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惦記着阿米爾能否完成他的自我救贖之路,解決簽證問題,順利收養哈桑之子、他的侄兒索拉博。
晚十點很想睡覺,也很想把最後十幾頁《追風筝的人》翻完,勸說自己還是要去睡,早四點就要起床趕往機場,機上可以繼續看完。猶猶豫豫中,關掉室燈,把移動小燈粘在床頭架上,爬上床,豎起枕頭靠在牆上,睡眼朦胧地繼續去翻看阿米爾與索拉博。
很不幸,妻子的好消息來的太遲,若是在同索拉博商量重回孤兒院之前,收到這個可以簡單辦到簽證的消息,阿米爾就不會看見索拉博躺在血水混合的浴缸裡,了無生氣的樣子。
阿米爾沒有合法文件證明阿富汗兒童的父母雙亡,無法證明哈桑是阿米爾的私生兄弟,進而證明他與哈桑之子的叔侄關系。在律師的建議下,索拉博隻有重新回到孤兒院,由院方開具收養合法性的證明文件,而孤兒院是索拉博的噩夢之地。
索拉博失去了最後的信任,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醫院救回他的生命,卻沒有救回他的希望。
譯者張繼宏很厲害,細膩的文辭用筆,精準地描景繪心,文風簡潔老練,和作者卡得勒·胡塞尼一同構建了一個龐大故事體系。
故事線始于幼年的阿米爾和哈桑追風筝,結束于成年的阿米爾和哈桑之子索拉博追風筝,這對父子的更替,裝載了阿米爾從自性的怯弱中追回勇氣的自我救贖之路。
戰争放大人性的罪惡,具象交疊在哈桑和索拉博這對父子身上,由阿塞夫代為執行,阿米爾的自我救贖之路,亦是人性從罪惡中的自我救贖之路。
衣食無憂,美滿幸福,手無縛雞之力,同時負罪于友情、親情的作家阿米爾,走進罪惡深處,用生命與阿塞夫對峙,要回遭受罪惡侵害的幼童索拉博,找回内心的勇敢、正直、善良。
孤苦伶仃的索拉博,失去希望的索拉博,與哈桑一樣失去神彩而空洞的索拉博,對死去的爸爸哈桑,母親、奶奶莎莎的渴望,對回不去的原來生活的渴望,承載了人性中對完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父親、妻子一家、阿辛汗、法德裡所代表的特性,既是人性也是阿米爾自性中含有的外在顯現,也是促使以阿米爾為代表的人性救贖之引。
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人性中的勇氣、正直、善良,千千萬萬遍。
後記:
購買這本書的情景是2021年初或者20年冬,還在廣西賀州,那段時日與曉妮師姐因為讨論中醫、喝六堡茶、喝炭燒咖啡,聊天說寫作,走地比較近。
曉妮師姐說起網上買書有滿減活動,她買了一套滿減,正好聽書會員講了《追風筝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于是托師姐幫我買了這一套。
曉妮師姐鼓勵我注冊的公衆号一直未寫,買的這本書也一直未看,直到21年5月份來杭州後才将書拆封,偶爾翻翻,翻了一年隻翻到一半,這兩三日讀到阿米爾走上自我救贖之路,才一鼓作氣将其讀完。
很多事情之所以不發生,或者發生在這個時候,就是其最好的歸宿。如果是之前翻完《追風筝的人》,我一定不能将故事理解的這麼透徹,直接與譯者張繼宏同情,就像是上一本泰戈爾的《園丁集》一樣。
很多事情隻有經曆過,思考過,領會過,再看文字才能走進文字背後作者的意圖,或者是自己内心的意圖。
記于飛南甯,與弟家兩隻小的過六一兒童節的空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