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分析的目的是從快手産品的發展階段、市場數據、用戶屬性、用戶需求以及産品的框架、主要頁面交互、主要功能點等角度,為大家呈現我個人的對快手的綜合分析、理解。對有所想了解快手APP的産品從業者們提供一些現成的資料。
快手于2011年3月份成立。
第一階段,快手APP定位于移動端GIF圖制作工具,主要的任務是移動端GIF圖制作和分享功能的驗證。快手APP作為一款簡易的GIF圖制作工具,初期主要是微博等第三方平台上。
第二階段,快手增加GIF動圖制作體驗,增加了編輯功能,包括濾鏡、文字、貼紙等功能,将快手作為了一個完全的GIF制作工具。
第三階段,快手加入社區,加入社區後,用戶可以在社區中上傳圖片,用戶可以對其進行點贊、評論以及回複等。
第四階段,快手增加短視頻。此階段快手開始重點運營社區内容,重新設定算法,不論草根還是明星都是根據喜歡、評論等參數進行推薦。同時加入了用戶間相互關注、私信、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
第五階段,快手加入直播,豐富盈利模式。
近年來,快手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大,各類數據報告體現出快手的用戶量、活躍度等在衆多APP中排列靠前,超越微博、陌陌、QQ空間,僅次于微信、QQ。在Cheetah Lab(獵豹實驗室)發布的短視頻排行報告中,快手更是超越今日頭條的西瓜視頻,位列第一。
今日頭條的短視頻一直以來也是非常強悍的,依托自身平台,導入大量用戶。雖然在下圖中從活躍度上明顯不如快手,但畢竟今日頭條和快手定位大相徑庭,所面向的用戶群和快手截然不同。
快手如今的用戶數在4億,日活數千萬。
這裡會給大家從屬性、需求的角度,詳細的描述下快手用戶的相關分析。
以下幾張圖來展示快手的用戶屬性:
快手比起其他短視頻産品,主要用戶收入低、年齡低、學曆低,從内容上看三四線城市年輕人、農村用戶、中學生居多,這一類人群生活單調,生活節奏較慢而又沒有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同時,他們社會關注度低,穿着打扮成不了網紅,沒有高大上的優勢,與主流互聯網世界有些脫節。但人的天性就是希望能夠獲得關注,能獲得大量粉絲簇擁,這群用戶群體上也是如此。
快手作為一個平台,它将主要是将兩類用戶連接在一起:
把用戶需求和之前分析的用戶屬性結合起來,兩種角色的用戶大部分分布在三、四線,低收入、學曆水平不高的城市,這可以想象得到,“自我秀”的用戶對生産樸素的日常生活視頻更擅長。而觀看者也是同樣的屬性用戶,對于這些視頻内容,也達到了他們去感興趣的程度。從而會對這類内容感興趣,從而會有點贊、評論、私信、關注等行為。
從客觀角度看,他們不需要高大上的場面,可能也接受不了,反而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分享:社會搖、籃球、民間武術、街頭唱歌、地域風俗、東北話段子、大吃大喝等更會讓他們産生興趣,兩者的需求就這樣在同一層面互相滿足了。
在分析完快手用戶屬性、用戶需求後,我也表達一下從整個互聯網市場的角度對快手的理解:
綜上所描述,其實快手能發展的如此快,并且在他這個層面所向無敵,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進入了一個藍海:新用戶新場景新關系。
在這個環節中,給大家從産品的使用體驗的角度拆解快手APP,描述下快手APP的産品思路。
首先對最新版本的快手APP的主要功能模塊,按入口、類别進行彙總:
上圖中,右邊的功能模塊具有一級入口;左邊的功能模塊,是打開APP左邊隐藏欄後的才可看到它們的入口。
接下來,對主要的功能模塊進行分拆,從需求定位、交互角度予以描述。
1、發現
定位:将最新發表的短視頻個性化的推薦給觀看用戶。
需求分析:該功能模塊是将内容生産用戶的視頻,通過推薦算法,展示給觀看用戶。所服務的場景是:當用戶抱有尋找更多感興趣視頻的目的時,【發現】的功能模塊可為用戶推薦快手平台的視頻。從視頻生産用戶的角度看,【發現】模塊是一個内容分發入口。
推薦算法是該功能模塊的核心,我在頻繁的使用中發現,它至少包含這幾點:内容個性化、最新、熱度(播放量)等因素綜合計算推薦。
“個性化”的意義在于讓用戶能最低成本的接觸到感興趣的内容。
“最新”的意義在于對生産内容的用戶可以曝光最新錄制的視頻,而對于觀看者而言,這種短視頻的實時性意義并不大,隻要是用戶沒看過的、感興趣的,都會接受。相反,“熱度 個性化”可能是觀看者更為在意的。
交互:視頻列表采用feed–瀑布流的形式。這也是比較常見的浏覽較多單元内容的交互形式。
(1)【發現】
點擊視頻會進入【視頻詳情頁】,視頻自動加載播放。
(2)【視頻詳情頁】
該頁面的核心定位:播放視頻,以及評論内容展示。
在【視頻播放頁】 向左滑動可直接進入作者的【作品中心】或者是【個人中心】吧。
(3)【作品中心】
2、關注
3、同城
4、我
5、搜索
搜索的入口算是二級入口,功能上包括對用戶、标簽的搜索。
搜索交互的角度去看兩種搜索:
從這兩點可以看出,快手的搜索其實非常不好的。這也可能是快手隐藏搜索功能一個原因。在内容非常多的産品中,搜索、個性推薦、分類可以視為剛需,目前快手做得可能比較好的是個性推薦。這點就是在【發現】功能模塊中提現的最明顯的。
6、拍攝
産品的布局結構是産品的大局的交互方式,它既然是交互,就需要考慮産品有哪些主要功能模塊,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它們通過怎麼樣的交互才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等等。在上文中講完快手APP的主要功能模塊後,了解了它們的定位、含義,在此基礎上,再給大家談談快手的産品布局結構。
快手APP是市面上少見的三個頂端Tab的布局形式,快手選擇使用這種形式,想必會有它們自己的通盤考慮,在這裡描述下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突出優先級較高的内容或功能,簡化結構,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的産品層面說服力較強的原因。
快手目前的布局:在快手看來,最核心的就是“關注、發現、同城”,優先級依次降低,或者“關注”和“發現”的重要性相差無幾。在這點上,我個人的理解是:當關注的内容達到一定量時,優先級才可能超過“發現”中的推薦,不然“關注”的内容量可能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也無法發揮出來快手的内容優勢。那麼這個量如何确定呢?快手做一個比較好的交互:離開快手時處于哪個Tab,那麼下次進入快手時,就進入哪個Tab。“同城”也是類似的道理。如此一來,在快手看來,優先級是“關注、發現、同城”,但也會根據具體用戶的習慣而來。
我個人的嗯理解:當較高的優先級的内容展示出來後,對其他功能模塊的處理,快手做得非常隐晦:全部隐藏到左側欄中。即使是常用的搜索,個人的喜歡/搜藏也隐藏了起來。這是核心功能模塊和周邊功能模塊非常直接、明顯的差異化對待。這點上,我個人覺着搜索可能做的不夠好,可以隐藏;但個人的喜歡/收藏之類的可以放出來。當然如果放出來,一定會影響到目前的交互結構。我的理由如下:
我對快手以後可能要規劃的産品功能點有一些想法。
主要是對内容搜索的準确性和全面性。這建立在視頻内容能被識别的基礎上,可以人工的處理播放熱門的視頻,或者在用戶上傳視頻時,手動打标簽。但目前的技術水平,還無法實現系統識别視頻内容打标簽的水平。快手的個性化推薦還是挺精準的,為何不能用在搜索上呢。個性化推薦的目的是降低用戶尋找興趣内容的成本,其實搜索也具有這樣的價值、功能,而且絕對也超越個人推薦能覆蓋的内容範圍。
快手的内容良莠不齊,這是UGC的共性。如何篩出來優質的内容?就是通過全網數據的探測。音樂産品中的歌曲排行榜反應了時下熱門歌曲,其實視頻也具有這樣的屬性。快手視頻的實時性雖然不同于音樂和影視視頻那麼明顯,但它也具有某段時間内的熱點的屬性,大衆喜歡程度,播放量等數值恰恰可反映出短視頻的質量。如果再加上個性化推薦,那麼效果會更好。未必實時的視頻才是合适的,目前快手APP中“發現”欄目中的視頻就是這樣的,我個人覺着内容有些狹隘。
入口優先級提高。上文中講到的APP結構中說到了這個功能點,我個人覺着目前快手沒有做成底端四個Tab的形式,一時半會也不太可能改變這種布局,但部分功能可以具體優化。快手會将喜歡/收藏的功能入口優先級提高。這點可能不太适合通過觀察用戶使用喜歡功能模塊的數據,因為目前的入口太隐藏了,數據上可能真的不太好。
喜歡中可打标簽,方便在衆多喜歡/收藏的内容中找到特定的内容。類似微信的收藏中打标簽。這點可以做,會帶來些好的體驗,不過不會很明顯,隻有累計喜歡内容足夠多時,才能發揮出來,這樣看用戶喜歡的内容量有多大。
目前有一點:下拉看評論時,視頻會暫停播放。這點體驗非常不好,相信以後會優化成:縮小視頻固定在頂端,邊看評論變播放視頻。這種一心二用的交互設計,是不會影響到用戶的體驗的。縱觀大多數的視頻播放APP,都是如此的設計。例如:今日頭條、騰訊視頻、優酷、搜狐視頻、騰訊新聞等等。
頁面的内容布局也有些亂,具有優化布局的空間,可能可以做得更高大上一點,或者更加簡潔、整齊一些。
快手會對拍攝的功能點持續優化。增加更多特效、濾鏡效果、文案效果、裝飾、聲音特效等等。
在這裡先做一個快手的總結。快手APP是目前最活躍的的APP,這與它的用戶群體的基數大有密切關系。但它的核心用戶群的消費能力相對也低。快手的短視頻從制作、推送、觀看、評論等角度,都做得很細緻。整體的産品結構布局足夠簡潔,但感覺還不夠兼顧足夠的需求、場景。另外,我個人覺着也有很多關鍵點有優化空間。
好了,這些對快手APP的分析就到這裡了。本文中主要是從産品的角度予以描述的,對産品的運營沒有更多描述,是因為我個人對UGC内容的運營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了。
希望大家看後能有所收獲,收獲的不僅僅是對快手的了解,這點是非常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對産品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當然我個人也有考慮不到的地方,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了,請大家随時指出。
本文由 @中人P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