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超
5月下旬的杭州,氣溫頻繁沖破30攝氏度,夜市最好的時節來了。每天傍晚5點以後,杭州吳山夜市,兩百多米長的街道、400餘攤主開始亮燈“接客”。
這些攤主們或許不會想到,他們賴以生存多年的“兩平米”生意,會在最近一周得到史無前例的關注:上至今年的全國兩會,下至街頭巷口,人們都在談論同一個話題——“地攤經濟”。
最先将話題擺上台面的,是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她建議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
5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特别表揚:我們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
這個西部城市是成都。現在它又推出了“地攤管理”的升級版,涉及攤位清潔責任、群衆投訴處置等常态化管理規則。
記者從支付寶處獲悉,最近一個月來,成都平均每天新增2000人在支付寶裡開通收錢碼,用于做小本生意。此外,在消費券帶動下,近兩周成都已有23萬小店的收入超過去年同期,逆風翻盤。
5月29日,阿裡1688也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為超3000萬“攤主”提供700億專項資金。
處在中國經濟最末端的小店小攤,也是最早複工複産的商業主體。網商銀行一份報告顯示,全國1億小店撐起3億就業,他們堅韌、守信,貸款小店中99%按時還款。
“擺地攤”這個本來看上去“不太入流”的行當,在2020年的這個春夏之交,對更多人有了不一樣的含義。
今天,我想說說三個擺攤人。
“二十多年前,我的父親、姐姐和我都在擺攤”海鹽人全英,今年56歲,擺攤經曆在1992年到1995年。
因為生孩子,全英從織布廠辭職成為全職媽媽,但等孩子長到4歲,她決定去擺攤賺錢。
第一次進貨,全英和弟妹、表妹三人從嘉興火車站去了義烏,每人拉回來兩百塊錢貨,賣了幾天,扣去幾十塊路費、住宿費,賺了大約四五十塊錢。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在織布廠工作時,全英一個月的收入也僅100多塊。
小賺一筆之後,這個全職媽媽開始了近4年的擺攤生活。最初不知道去哪進貨,每回都得坐火車去義烏,時間長成本高,後來不去了,改騎自行車去嘉興周邊的工廠拿貨,當時流行冬天帶領套,有時候擺攤一兩個小時就能賣掉五六十個。
除了全英,那會一起擺地攤的還有她的父親、姐姐等,幾個家庭近半甚至全部收入來自于擺攤。
二十多年前,地攤收入解決了很多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這些“最小的創業單元”讓全國城鄉都出現了“大衆創業”的局面。而如今遍布中國的無數專業市場,最初的雛形也是越來越集聚的擺攤一族。
現在回想起來,全英感慨自己的拼勁:有時候一天都騎車在路上,不是在拿貨的路上,就是在找攤位的路上。
“我91歲了,賣花補貼家用”和全英流動賣貨不同, 91歲的“網紅”賣花婆婆固定擺攤20年。她的攤位在杭州武林銀泰門口,20年來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婆婆佝偻着背。起先,她還會賣自己納的鞋底,後來都是批發市場進來的手工小挂件。有意思的是,賣花婆婆成了武林銀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甚至有很多年輕人會來找婆婆買白玉蘭花。
這得感謝時髦“正規”的武林銀泰,它從沒“拒絕”過這位“不正規”的擺攤婆婆。每年的三四月份,商場裡時不時飄出來的濃烈香水味,混合着攤位上清新的白玉蘭花香,兩種不同時代的商業形态,毫無違和感地相互依存、相互成長着。
大部分時候,賣花婆婆仍然會準時出現擺攤做生意。婆婆說,自己沒有兒女,靠賣花補貼家用。
“我是新攤主,生意很不錯”第三位攤主是江西小夥小孫。一個月前他剛在杭州吳山夜市租了攤位,賣手機貼膜。
小孫的擺攤生意做得跟全英、賣花婆婆都不同,他不用自己跑去工廠、批發市場進貨,所有的手機貼膜都從1688上進貨。
在吳山夜市,蕾絲内褲和手機貼膜是常年稱霸夜市的流量冠軍,周末的晚上甚至能賣掉近千張手機貼膜。小孫的競争者有二三十個,其中不乏在夜市紮根10多年的老攤主。
但小孫并不怯場,新手有新手的活法。和夜市其他手機貼膜攤主不同,小孫主打的手機貼膜是用一種名為“爆閃鑽剪裁膜”的技術,借助專用的貼膜設備能為不同的手機量身定制手機殼。逛夜市的年輕人很為此買賬,隔壁攤位的老闆還特意過來請教。
“那些小攤似乎并未影響第五大道的全球品位”疫情之下,“地攤經濟”成了很多人的新出路。
相關統計顯示,今年1到4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54萬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萬人,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達6%。盡管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疫情對經濟、就業的影響仍在延續。
地攤經濟具有獨特優勢,創業門檻低,很多人支個小攤、打開私家車後備廂就能賣貨,同時失敗風險低,船小好調頭。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一位專家談到,他曾在杭州城西銀泰外碰到兩位攤主,一位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靠賣糖炒栗子養活全家;一位是銀泰的店員,下班後擺攤給孩子掙奶粉錢。他想到十多年前在紐約第五大道上也看到過手推車等小攤,有感而發“人生多樣,商業百态,那些小攤似乎并未影響紐約第五大道的全球品位。”
但擺攤不易,像全英、賣花婆婆一樣的人衆多。如何讓地攤人都能像小孫一樣賣得好賣得爆?
5月29日,阿裡1688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開辟地攤進貨專區,組織各地優質産業帶工廠貨進駐專區,讓攤主能高效、低價進貨。
解決進貨難是一方面,進什麼貨是另一個難題。據1688介紹,專區會加入大數據服務功能,告訴攤主們“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小區”哪些貨最受歡迎,讓擺攤進貨更有針對性、賣貨更有保障。
數據顯示,國内96%的攤主資金缺口在10萬元以上。1688在“地攤經濟”幫扶計劃中提到,将為全國“攤主”提供700億元的免息賒購服務,支持攤主在1688賒賬進貨,攤主們的支付寶收款碼每進賬一筆,就能提高5元的授信額度,個人可賒購的最高額度可達200萬元。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中國内貿事業部總經理汪海指出,擺地攤的人都是最小的創業者,而要讓“地攤經濟”加入經濟社會發展“正規軍”,進貨、資金、經營三大難題考驗着攤主和城市管理者。
據1688數據,目前“地攤經濟”最熱品類為日用百貨、内衣、數碼、美妝、個護家清、玩具等,相關品類買家數前三分别為廣東、浙江、江蘇三省。
在城市管理日趨成熟的當下,吆喝聲和煙火氣總能找回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這中間,1688、支付寶這樣的數字經濟平台将助上一臂之力。
編輯 徐藝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