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文筆是什麼?細膩的文筆往往是溫柔而多情的,它有感染力,它能使人從細微之處體味到内心的情感、事物的神韻,它能使人進入甯靜愉悅的審美心境然而,筆墨粗疏卻是初學寫作者常犯的毛病使語言文字從粗疏走向細膩,從草率走向精緻是寫作訓練的題中應有之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優秀的文筆是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細膩的文筆往往是溫柔而多情的,它有感染力,它能使人從細微之處體味到内心的情感、事物的神韻,它能使人進入甯靜愉悅的審美心境。然而,筆墨粗疏卻是初學寫作者常犯的毛病。使語言文字從粗疏走向細膩,從草率走向精緻是寫作訓練的題中應有之義。
能夠做到文筆細膩,非一日之功,大抵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須有從容細賞的心态和豐富的審美體驗
我們在讀一些好文章時,常會感慨于自己雖也見過文中所寫之物,但卻未能用文字表述之,或者隻是浮光掠影,一帶而過而已。其原因就在于我們隻是用眼睛去看,而未能用心去感受,不能在心底留下什麼痕迹,所以比“觀察”更重要的是心态和體驗。請看下面兩段文字:
①從三聚亭邊穿過,再走過一個古樸的石牌坊,便是入雲栖的小道了。和同伴一路走過去,我發現雲栖竹徑所經的路面鋪設得極有特色,中間全是用青石闆鋪成的,兩側則用卵石鑲鋪,在青石闆與卵石塊之間又用黑磚相隔,嵌出了兩條黑線,看上去非常的齊整。後來才知這路是按康熙年間的原狀重修的。
②這裡除了綠,任何異色都非常另類,偶爾露出一堵米黃色的僧房院牆,顯得孤獨而寂寞。這裡的空氣中,有些草根腥氣,有些腐葉的黴味,那是山林的氣味,還能聽到順疊石而下的叮叮溪聲,皮膚體驗到的是細雨霧化後的濕潤涼爽……回家後連夢都是濕漉漉的,綠得沉甸甸的,哪怕朝陽初上,也曬不幹曬不退枕邊的夢。
這兩段文字都是寫景的。例①寫了雲栖小路的材質、鋪法和色彩,它是那麼的精緻和古典,可以想見,作者緩步其上之時,一定是滿懷欣賞之情,一定是把它當做一件藝術品的。所以,我們往往并非疏于觀察,而是缺少閑适的心态、審美的情緻和情感的自由釋放。在寫作的過程中,概括是不可少的,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賴概括,因為它畢竟是抽取事物的具體意像和原汁原味之後而來的。如果行文處處皆概念,文章必然索然無味而無具體細膩可言,比如将雲栖的小路概括為“石闆路”“石闆與卵石相間”,雖也準确,但卻隻能給人籠統的印象。所謂細膩,有時也就是細述事物的特征而已。一些同學旅遊歸來,缺少的就是以細膩的文字展現所見之景的個性特色的能力,千姿百态、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在他們心靈裡的投影可以說是模糊不清,混沌一片,下筆又何來清晰細膩?例②中的文字與其說是對景物的描摹,還不如說是對主觀感受的強化、細化與深化。景物是尋常的,但作者除了運用視覺去觀看,還調動了嗅覺(“草根腥氣”“腐葉的黴味”)、聽覺(“叮叮溪聲”)和觸覺(“濕潤涼爽”),這種全身心的投入比單用視覺自然更能使讀者産生身臨其境之感,文筆自然就細膩豐潤。
二、要會對心頭掠過的一縷思緒或直覺進行捕捉和放大
文筆的細膩實為心靈的細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靈世界少有電閃雷鳴、地震海嘯,更多的是一些細微的感觸和微妙的變化而已,善于寫作的人往往能把它們傳達出來,這就需要雷達般的機敏和細緻。當瞬間的内心閃現外化為永恒的文字現實的時候,就有了一種鮮活潤澤的美。
③我,一個平常的小女子,和女友上街,千挑百選地,買了新衣服回家,會欣欣然地打開衣櫥往裡挂,仿佛收藏的是一葉美麗的心情;郁悶時獨自閑逛,也會帶新夥伴回家,對鏡反複試穿,然後輕輕拉開櫥門又輕輕合上,似乎在這一啟一合之間,滿腔抑郁便已消散。而最溫馨的,莫過于換季——有時,在一疊毛衣裡看到一件已被遺忘的中袖繡花衫,就像是憑空撿了個寶貝,會開心地跳起來。因為,有了它,就不必替新買的麻布鞋子配上裝了;更因為,有了它,某段相關的記憶就有了溫度有了形狀有了分量,就可撫觸可把握可咀嚼回味了。
④我被一陣陣清幽而又熟悉的茉莉花香熏醉了。每見到這些花,總會勾起我絲絲縷縷兒時佩花的情景來,便邁不開腳步了。休管旁人笑我已是兩鬓花白,也休論别人笑我“老婦聊發少女狂”。我本是茉莉的知音,隻要我自己感受了這溫馨的幽香,就心滿意足了。晚來讓它伴在我枕畔,在這沁人心脾的幽香中,我在夢中也會飛起一縷情思,追逐童年時的小夥伴,頑皮地玩耍去矣!
這兩段委婉細膩的文字寫的是對衣服或茉莉花的喜愛,似乎非淺唱低吟回環往複而不能表達作者對心愛之物的柔情蜜意。例③把衣櫥開合瞬間或滿足、或驚喜、或陶醉的感受一層層地抒寫出來,并糅合了一種自得之情,一種女性所特有的嬌媚之态。表現心靈的私語,宜用細膩婉約的文字,讀之就像一圈圈細細的溫柔的蜘蛛網纏住了你的心,有一種熨人心肺的綿長滋味,若是粗線條、快節奏,則難以把缱绻的情愫、隐約的心緒表現得淋漓盡緻。例④中的文字與例③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許隻有懂得生活、情感豐盈的人才會留一份細心和深情在那些原本瑣屑的小事上。作者對茉莉花的喜愛似乎與生俱來,而且融進了人生的縱深。茉莉花似乎已成為作者心靈的一部分,和那些經典的美好的體驗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在細膩曲折之中,我們體會到作者雖老而不改其所愛,而這種愛又使其永與童心與激情同行。品讀這樣的文字,真有一種被千絲萬縷的春雨無聲地染綠心田的感覺。細膩的筆墨是溫柔美麗的,卻又寓含着啟人心扉、撥動心弦的力量。
三、要學會對事物精神意蘊的深入開掘和娓娓細述
細膩,并不是對什麼都不厭其煩地用工筆描述,那隻能讓人感到羅嗦,尤其是對那些人所熟知的事物,更無詳寫細述之必要。這時,那些寫作高手的目光往往不是聚焦于其“形”,而是對其内在的“神”進行發散式的品味,賦之以生命、品格、精神,從而寫得細緻耐讀,曼妙有味。細膩,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傳神的筆法。下面一段寫藤椅的文字就是如此。
⑤我總覺得那不是一把椅子,一把曾經幾次修補,承受過幾代人的靈魂與肉體重量的藤椅。它輕輕的,涼涼的,在白晝裡,在空氣裡,我總能看見它在波動,底子是琥珀色的,在光的折射下,有的呈純淨的象牙黃,有的則是耀眼的金黃。它站在那裡,很沉重地站在那裡,我似乎能聽見它的呼吸。它一到春夏就突然醒轉過來,散發着一種光亮,一種讓你直想往它身上一靠,閉上眼睛什麼都不去想的光亮,一種安全的光亮,敦厚的光亮,老祖母額頭的光亮。這的确是一把普通的藤椅,親吻過小孫子藕節似的胳膊,親近過那吐氣若蘭的女子冰潔的肩膀,親撫過老者飽經風霜的肌膚,它吸納了青春的豔麗,吸納了年老的滄桑,吸納了淚水汗水,吸納了一坐十年冷的沉思默想。觸摸它便是觸摸已逝的韶光,觸摸那匆匆離去的親人的體溫。
這段細膩的文字已遠不是紀實性的靜物描摹,而是開掘至精神層面的想像發揮。能否做到細膩,首先取決于能否有汩汩湧流的文思。有些人執筆為文,寫不了幾句便感滞澀不暢,大有無米而炊之難,此時又何來細膩流暢?究其原因,大概就在于過于泥實。比如寫一把藤椅,若是作客觀的描寫,實在也無甚可寫,這時隻有用主觀化、個性化的處理來表達對事物的感受,才會有如潮的情思和斐然的文采。以這段文字為例,它先寫藤椅的顔色和光亮,寫得虛實相映,似是神物,靈氣氤氲,然後又以三組排比句寫出了藤椅所經曆的世事滄桑,豐富的閱曆已使其俨然成為曆史的見證和歲月的象征。細膩,與其說是一種筆法,還不如說是一種文學的方式,而文學的方式又是一種人性化的方式,是一種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的方式,是一種盡情發揮人的想像力的方式。中學生的寫作是不同于作家的創作,卻不應遠離文學,遠離審美和情感思維;正是由于文學的缺席,有些學生習作才變得幹癟無趣。隻有在與文學的親近中,日常的思維才能生發無數的觸角,繁衍無數的空間,文筆的細膩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四、要有一顆敏銳而善感的心靈
文筆的細膩與否,歸根到底,與生活體驗的深廣程度有關,與人的慧鈍粗細有關。敏感,易領略得豐富;善感,易體味得深細。現代生活往往把人的心靈磨砺得粗糙遲鈍了。現在,人們少有心靈的閑暇和甯靜,于是在疲于應付中滋生了精神的倦怠,在時尚的引領下逐漸地喪失了自我,在心理長期處于焦躁不安的情況下,難有對事物的專注和對内心的細察。生活于五光十色、人欲熾盛的社會中,也許還是要在内心深處留有一點孤獨寂寞,和種種所謂的新潮保持一點距離,這樣才能使心靈葆有一份純真的詩性和敏銳細膩的感受。
在現代作家中,孫犁先生是一位情感與文筆都極其細膩的人。這裡有一個故事,不知能否說明他所特有的細膩。有位青年作家小時候生母去世後父親回老家為他娶回了一個繼母,他未能理解其父,覺得自己的痛苦多于父親,所以一直埋怨他。孫犁先生得知此事後,寫信給他說:“您的生母逝世後,父親就‘回了一趟老家’。這完全是為了您和弟弟。到了老家經過和親友們的商議,物色,才找到一個生過兒女,年歲又大的女人,這都是為了你們。如果是一個年輕的,還能生育的女人,那情況就很可能相反了。所以,令尊當時的心情是痛苦的。”這位青年作家讀此信後大有感慨,說過去常看到别人說孫犁先生善于寫女人,其實,他也是那樣善于理解男人。從這個故事大概可以看出細膩的魅力,是孫犁先生的細膩解開了這位青年作家心中的一個多年的結。當我們了解了一點生活中的孫犁之後,再讀他的作品時,就會對那些深入人物内心、細膩入微的描寫有更深的理解。
孫犁先生的細膩,緣于他内向、孤獨、深沉和略帶憂郁的古典文人的個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