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經劉冬穎

詩經劉冬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21:09:22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1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2

微雨直譯:

芄蘭枝上結尖莢,童子佩觿在腰間。雖然佩觿在腰間,但卻不解我心曲。身帶寶刀佩美玉,衣帶飄飄我心動。

芄蘭葉子彎又彎,童子佩韘在指間。雖然佩韘在指間,但卻不和我親近。身帶寶刀佩美玉,衣帶飄飄我心動。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3

《芄蘭》是一首情詩。俗話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暗戀上一位依然青澀卻故作成熟的小小少年,少年卻懵裡懵懂,不解風情。少女得不到回應,懊惱之餘,遂作此詩。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4

全詩兩章,重章疊詠,每章僅有三字的不同。皆以芄蘭起興,反複詠唱少女心愛少年的美好模樣,和滿心愛慕心上人,卻得不到回應的曼妙動人的少女心事。

兩章首句“芄蘭之支”、“芄蘭之葉”,芄(wán)蘭是一種蘭草,也叫蘿蘼、女青。古人常以蘭草比喻君子、賢人,此處芄蘭隐喻少年。少女看到芄蘭枝條結莢,倒垂如錐,觸景生情,想起了那學着成人佩觿(xī)、佩韘(shè),故作老成的小小少年。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5

兩章次句 “童子佩觿”、“童子佩韘”,其中 “觿”是用獸骨制成的解結用具,其形如錐,又似羊角的佩飾,佩戴它是成人的象征,意味着“能治煩決亂”;而“韘”,則是用玉或象骨制的扳指,是一種成年男子射箭拉弓時用于勾弦的配飾。佩戴上述兩種飾品,都仿佛意味着男子已長大成人了。

少女愛慕的小小少年,尚是童子,未及成年,卻躍躍欲試地要當個大人,迫不及待地佩戴成人的裝飾,那種迫切期望快快長大的心情,以及對新事物的興緻盎然地嘗試的心态,正是一片童心宛然,非常可愛,是每個孩子童年時期,都曾經有過的渴望成長的情結。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6

兩章第三句“雖則佩觿”、“雖則佩韘”,少年小小年紀,滿懷期望地佩戴上成年男子的飾品,希望自己早日長大成人,成為勇敢果決的男子漢。男孩子身體發育已經成熟,這樣一番正式打扮起來,很像一位成熟穩重的青年男子,這玉樹臨風般的英俊少年,難免引起了早熟的懷春少女心中無限的遐思。

少女心頭似小鹿亂撞,隻要少年在眼前出現,她的眼睛便沒有一刻離開過他。但男孩子顯然心智成熟得比女孩子稍晚一些。盡管女孩和他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一路玩到大的小夥伴,但男孩此時故作成熟,貌似老成持重,實際上很可能是因為害羞腼腆,對女孩子話裡話外的隐約暗示,總是無動于衷。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7

兩章第四句“能不我知”、“能不我甲”。此處“甲(xiá):通“狎”,戲,親昵之意。女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在男孩眼前晃悠,他卻總是闆着臉,裝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本正經地不跟女孩親近。男孩的故意冷淡和不理不睬,讓女孩頗為受挫,情緒很是低落。

但這小小的冷淡,并不會撲滅女孩心頭剛剛萌發的愛的火焰。畢竟從小一塊長大,“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她對男孩還是知根知底的。她相信要不了多久,男孩就會像以前一樣跟她相依相伴,嬉戲玩耍了。一定是這樣子的,女孩子心裡癡癡地想着。

詩經劉冬穎(詩經芄蘭小小少年)8

兩章最後兩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反複詠歎女孩心中的男孩,寶刀玉佩、衣袂飄飄,鐘靈毓秀、潇灑出塵的樣子。在女孩心中,這樣打扮隆重正式的男孩,已經有了成熟男子翩翩的風采,實在讓她春心萌動,仰慕不已。

盡管男孩遲鈍呆闆,不解風情,但女孩心中的愛意有增無減,不管不顧,熱烈恣肆,青春的戀情,一旦盛放,便會縱情揮灑,熊熊燃燒起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