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說過成語“一葉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今天談的這種作詩手法與之類似,稱之為“以小見大”。這種作詩手法是詩人喜歡用且常用的,用好了能起到增強詩意的效果。
以小見大,就是“以鳥鳴春,以蟲鳴秋”;就是“随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就是通過小的事物來寓意朝代興衰、曆史變換等大事。小事襯托,大事浮出,小中見大,大中含小,令人浮想聯翩,故而意境深遠。
“以小見大”在懷古詩、感歎曆史興衰詩中用的是比較多的,因為曆史變遷這個話題實在太大,“以小見大”能夠以巧取勝,否則若直接從大處着手,“老虎吃天,難以下口”不說,運用不好的話就會有空空如也之感。
舉幾個典型例子。
先看看杜牧這首《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将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運用“以小見大”手法的詩,無國即無家,通過二喬是否被捉之小,來預示吳國是否亡國之大,這就是以小見大,比詩中直接說東風不與周郎便,吳國就要亡國雲雲要好的多。
還有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小小的燕子尋巢飛入平常百姓家中這很不起眼的小事,來警示榮華富貴難以長久,家族興衰自在其中,可以說此詩“以小見大”用的很妙,故而能夠流傳千古。
李白這首《越中覽古》也是如此。
越王勾踐破吳歸,
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隻今惟有鹧鸪飛。
此詩前後對比明顯,通過宮女、鹧鸪小小之事物,襯托朝代更替、曆史變遷之大事,意境深遠,令人唏噓不已。
是不是隻有朝代變更才是大事,才能用“以小見大”之手法?當然不是。
其他主題的詩同樣也可以用“以小見大”之法,用好了同樣熠熠生輝,比如王維這首詩: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一枝梅花,而思鄉之情盡在其中,這也是典型的以小見大,可以說詩人運用得非常巧妙。
懂得了以小見大的手法,我們以後再讀詩的時候可以尤其注意一下,這對提高詩詞鑒賞水平是很有好處了。
當然,我們在寫詩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種手法,這對提高詩詞創作水平無疑也是有益的,大家不妨一試。
好了,“以小見大”之手法就介紹到這裡,朋友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