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發展迅速,
由之引發的糾紛亦逐年增多。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最新發布的
《網絡購物合同糾紛》
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
2017年全國新收
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審案件
2.25萬餘件,
同比增長41.51%,
遠高于同年全國新收各類案件
13%的案件數量平均增長率!
除此以外,
這份司法大數據還有哪些重點信息?
我們為你一一解讀↓↓↓
溫馨提示
報告數據範圍:新收/已結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審案件
哪些商品引發糾紛最多?
民以食為天,網購糾紛中食品占比超過50%。整體而言,關涉人體生命、健康的商品最易出問題。
2016至2017年,全國已結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審案件中,涉訴商品以直接關涉人體生命、健康的居多。其中食品最高,占比56.19%;藥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的占比分别達27.22%、6.76%及5.13%,以上商品在全部涉訴商品中占比達95.3%。
而所有案件中,原告訴訟請求以要求損害賠償居多。
過去兩年全國已結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民事一審案件中,原告訴訟請求中包含損害賠償請求的占比達65.84%。
最終,六成以上案件以調撤方式結案,包括撤訴、按撤訴處理、調解。
因涉案商品以日常用品為主,金額不高,九成以上案件判賠數額在5萬元以内。
起訴案子最多的群體是……
答案顯而易見:80、90後!
2016至2017年,全國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審案件原告年齡集中于40歲以下,18至39歲年齡的原告占比81.01%,80、90後網購買家為訴訟主要原告。
其中,26歲左右的群體提起訴訟的人數最多,明顯高出其他年齡段人群。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北京、江蘇為網絡購物合同糾紛高發地區。這三個地方新收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一審案件數量在全國總量中占比51.27%。
其中,北京地區發案數量增幅較大,2017年同比增長157.76%,成為全國發案數量最高地區。
哪些平台引發糾紛最多?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網購糾紛主要發生在哪些平台?
2016至2017年,天貓、淘寶、京東被訴案件數量最多,三家主流平台的案件總數占全部平台的83.1%,其中發生在天貓與淘寶的案件數量合計就超過七成。
在新收案件數量排名前十被告中,天貓超市2017年被訴案件數量同比增長最多,高達16.6倍。
這些平台都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司法大數據顯示,僅提供平台服務的企業被判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占比較低。雖然涉案數量排名第一、第二,但天貓和淘寶在一審中被判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比例僅占0.43%、0.74%,多由平台第三方商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而1号店、蘇甯易購分别有3.92%、5.41%的案件被法院認定盡管僅提供平台服務,但因其在平台上作出了“退一賠三”“假一賠三”“假一賠五”等正品保證承諾,因而應當為平台中第三方銷售的假冒僞劣産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自營商品”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部分案件中,涉案商品雖然實際由第三方商家發貨,但如果在線銷售時被平台标示為“自營”商品,且未向消費者明确披露實際銷售者,此種情況下,法院均認定平台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16至2017年,天貓超市、京東、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在涉訴一審案件中,被判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占比分别達42.86%、40%、39.47%,主要原因為其在平台進行的自營商品銷售構成虛假宣傳。
作者:冼小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