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在《延禧攻略》《如懿傳》在互聯網分庭抗禮之外,電視戰場上一部《天盛長歌》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注意。
這部由陳坤、倪妮主演的标配大制作,有趙立新等路人緣滿分的好演技,也有非常土豪的服道化,播出後口碑爆棚,各類影視公号自來水,網絡播放量表現不俗……
但是!
電視收視率卻極低。
圖據@天生這麼紅
《天盛長歌》在省級衛視平均收視率最高的劇場,在黃金時間播出,居然低到了0.4% 的收視率,這個數據,被一些報道形容為“十年最低”,甚至不如湖南衛視一檔重播的綜藝節目。
最終,《天盛長歌》被剪了14集,被電視台用幾乎PPT的展示方式,迅速結束了檔期。
觀衆這也才明白,為什麼電視裡播出的影視劇,越來越不愛标注播出到第幾集,因為收視率會直接影響它們的結局——要麼删減,要麼注水。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天盛長歌》電視遇冷呢?
梅丸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架空的曆史劇,要記好多名字哦!
《天盛長歌》避開了我們最熟悉的漢武、盛唐、康雍乾等故事,架設在一個模糊的曆史時段。但圍繞一個沒有“曆史”作為代入感的奪嫡大戲,對觀衆而言,是一個全新需要接受的故事。
除了故事需要重構,古色古香的人物名稱也需要一一對應。開篇第一集,就把男女主角夾雜着三代帝王将相和盤托出,讓人記住人設實在困難。
《琅琊榜》也采用了類似的套路,甚至第一集連前朝舊事的處理方式,都有大量相似之處。
2.台詞精心雕琢,但我們這麼說話嗎?
有人說《天盛長歌》台詞精妙,但稱“半文言體”倒又是過了些。隻能說,不夠口語化。
《天盛長歌》夾雜了文言台詞,能增加品味和質感,卻并不是大衆化的标配。
舉個例子,86版《西遊記》時至今日也是收視神器,就因為類似于“你這潑猴”這樣的台詞,還是脫離了原著的文風,走向口語化。而《水浒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一類,張口便是文言,對低年齡段和中老年段的吸引力很低很低,也很難掌控遙控器。
服、道、化,樣樣都不是短闆,卻最終成為了短闆。劇集自己的原因找完後,還要說說平台外的原因。
3.“更青春、更女性”的湖南衛視,男人大戲有人看嗎?
但凡湖南衛視上爆紅的宮廷劇,如《宮鎖心玉》《武媚娘傳奇》《陸貞傳奇》,無不是女性視角下的宮廷愛情故事。而如《大明王朝》《康熙王朝》一類男人視角題材,則時常走紅于央視等平台。
《天盛長歌》就是一部男人大戲。這種氣質上的不匹配,其實和平台用戶畫像有密切關系。湖南衛視的收視群體中,女性占比極高。這種性别上的偏好,對選劇這件事本身就有很大影響。
雖然收視遇冷後,劇集本身的口碑營銷有所動作,但影響力甚微。它并《天盛長歌》的設定與一般宮廷男人大戲沒有在本質上的區别,也沒有在制作上做出差異化的畫風,這使得劇集的路人緣并不會很好。
這種“網絡熱捧、電視遇冷”的怪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單是在湖南衛視上,就不是孤例。
上一次的作品是《青雲志》,一部仙俠劇,也就是00年代叱咤一時的小說《誅仙》改編而來。大IP、大制作、大流量标配,學生最集中的暑期播出,湖南衛視還專門為它開辟了周播劇場,然而,開播就是全劇收視率的最高峰。
和電視遇冷形成鮮明對比,《青雲志》在網絡上成為年度播放冠軍。這部劇同時還成為了“先網後台”的典型案例。
《天盛長歌》對作品有足夠的信心,所以把全部賭注押寶在“青春、女性”為icon的湖南衛視,沒有處理好劇的發力點。
相比《天盛長歌》,《青雲志》是幸運的,它在網絡場上獲得了數據支撐,證明了品質、IP和流量的必然聯系。類似的案例,暑期的《延禧攻略》,雖然一直以台網同播為标準制作,但因為電視台檔期與市場信心不足,最終成為純網播出的首個全民爆款宮廷劇IP。
回看《甄嬛傳》《琅琊榜》口碑爆棚,播放量一年接一年的漲,它們從來都沒有在電視數據取得突出成績,但絲毫不影響它們成為中國電視劇史上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
越來越多的聲音,在質疑電視的收視率。但比質疑收視率造假更悲哀的是,收視率本身已經和作品關注度沒有了最直觀的因果聯系。
注意力被多種終端分散的大時代背景下,電視劇生産還得貼近“大衆”語态。不然,未來,《天盛長歌》的類似情況,還會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