險。這時候又有一個問題存在,在洗碗的時候應該沖洗幾遍才對呢?
三、平時沖洗幾遍,才能把洗潔精沖幹淨?皖南晨刊記者曾在市面上購買了三款不同洗潔精,來到檢測服務機構進行洗潔精殘留分析實驗。研究人員分别将三款洗潔精倒入碗中,随後用流水對碗進行清洗。(國标GB14934-1994規定的洗滌劑殘留量标準應該小于0.1mg/cm²。)
結果發現:
沖洗一遍後殘留——超标:三個樣本的殘留量均超标,分别為0.12mg/cm²、0.15mg/cm²、0.11mg/cm²
沖洗兩遍殘留——未超标:三個樣本的殘留量均未超标,分别為0.06mg/cm²、0.07mg/cm²、0.05mg/cm²
沖洗五遍殘留——未超标:三個樣本的洗滌劑殘留均為0.01mg/cm²,僅有國家标準的十分之一。
通過實驗不難看出,沖洗兩遍就已經能達到國家的洗潔精殘留标準。日常想要減少洗潔精殘留,也可以适當的增加漂洗時間,清洗幹淨表面污垢之後再用流動的清水對碗筷進行沖刷,盡量多沖洗幾遍即可。
洗潔精在生活中可以放心使用,我們真正應該警惕的是這些錯誤的洗碗方式,看看你是否還在做?
四、這幾個洗碗的壞習慣,才真的該改正1、洗碗布長期不換洗碗布上的細菌含量非常驚人,單一塊的量可達到5000億個,其中包含白色念珠菌、沙門菌等一系列的緻病菌。這些微生物有可能會污染餐具,随食物進入人體,導緻身體患病。洗碗布使用時間越長細菌也就越多,建議日常1~2個月更換一次洗碗布。
2、不洗碗底
不少人洗碗的時候隻關注内部,對于碗底一般不會兼顧到,洗完之後又喜歡将碗疊在一起。這樣一來碗底的細菌又會帶到另一個碗的内部,日常洗碗一定要裡外都洗幹淨。
3、長時間泡着不洗、攢着洗
也有一些人在日常會将碗泡一堆在洗碗池裡,等到不得不洗的時候才去洗。這樣做會讓大量的微生物滋生,水池内也會産生異味,容易帶來一些健康威脅。關于洗潔精的謠言有不少,我們一定要學會甄别,不要因為輕信謠言而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參考資料:
[1]劉宏偉.改掉洗碗的壞習慣[J].保健與生活,2017:75-75.
[2]《刷碗有生命危險?殘留的洗潔精會使人中毒死亡?》.半島網.2018.1.10
[3]《洗潔精到底會不會有殘留? | 晨刊實驗室⑥》.宣城日報.2016.1.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