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研究證實,早期發生的慢性腎衰竭,程度不嚴重者,通過治療措施也許可以逆轉。中醫藥特色療法在延緩慢性腎衰竭的病程進展、推遲開始透析時間、改善症狀、減少并發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等諸多方面具有優勢和特色。
早期慢性腎衰竭如何治療效果最好?
慢性腎衰竭是多種腎髒疾病共同轉歸,以代謝産物蓄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衡及全身多系統受累為主要臨床表現。該病病因複雜,起病隐匿,預後受多種因素影響,是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題。慢性腎衰竭病人機體處于十分複雜的病理生理狀态,絕非腎髒替代治療一舉就能全面解決的。
如透析病人中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比同齡非透析人群高10~20倍,透析病人約半數死于心、腦血管合并症。腎衰竭治療的替代療法不能代替一切,針對病人的營養、降壓、降脂、控制感染和炎症狀态,糾正貧血、防治骨病、改善全身衰竭以及心理治療等方面,全方位的治療是十分必要的,隻有這樣才能使病人盡可能得到相對的健康。
慢性腎衰竭發晚期所出現的多髒器、多系統損傷的綜合症候群,病情複雜,變化多端,臨床難以一種治法、一種藥物治療。而多途徑綜合幹預措施,則有利于延緩慢性腎衰竭治療的進展。
中醫對慢性腎衰竭的認識:中醫認為慢性腎衰碣是出多種腎髒疾患轉化而來,腎元虛衰,濕濁内蘊是其根本。感受外邪、飲食不當、勞倦過度、 藥毒傷腎是其誘發及加重因素。
久病腎疾:久病腎疾,腎元虧虛,脾失健運,氣化功能不足,開閥升降失司,則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藏不藏,當洩不洩,形成本虛标實之征。水液内停,泛濫肌膚而為水腫。腎失因攝,精微下洩,而成蛋白尿、血尿。升降失司,濁陰不降,則見少尿、惡心、嘔吐。
感受外邪:風寒、風熱是該病的主要誘發及加重因素。感受外邪,肺衛 失和,肺失通調,水道不利,水濕、濕濁内蘊,更易緻傷脾腎之氣,使正愈虛,邪愈實。
飲食不當:飲食不節(或不潔),捐傷脾胃,運化失健,聚濕成濁,水濕壅盛,或可濕蘊化熱而成濕熱。
勞倦過度:煩勞過度可損傷心脾,勞房過度,腎精虧虛。脾腎虛衰,則不能化氣行水,升清降濁,水液内停,濕濁中阻,而成腎勞、關格之征。
【中藥治療慢性腎衰竭】
中醫可以通過對腎衰竭患者的辨證,分别歸屬于"腎風"、"血尿"、"腰痛"、"水腫"等範疇。中醫是在古代樸素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實踐逐步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自《黃帝内經》開始,古代醫家就對腎病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實脾、溫腎、利尿、發汗、攻逐、行瘀、祛風濕等有效的治則和方藥。根據傳統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給予補虛、祛邪,維持機體穩态,保存正氣的治法。
溫馨提示:
在漫長的腎病病程中,大多腎病患者會使用激素、細胞毒類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有較好、較快的效果,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感染、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等,而此時,有針對性的中藥介入有利于保存正氣,有助于緩解西藥的不良反應,從根本上防止病變反複發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