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和父母同床睡的寶寶,意外窒息的風險更大。
許多新手爸媽會和寶寶睡在一張大床上,覺得離寶寶近一些,更方便喂奶和哄睡。
作為家長本意肯定是為了孩子好,卻不知和寶寶睡在一起,可能反而更危險。
寶爸睡夢中翻身壓到寶寶頭部,雙胞胎哥哥“踹醒”媽媽
一對夫妻帶雙胞胎寶寶睡覺,寶寶睡在中間位置,夫妻倆睡在兩邊像是在守護寶寶一樣。
不過這個看似安靜美好的畫面,很快就被寶爸的一個翻身打破了,讓寶寶陷入危急情況中。
一家四口睡得香,寶爸突然翻身壓住一個寶寶的頭部,寶寶手腳不停掙紮卻無法掙脫困境,掙紮的力氣看上去也越來越小,可寶爸完沒有察覺。
這樣下去寶寶會有窒息危險,好多人和糖媽一樣隔着屏幕感到着急。神奇的是,旁邊雙胞胎哥哥似乎感應到了危險情況。
原本在睡覺的他,不知為何醒來并開始“活動筋骨”,小腳一直在動把媽媽踢醒了。
寶媽醒後發現寶寶被壓住了,立即喊醒寶爸,這才避免了一次悲劇發生。這件事讓人感到和後怕,若哥哥沒有将媽媽踢醒,後果不敢想象。
寶寶被雙胞胎哥哥“救了”,家長被斥責
新生兒窒息持續30秒,就會對腦細胞造成輕微損傷,窒息1分鐘就已經非常危險了。
這個寶寶被壓的過程心驚肉跳,但好在雙胞胎哥哥踢醒媽媽,及時發現這一情況,可以說是哥哥間接“救”了他。
很多人在感歎,雙胞胎哥哥的舉動出乎意料。不管是聽到了細微的聲音醒來,還是剛巧醒來,都像是有心靈感應一樣。
不過,糖媽也看到許多人在譴責寶爸當的不合格,帶娃睡覺的人一般都不能睡太實,他的睡眠質量過于“好”,甚至用更難聽的話去罵他。
但作為過來人,糖媽想說,每位家長都不願意發生這類事。不必上升到寶爸和寶媽的性别問題,而是要關注真正的危險因素。
小嬰兒被父母不小心壓到并夭折的事例,每年都會發生。随便在網上一搜,就能看到真實案例。
這背後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小嬰兒真的不适合,與大人睡在一張床上。
家長睡着後壓住寶寶的案例不少見,應當引起重視
英國曾有一名4周大的男嬰Archie,喝奶後和爸爸媽媽睡在一張床,肋骨遭到擠壓而骨折,沒了有呼吸。
遼甯曾有一名37天的嬰兒,被熟睡的外公壓住口鼻,窒息夭折。
誰都不想傷害自己的孩子,睡覺翻身也是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歸根結底是大人和孩子同睡危險性太大了。
寶寶可能被大人壓到,可能會被大人被子蒙住。更揪心的是小小的嬰兒,可能連反抗的力氣都沒有、無法哭出聲來。
因此,國内外的育兒專家,一再強調要讓寶寶睡在嬰兒床内,并不是随口一提。
寶寶自己睡,首先能避免被家長壓到和捂到的情況,其次還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大床不再擁擠,大人和孩子都睡得香。
寶寶從小适應在小獨立睡,接觸到的細菌更少,而且能培養獨立性不依賴于抱睡和奶睡。
我們不必像國外的家長那樣,把剛出生的嬰兒,單獨放在一個屋子裡,隻要做到以下幾點,就能保證寶寶睡得香且很安全。
帶寶寶睡大床并不安全,家長要将細節做到位
想要寶寶睡着後遠離危險,要從嬰兒床的選擇開始,款式、窗飾等都不能大意。
先來說說嬰兒的“床中床”,這個款式的床近些年很火。優點是既能滿足孩子睡在大床上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寶寶的安全。
但床中床的一般比較小、圍擋比較矮,可能用不到多久寶寶會翻身,就“攔不住”他了,因此使用的時間不長。
床邊床想要和大床完美匹配,尺寸和高矮很難挑選,可能需要定做。而且床邊床存在移動和出現縫隙的情況,對卧室空間和床的尺寸要求都很高。
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獨立嬰兒床是寶寶最安全的睡眠位置。且使用獨立嬰兒床時,要注意将各種細節做到位。
首先,關于床圍和床墊的細節
床緣栅欄的間距要小于6厘米,避免間距過大卡住寶寶的頭。避免使用有雕刻、镂空花紋等款式,防止寶寶将手指伸入,或刮傷寶寶。
選擇符合嬰兒床内部尺寸的床墊,質地偏硬一些的的床墊,切記去掉床墊包裝上的塑料包裹,不必額外使用較厚的床圍。
其次,檢查和調整
有圍欄不代表絕對安全,家長要定期檢查嬰兒床,卡扣、隔闆等各個零件是否安裝牢固、完整,有無尖銳易劃傷寶寶的尖角和凸起,及時排除隐患。
檢查嬰兒床正上方,不要有吊燈、挂畫等容易掉落的物品,避免砸到寶寶。
嬰兒的床闆通常有不同的高低檔位,發現寶寶會坐(6~9個月左右),就要調低床墊高度。
在寶寶會站之前,就将床墊調到最低,防止寶寶大頭朝下翻出來,摔痛、摔傷。
最後,别把嬰兒床當置物架
标準的嬰兒床上,應該是幹幹淨淨的。床上不要放置各種玩具、尿不濕或疊起來的衣服等,否則很容易在寶寶翻身時堵住口鼻。
糖果媽媽心裡話:
弱小的寶寶沒有反抗能力,也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睡覺看上去是小事, 以上這些細節卻不能有任何疏忽。
【今日話題】你會給寶寶睡獨立嬰兒床,還是讓他睡大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