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臨死前,把權位傳給了孫權。
對于權位的傳承,按照傳統,向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父死子繼制,一種是兄終弟及制。孫策繼承孫堅的權位,是父死子繼制。
孫權繼承孫策的權位,是兄終弟及制。
其實,孫策在決定繼承人之時,就是按照這兩種方式,也可以不傳給孫權。如果按照父死子繼制,可以傳給他的兒子。
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關于他的年齡,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可以作一個推斷,孫策死時二十六歲,就算是十八歲生子,孫紹頂多也隻有九歲,也許不到九歲。然當時外有強敵,内有憂患,這樣的小孩是根本無法駕馭局面。
既然傳給兒子不妥當,那可以按照兄終弟及制,傳給弟弟。
孫策排行老大,下面有三個弟弟,老二孫權,老三孫孫翊 ,老四孫匡。四兄弟都是孫堅的正夫人吳氏所生,是嫡子。另外,還有一個庶弟,叫孫朗。
按照嫡傳法,首選倒是孫權。可是,和孫策風格最為相似的,卻是老三孫翊,《三國志·吳書·孫翊傳》說他“曉悍果烈,有兄策風。”
當時連孫策的第一謀士張昭等人,都認為孫策會把權位傳給孫翊。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孫策最後選中的還是孫權。
孫策選中孫權,倒不是完全按照順序傳給大弟,而是認為這個大弟所具有的素質,在眼下内憂外患的格局中,最能保住江東基業。
孫策覺得,用軍事來開拓江東霸業,孫策覺得自己勝過孫權,但用人才來保有江東霸業,他覺得自己不如孫權。
孫策雖然死了,但他對日後的東吳來說,建立了巨大的功勞,打下了一塊江東版圖,一份霸主基業,一堆英雄人才。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聯系鄙人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