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師們給孩子的寫作課

大師們給孩子的寫作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7 06:23:43

大師們給孩子的寫作課(周四寫作課)1

我讀古詩的時候,常被詩人的憂慮打動。那種憂慮,有時綿長無盡,有時遼闊高遠,有時深不可測。

7世紀中國詩人陳子昂的詩,便是千百年來憂慮詩人的代表作。他寫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有朋友提醒我,陳子昂這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化用了公元前3世紀時屈原寫在《遠遊》中的詩句:“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你知道,屈原的知名度遠遠高于陳子昂,他的這幾行詩卻湮沒在長詩《遠遊》裡,很少有人注意。換句話說,兩位相隔千年的詩人表達了同樣的情懷,但屈原的詩句沒有像陳子昂的那樣流傳後世。所以我覺得這不是簡單的後者化用了前者,而是非常成功的改寫和重述,這種狀态有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當我回到遙遠的時間,回到詩歌源頭的詩經時代,也曾想起了屈原,那是在讀佚名詩人的一首《黍離》時想起的。

那首詩寫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我想象高歌《黍離》的那位佚名詩人,一個人走在到處生長野谷子的大地上,那野谷子一片連一片,延伸到遠方。他走了很遠,也走了很久,看着野谷子生出小苗,又看着它們結出穗子,再看着它們變得成熟,這過程與天下的事情,與人的一生多麼相似。他的心裡經曆了動蕩不安、恍惚如醉、無語凝噎幾個階段,于是一遍遍詠歎:懂我的人說我的心憂,不懂我的人說我有什麼奢求,那悠悠的蒼天哪,你知道我到底是什麼人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詩經》中讓我感慨最深的詩句,不僅是因為作者以個人生活為出發點,說出了“我是誰”的命題,還因為比屈原早幾百年,就有一位佚名詩人産生了深度憂慮。沒有這首詩,我會不會以為詩人的憂慮始于屈原呢?

屈原與《黍離》的作者一樣,是憂慮的詩人,他的憂慮很深。要是說屈原的憂慮在他的某個詩篇,還不如說是在他至今流傳的那些零零散散的詩句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悲莫悲兮生别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将愁苦而終窮。”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

屈原是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中國詩人,每個中國人從小就知道他的名字,一個文化符号,不僅明亮,而且響亮。

在他之前,中國有一部《詩經》,三百多篇詩歌,寫了五百年間的事情,它的大部分作者隐藏在民間。每當春天到來,天氣暖了,有負責收集詩歌的周朝官員,搖着溫和悅耳的木铎,深入民間收集歌謠。那些民間詩人裡确實有一批高手,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他們之中,有的詩意盎然,有的語言清新,有的體驗獨特,有的情感生動,有的思想深沉。

時代再前進一步,屈原就出現了。從他開始,詩人才真正像一位詩人,表現出與衆不同的情感,或者激烈,或者溫和。

他是一個時代的開始,由詩歌的集體寫作轉向個人寫作的開始,讓詩人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凸現,有了獨立價值。

那麼,中國人喜愛屈原,與對詩歌的獨特喜愛有關嗎?

在全世界的範圍内,還沒有一個民族的詩人能像屈原那樣,受到這樣真誠、長久的喜愛。比如,早在屈原寫詩和投江而死的幾百年前,端午節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但有了屈原之後,人們願意把包粽子說成是對屈原的紀念,并且深信不疑。這一種福氣,沒有第二個文學家能夠趕得上。

從這裡,可以看出大衆讀者對精英詩人的偏愛。

為什麼要愛詩人中的佼佼者?

屈原建立的詩人形象,在我的歸納裡,有以下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成了屈原為後世詩人樹立的榜樣,甚至成了中國人評價詩人的質量檢測标準):

第一,人的一生長路漫漫,他上下求索,抵達遠方;

第二,人的品質需要提升,他自我珍惜,仿佛香草;

第三,人不可以醉生夢死,他保持人格,唯我獨醒;

第四,身邊環境污濁醜陋,他給予批判,拒絕同流;

第五,民衆生活充滿艱難,他為此哀傷,充滿悲憫。

還有一點,是守望故鄉的情結。

在長詩《離騷》的結尾部分,屈原寫道:“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這裡的“故都”是他的故居,他的沒有知己卻不願離開的家園。他與同時代的莊子、文化前輩孔子都不一樣,不想周遊一個個城邦國,找到施展一生抱負的環境。也許就因為他是詩人,甯可自沉江水,也不願離開家園。

人們喜愛屈原,據我猜想,有對屈原純潔品質的敬仰,有對屈原不朽詩篇的欣賞,有對屈原艱難身世的同情,有對屈原悲喜心情的感受。而在當今優秀的詩歌寫作者那裡,喜歡屈原,更多的是對一位詩人的深入理解:一旦選擇了當一位詩人,也就選擇了這一切,選擇了沉浮不定,選擇了苦難多一些的生活,還要甘于承受。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們也喜歡讀多愁善感的詩。多愁,才會善感,詩人筆下的鄉愁可能清淡,内心裡的鄉愁濃得化不開。

如果你還在猶豫之中,要不要當一位詩人,你也不必擔心,詩人還是有快樂的。

屈原的《九歌》中,就有快樂的情緒飛揚,那是真的快樂。

比如首篇《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锵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閱讀屈原的障礙是語言,那種古漢語中的書面語,要比《詩經》古漢語中的口語難懂。進一步說,即便你是精通古漢語的學者,讀懂了文字也讀不出美感。但我們至少要讀一遍屈原的《九歌》,網上有人(其中不乏名人)用現代漢語言翻譯過了,又通俗又順暢,缺點是譯不出美感。

等你寫詩到了一定程度,建議你自己動手,譯一遍《九歌》給自己欣賞。

我曾經把《東皇太一》編譯成我喜歡的新詩樣式,更多地注重了它的美感、它的氣氛:

是最好的日子最好的一刻鐘

我們敬畏我們歡愉向着造物的神靈

那隻手撥弄着長劍的佩環兒

天空裡就有金的閃耀玉的叮咚

來把繃緊小獸皮的鼓兒拍響

當節奏慢下來我們會曼聲歌唱

玉的手指玉的杯盞玉的席床

攏起衣袖攏起盛滿的花香

秋日的桂花已凝露為酒

祭壇上有蕙草熏過的牛羊

當節奏慢下來我們會曼聲歌唱

一排芋管無數琴瑟紛紛揚揚

低低高高的倩影蕩蕩飄飄的衣裳

神人之舞讓世界溢滿了芬芳

讓所有的聲響走進回旋的音樂

讓你忘記愁懷有一刻鐘意氣揚揚

自己動手編譯屈原的詩,是個笨辦法,卻是值得的。你差不多能達到這一點:如果屈原在現代漢語言的環境中寫詩,至少應該是這個樣子。

特邀編輯:董學仁

責任編輯:龔蓉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