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得住氣就是最了不起的才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是出自晚清翁同龢的一副對聯他認為,古今賢達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越是能心靜如水,從容應對,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沉得住氣就是最了不起的才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是出自晚清翁同龢的一副對聯。他認為,古今賢達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越是能心靜如水,從容應對。
為人處世,沉得住氣,是能看穿看透,自然而不矯飾,低調而不張揚。有這種修養的人是有智慧的人,總能在緊急危難之時,做到思路清晰、陣腳不亂,在沉着與忍耐中尋找應對的方法。
當年讀《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與司馬懿兩軍對壘,司馬懿選擇了堅守不戰。諸葛亮故意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給司馬懿,想激怒他。司馬懿卻笑着說:“視我為婦人耶?吾且受之。”我忍不住感慨司馬懿是一個相當沉得住氣的人。
沉得住氣,是一種境界修為。人一旦有了這種氣度,就會于高處不孤芳自賞,處低谷不自暴自棄,得之不狂喜,失之不憂慮。寵辱不驚,淡泊自在,幸福感自然而來。
《莊子·達生》中講了這樣一件事:紀渻子為大王訓練鬥雞,他認為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狠角色。而那些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驕态畢露的雞,真正遇到強手時,往往不堪一擊。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生活中你會發現,有動靜的,往往不足怕。越張牙舞爪虛張聲勢的,越不足怕。有本事的人,都懂得沉得住氣,厚積薄發。樹不可長得太快,一年生當柴,三年五年生當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為棟梁。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一失意就消極頹廢,萬念俱灰;一旦春風得意,又把持不住自己,得意忘了形。過于喜怒形于色的人,往往難成大器。
古人雲:“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意思是尺蠖的蜷曲,是為了求得伸直。以人為喻,就是為人處世,要具備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的應變能力。有一種修養叫遇事能沉得住氣,沉得住氣才能發揮聰明才智,盡快找到解決方法。幹着急和亂作為,往往會誤事。
遇大事要沉得住氣,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不易。曆史上,很多戰争原本占優勢的一方,因沉不住氣,貿然出兵,反令局勢逆轉。所以,沉住氣是一種需要在平常多培養的修養。
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沉得住氣,方能成大器。
(喬兆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