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晉劇代表名字

晉劇代表名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5:36:45

晉劇代表名字?随着京、晉公演結束,中國戲曲學院首屆晉劇本科畢業生畢業在即這意味着百年晉劇首次擁有了教育部正規學制的本科畢業生有業内人士稱,晉劇首屆本科生可以說是山西有史以來第一批整建制培養的戲曲表演高端人才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晉劇代表名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晉劇代表名字(百年晉劇有了首屆本科生)1

晉劇代表名字

随着京、晉公演結束,中國戲曲學院首屆晉劇本科畢業生畢業在即。這意味着百年晉劇首次擁有了教育部正規學制的本科畢業生。有業内人士稱,晉劇首屆本科生可以說是山西有史以來第一批整建制培養的戲曲表演高端人才。

衆所周知,山西是戲曲大省。44朵“梅花”、158朵“小梅花”,數量之多穩居全國之首,是山西的品牌。

但與此同時,随着我省文化藝術事業的不斷發展,戲曲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日益凸顯:一方面人才斷代,另一方面,大部分演員學曆偏低,知識結構不夠合理,難以在藝術上更好地突破。

2010年,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強省”發展戰略,實施山西文化人才振興計劃,更好地發展、繁榮山西戲曲事業,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的生源基地,山西戲劇職業學院配合中國戲曲學院組織開展春季招生工作,通過嚴格的專業測試和文化高考,來自山西戲劇職業學院、華夏之根藝術團、山西省晉劇院、太原市晉劇院實驗團以及部分民營劇團等單位的30名考生脫穎而出。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周龍介紹,中國戲曲學院和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合作培養的首屆晉劇本科生,是中國戲曲學院建院60年來的一次嘗試,是中國戲曲學院多劇種辦學以來人數最多、行當最齊全的一個班級。9個行當,30名學生,其中戲曲表演26名,戲曲音樂4名。

據介紹,晉劇本科班是中國戲曲學院開辦多劇種專業以來首次實行“2 1 1教育教學模式”的班級。即用兩年時間完成教育部規定的文化課教學任務,教授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等中國戲曲規範嚴謹的舞台程式,聘請京劇、昆曲、粵劇等各大劇種名家教授各劇種的經典折子戲;用一年時間,在晉劇藝術教育基地——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學習;用一年時間,撰寫畢業論文,排演經典折子戲和大戲。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是本科班的第三個學年,按照“2 1 1教育教學模式”,他們回到了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學習,跟随王愛愛、田桂蘭、冀萍、郭彩萍、姬榮生、武忠、史佳花、孫昌等26位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系統學習晉劇唱腔與念白。

“可以說,晉劇界各行當的名家都來為本科班授課。”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副院長安亮山說。這些藝術家們,多數年過半百,甚至年逾古稀,為了晉劇本科班,他們又重新走到教學一線,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舞台經驗、演出體會和獨門技巧傳授給學生們。

鮮為人知的是,很多晉劇名家都是“晉劇皇後”王愛愛親自邀請的。“就是想把最好的都傳授給學生,讓他們發揚光大晉劇藝術。”

現年77歲、有着晉劇“第一醜”之美稱的姬榮生,曾經一度因為晉劇醜角不被重視,下定決心“歸隐”。随着晉劇本科班的成立,他再度出山,除了課堂上親自傳授,下了課還要帶徒弟回家面授,或者公園“開腔”。“從國家到省文化廳到學院,上上下下都很重視,學生們學習熱情也很高,為了晉劇醜角,我願意盡全力。”

确實如此。本科班30位學生全部免費學習,費用由國家承擔;省文化廳從有限的經費中給每生每學期發放3000元生活補助,此舉史上少有;山西戲劇職業學院也從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為本科班“開綠燈”,努力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本科班的畢業公演在今年的5月、6月,于京、晉兩地彙報演出,30名學生悉數亮相。他們以青春靓麗的妝容、紮實精湛的技藝、端莊大氣的表演,赢得在場觀衆和戲曲同行的喝彩,一時間好評如潮。

觀看完演出後,王愛愛欣慰地感慨道:晉劇藝術後繼有人!學生王鵬飾演經典折子戲《醜配》中朱陶一角,其精彩的表演得到老師姬榮生的肯定:“屬超常發揮。”

公演後的王鵬,内心波瀾起伏。2010年,已經35歲的王鵬,毅然決然中斷事業,和同在太原晉劇藝術研究院的妻子李潔一起報考晉劇本科班,考上後,喜憂參半。夫妻倆靠雙方父母接濟完成了四年學業。

年近不惑本科畢業,王鵬卻說:“這四年是我藝術生涯中最有意義的四年。我相信,人生将因此而改變。”

學習做琴師的李晶也大有收獲,四年間,他學會了拉13出經典折子戲,能完整拉下來一部大戲——晉劇優秀劇目《打金枝》。

其他同學也在學習、創作、實踐、演出等不同層面上取得長足進步,學會了六七十出經典折子戲,如《戲叔》《跑城》《醜配》《烤火》《算糧》等,還排練了晉劇優秀劇目《打金枝》。

安亮山說,晉劇本科班的教學探索是對戲曲高等教育方式的成功創新,使山西戲曲高等人才的培養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将為繁榮山西戲曲事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山西戲劇職業學院科研處處長宋立功說,從幾次教學實踐和畢業公演可以看出,本科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做一名晉劇名角的基礎。如果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把這些學生聚攏在一起,相信在不久的将來,他們中有很多人會成為晉劇頂梁柱。

宋立功的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田桂蘭、姬榮生、孫昌等一批晉劇名家都熱切希望“晉劇本科班不要散”。

在6月10日中國戲曲學院首屆晉劇本科班教學工作專題研讨會上,田桂蘭甚至激動地現場發問山西戲劇職業學院院長李培勇:“晉劇本科班不要散,李院長你能不能做了主?”

“總的原則是不散不流失。”李培勇說,“具體執行辦法要相關單位和部門一同研究制定。同時,我保證,學院會盡最大努力。”

5分鐘的發言,田桂蘭三次呼籲“不能散”:“成立青年團太有必要了。”

孫昌就是上一代“青年團”中成長出來的晉劇名家,曾參與晉劇本科班的招生、入學、教學和演出等。他深知,戲曲藝術人才的成長、成才有其特殊規律,建議我省相關單位和部門以首屆晉劇本科班為班底,成立一個“青年團”,讓這些學生盡快挑梁接班,成為名角,使我省龍頭劇種晉劇的傳承後繼有人。

晉劇名家郭彩萍建議,山西戲曲“四大梆子”都應該培養本科生。“應該再招一批年齡小點的學生,繼續培養,更好地傳承山西戲曲藝術。”

“培養這批本科生,對于晉劇傳承也許不能解決大問題,但至少我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周龍表示。

記者萬玲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