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陝西,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茫茫黃土的高原、包着白毛巾的西北大漢,連帶着陝西話,都覺得土土的。
可作為地道的陝西作家,賈平凹卻說,這些聽起來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實最典雅。
最是那土的掉渣的土話裡,如果依音筆寫出來,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極典雅的詞語。抱孩子不說抱,說“攜”,口中沒味不說沒味,說“寡”,即使罵人滾開也不說滾,說“避”。”
——《西安這座城》
讀唐詩用陝西話, 全詩則會更押韻。
白居易著名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鬓蒼蒼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話發“se”音,沒法押韻,按陝西話發sěi音,才能和“黑”押韻。
詩聖杜甫《夢李白》:“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梁,尤疑照顔色。水深破浪闊,天使蛟龍得。”按陝西話将“測”讀cei,“色”讀sei,“得”讀dei,全詩才能押韻。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第一句尋(xun)用陝西話讀(xin)這才能與後面的:音(yin),心(xin),襟(jin)押韻。
詩仙李白的《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着,冠蓋何輝赫。”其中的陌、宅、赫須按陝西方言分别讀作mei、zei、hei,才能押韻。
高适著名的《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将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顔色。”按陝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韻。另外像王維等人的詩,均有此現象。
到陝西,不僅要看曆史,如果你有心,體會一下陝西方言中的曆史,可能更有意思。追根溯源探秦音 字字都很有深意。
隻有對陝西方言追根溯源,才能發現陝西話中的許多字意,都是有準确解釋的。
“白雨”。如司馬光《和複古大雨》詩:“白雨四注垂萬縆,坐間鬥寒衣可增。”蘇轼《六月二十日望湖樓醉後書》詩:“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我們陝西人一看詩句中的“白雨”,就知道是“暴雨”的意思,而不會理解為與“綠水”、“青山”相類似的結構。
“年時”。謝逸《江神子》詞:“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盧摯《清平樂》:“年時寒食,直到清明節。草草杯盤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無家,東風恨滿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年時”即“去年”,陝西人一覽便曉。
“霍閃”。顧雲“金蛇飛狀霍閃過,白日倒挂金繩長。”詩句中的“霍閃”,就是我們陝西話中的“閃電”。
“饦饦馍”。在陝西話中,還有“饦饦馍”一詞。“饦”也是餅。漢代揚雄的《方言》和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酒食》都說:“餅謂之饦。”所以《齊民要術》中又稱為“餅饦”。陝西人喜歡重疊,因此,又說成“饦饦馍”,說簡單點,就是饦饦”。
“頗煩”,文言詞,是為“頗有些煩躁”;
“批幹”,文言詞,是為“批評,幹涉”。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飯叫作咥飯。“咥”即是古漢語,查辭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辭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間或渭之嫽。”“嫽的太”,陝西話“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則謂之“嫽的太太”。可以徑直追溯到上古時期,在《詩經》中發現它的用例。《詩經·陳風·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給《詩經》作注的漢代學者毛亨說:“僚,好貌。”漢代的另一位大學者揚雄在其《方言》一書中也說:“嫽,好也。”此後,這個詞便一直保存下來——不過,大多是以複合詞的形式出現的。如唐代的白行簡在其《三夢記》中記有這樣的詩句:“鬟梳嫽俏學宮妝,獨立閑庭納夜涼。”“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麗的樣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嬌美。如:“你看小夥娶 的媳婦多倭也!”指事情辦停當,令人滿意。如:“那人心細,活做得倭也,沒啥彈嫌的”。宋代人編有《文韻》中解釋道:“倭,順貌”,即是“平順的樣子”,隻是關中人在方言裡因所指對象不一樣,而出現了多義現象。實際上仍是《文韻》所說“順貌”的引申或擴大。
喝湯(喝水)。說到“喝湯”,這湯非土話,乃文詞也。藍田人現在還這樣說。湯即熱水也。臨潼華清池有個“九龍湯”(地熱洗澡池),便是此義。
“瓤人”。陝西話裡有“讓人”讀(瓤人)一詞,指取笑、譏笑别人的意思。記得中學課本裡《信靈君竊伏救趙》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讓信靈君曰”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詞保留的夠古老吧。
“彘”字。寶雞一帶将“豬”讀作“隻”,人們總是以為是很土的讀音,其實應當是“彘”,是很古老的語言!《鴻門宴》中“……項王曰:‘賜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鄉黨”。“鄉”和“黨”,都是我國古代的民戶編制。據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記載,“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裡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換句話來說,五百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
“畢了”(完了的意思)。來自古語:六王畢,四海一。
“得是得”。陝西話中疑問句的發問方式是将疑問助詞“得是得”放在句末。
婵(cán)指人的脾性、心腸、樣貌好。《說文》:“婵娟,态也。又凡物有色态曰婵娟”。依此看來,這般樣貌脾性色态都好的“婵娟”。而婵合(cán huo)就是舒服,巴适的意思。
瞀亂(mào luàn)就是不舒服不巴适心煩意亂之意。《文選·宋玉<九辯>》:“忼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如此一番解釋,這句話是不是文雅之至?
日語中保留的大量“漢音”,就是唐朝時的關中話,雖然發音與現代有些不同,但依然有繼承關系。現如今,日語中還有大概200——700個字的發音和語意與西安方言類似。
例如,陝西話中的疑問句習慣加個“得是dei sì?”後綴,表示“是不是”或“對不對”的意思。而日語中這一情況下則說“de su ka”,發音非常相似。
在關中渭南一帶,“地”依唐朝時的發音通常念做“ti”,古日語裡也念“ti”。
陝西話中“沒嘛達mé ma da”為沒問題之意,而在日語裡讀作mon dai,差異不大。
日語的“掃除”,與關中某些地方的“掃地”發音類似,說成so u ji。
陝西人的“麼事”念作mé sì,而日本人打電話第一句的moxi moxi 據說就是從me si演變而來。
怎麼才能假裝自己說得一口地道文雅的陝西話,其實很簡單:
爸爸叫“大”,祖母叫“婆”,很好叫“嫽”,沒成叫“黃咧”,這裡知達(zhī da)那裡物達(wo da)哪裡啊達(à da)哪個是啊是(à si),并且要流暢地回答物四(wò si)。
掌握了這些關鍵詞,恭喜你,西安話小白進階成功!這個時候,看見一個典型的西安男娃長的小哥哥,你大可以闊步向前鼓足中氣說上一句:你得(děi)是(sì)西安滴?
用詞如此高雅考究,誰還敢說陝西話土?感覺每個陝西人都自帶文言文技能,直接穿越到唐代都沒在怕的。
内容來源:知乎 百度文庫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